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的孩子学会感恩了吗?

http://www.sina.com.cn    《好爸爸,好孩子》 

  东子:让孩子知道感恩不忘本。

  范姜国一:时刻牢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爸爸东子 ———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蛮横、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他们认为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得不到,就会无理取闹。

  观察发现,我们身边的很多孩子都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处处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自己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孩子变得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迁就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中国有两句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史书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瓢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今天,知恩、报恩的声音却越来越少呢?

  一个人要心存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之后,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

  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答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孩子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

  女儿依依对我和她妈妈的感恩之举实在是太多了,每年我们的生日或是相关节日,孩子都会自己动手做出精美的小礼品相送,平时也总是给我们端茶倒水、嘘寒问暖。

  依依还没过9岁生日时,她就大模大样地用自己的稿费请我下了一次饭馆。

  要教孩子学会真诚感恩。从家中的亲人到朋友,从对一个人的感恩到对一件事或一个现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种美丽的景色……这些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从单纯的感谢开始到懂得“感受到别人的关心牵挂并能给予回应”也是感恩的表现。家长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必然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社会……

  让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老师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导,让我们懂得思考;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对小伙伴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

  如果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他们未来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去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可在当今社会,一些孩子正面临着一种感恩缺失的危机。

  现在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一出生,就希望孩子是一个智商、天赋超高的天才,就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可是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培养。

  同样作为家长的东子也没有忘记给孩子补上感恩这一课。

  我的女儿依依是一个懂事、充满爱心、知道感恩的孩子。她对我、对她妈妈、对爷爷、奶奶,不时以她孩子的方式表达着她的爱。几乎我每天下班回家,她都会等候我,为我开门,给我递上一双拖鞋。她如果有什么好吃的,一定会留一份给我。

  当然,孩子的这些表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庭教育的结果。平时我工作非常忙,休息日也很少有时间陪着女儿,但只要有空,我必定放弃大人的娱乐,陪孩子玩乐。每次外出带回东西,我从不让孩子独霸,无论大人、小孩总是一人一份,不让孩子滋长唯我独尊的优越感。现在,无论吃什么,孩子总是主动地说:“好东西大家吃。”

  孝敬老人、感恩他人等传统美德的确立,既与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关,更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就像栽种植物必须精心管理养护,才能种出好苗结出好果一样,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培育更是如此。

  当我们感叹或是埋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或缺乏感恩的美德时,也应当反思一下,作为父母的自己在言传身教和人格感染方面做得怎样?

  女儿的感恩回馈、孝顺长辈不是天生的,这些年我经常携妻带子回老家看望父母,这是乡邻尽知的事,当然每次都要买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用的物品,临行前还要给老人留点钱。

  我在外生活27年,回老家的次数有80多次,即便是我在海口、重庆、西安和杭州工作时,每年也至少回家一次,在长春工作期间,几乎隔一个月我就跑回去看看二老。有时我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带孩子回乡下看望父母。所以,依依对爷爷奶奶、对乡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

  写到这,我想起了前年那个感恩节(2008年11月27日)发生的事:

  那天依依依然是快快乐乐地放学回家,而后吃饭、看电视、看书,在要上床休息时,她收到了一条短信,看过短信,她迅速地拿起床头的日历牌:“啊,老爸,抱歉,我都忙忘了,感恩节快乐!”现制作礼物(此前,她送我的礼物大都是她自己制作的)来不及了,于是她拿了一根香蕉剥开皮恭恭敬敬地递到我面前,我无限幸福地把孩子揽在了怀里……

  女儿范姜国一 ———

  小时候我是如何感念父母之恩的,我已不记得了,但是爸爸说的那次下馆子,我却记忆犹新……

  事情得从2004年暑假说起,有一次我帮爸爸做事,爸爸说要犒劳犒劳我,请我“下馆子”(嘿嘿,当时不明白下馆子是什么意思,老爸告诉我就是去饭店吃饭)。到了饭馆,爸爸点了两个我喜欢吃的菜。我问爸爸:“你小时候,爷爷也请你下馆子吗?”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家里很困难,从来没有人请他下馆子。偶尔随大人进城,赶上吃饭的时候,也只是到饭馆里急急忙忙吃上一碗面条。爸爸说,吃着面条,闻着邻近的桌子飘过来的菜香,他总忍不住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好好下一次馆子呢?

  通过这次下馆子,我了解到爸爸的童年生活很贫困、很艰难,而我的童年是在幸福中度过的。想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看着爸爸有些失落的神情,我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能不能请爸爸下一次馆子呢?一是为了回报爸爸请我,二是给爸爸一点补偿,三是报答爸爸的养育之恩,让爸爸也感受一下被人请下馆子的滋味。对,就这样定了。我想,虽然现在爸爸长大了(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吧,爸爸现在不仅是“长大了”,还“长老了”(*^__^*)嘻嘻……),也有很多人请他下过馆子,但是我提出请他下馆子,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可是我上哪弄钱呢?储蓄罐里倒是有一些钱,足够请爸爸吃一顿的了,可是一想到那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给我的,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钱,拿爸爸妈妈的钱请爸爸吃饭,就没意义了,所以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一直没有钱,所以这个想法就埋在了我的心里。后来,我一直在想着自己如何能挣点钱,请爸爸下馆子。

  一年后,感恩回馈的机会终于来了,我在报纸上发表的作文来了20块钱的稿费,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拿着这20元钱,拉着爸爸的手走进饭店,点上爸爸童年里最渴望吃到的尖椒炒干豆腐,然后坐在爸爸的对面,看爸爸香甜地吃着我为他点的菜。这时候,我发现爸爸的眼角湿湿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孩子  感恩  父母  家庭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