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逼”孩子苦读书能起多大作用

  古代读书或教育的直接目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求取功名”。因为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要想跨越等级的羁绊,走入上层社会,只有通过读书这条路。许多读书人把及第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范进中举的悲剧正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古人把其形容为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而且,这也与孔子提倡的入世态度相吻合。学而优则仕,学以致用等都体现了这种官为本位,读书做官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做官为尺度,以走入仕途作为改变自身现状的途径,作为衡量个人才能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深入人心。有诗为证:“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孔子还说:学也,禄在其中矣。把教育读书目的与谋生联系在一起。只要苦读统治阶级规定的四书五经,就可以以此养家糊口,买房置屋。为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多少读书人从两鬓垂髫的少年读到白发苍苍的老翁,甚至终此一生也无怨无悔。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以做官和谋生为目的的教育读书还有一个深层动力,这就是光宗耀祖。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十分浓厚,用求取到的高官厚禄面对列祖列宗是一份最好的献礼。不论走出家门多远,只要得到了一些成功,也要衣锦还乡,荣耀于乡亲之前。

  这些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父母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付出极大的财力、精力教育子女们。一依然是光宗耀祖;二是实现自己未尽心愿;三是现实升学就业压力。如此沉重的目的,使教育过程显得负重累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背后也是光耀门楣,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

  一位母亲在信里这样说:

  我怕她在学习上没出息,就让她去学画画。开始学时挺爱画,后来有一段时间孩子说什么也不学了,没办法就不学了。后来,班级有什么活动,老师就让她们几个学过画画的去画。美术老师说:“你们几个画得挺好,如果愿意,我来教你们。”这时她又想学了。我很生气地说:“你没长性,说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她爸爸更生气了,狠狠地训了她一顿。这次没让她学。

  画画不学了,我就又让她学游泳。或者两个都学,长大了,哪个成绩好,就吃哪碗饭。可好景不长,游泳刚学了七个月又不想学了。她还跟我喊着说:“我不愿学,你为什么逼我,我就不学。”

  这就是父母的保险政策:哪个成绩好,就吃哪碗饭。父母把未来想得过于可怕,而把孩子看得太轻,总认为让他们自己承载起自己的人生是一件悬而又悬的事。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正可以概括这样的情况,他说:人们烦恼、迷惑,实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

  父母要把孩子看作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希望的新鲜事物,只不过他们需要时间和过程。在孩子的成长中加入一些理性和等待,减少一些过于成人的计划和担忧,事情会变得不一样。

  一个母亲在来信中写了她5岁儿子的故事,看了让人心痛。

  我也是一位老师,刚刚送走一个初三毕业班。我也是一位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又捣蛋又差的学生我也用过赏识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可是我作为一个妈妈,却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法子。我这个孩子从一会走路就开始淘气。1岁半就拿鸡蛋打在地上,一连几次,最后我气得把他按在地上让他吃掉。打过他无数次总是不改,一会儿就忘。

  孩子5岁半时,上了小学一年级,但特别不自觉。别的同学都放学了,只剩下他自己,可还是不着急,一边玩,一边写作业,弄得老师都没法。他也不是不会,给他讲他很明白。今年春天这一学期,由于我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所以事多,对他管得不够,成绩一下子下来,由去年的80分降到40多分。气得他爸爸常打他。有时我问他:“儿子,你考这么少,你着急吗?”

  “我不着急。”

  “丢脸吗?”

  “不丢脸。”

  “那爸爸、妈妈呢?”

  “你们丢脸、着急。”

  连5岁的孩子都知道,书读不好,妈妈爸爸要丢脸。这样的观念竟然也刻在了小小孩子的心里。孩子才5岁多,你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吗?

  又一位母亲写道:

  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很着急,眼看要中考了,如果考不上高中,更别说上大学了。作为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有用之材。虽然上高中不一定都能考上大学,但多学点知识总有好处。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知识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处中年的我们深感这一至理名言的含义所在,而孩子却少不更事。问他初中毕不了业,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打工”,真不知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目前由于企业不景气而下岗的工人比比皆是,我们油田就业形势也很严峻,不是高中生不能就业。我们真正愁白了头!

  孩子各有不同,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让他找准今后社会上的位置。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