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孩子乐观比成功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自杀?探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父母过高的期望,令孩子失去求学和生活的乐趣;二是孩子自身心灵脆弱、心理不够健康。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企盼孩子幸福。在有些父母眼中,“成功”就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将来当官、挣钱。他们以为这一切得到了,“孩子就幸福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由于工作压力大、内心封闭而想到了轻生,企图在西客站跳楼自杀,经过民警几个小时的规劝才被救下。某大学一位年轻的数学教授,只因学生对他评分不高,觉得没面子,就在大学校园内的树林里上吊自杀。

  大学的文凭、受人尊敬的工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更没有带来成功。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成功与幸福。

  20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讲过:“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幸福之路只有一条,简单地说,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情。幸福与不幸福,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快乐?

  有位心理医生做出了最精辟的解释:快乐就是“我的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生是快乐史,也是烦恼史。生活中,每个人会感受到快乐,也会遭遇到烦恼。不同的是,有的人快乐多于烦恼,有的人烦恼多于快乐。

  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家庭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

  有位妈妈对我说,她有两个儿子,因为心态不同,命运就大不相同。大儿子心态不好,遇到什么事总说:“太糟了!”小儿子心态好,遇到什么事爱说:“太好了!”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带小哥俩去公园玩,不巧那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一来就关门!真气人!”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我可以到别处去玩,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

  两个儿子长大了。大儿子找了个对象,他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整天不高兴,后来离婚了;小儿子成了家,他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惠,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你看,”她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我不偏不向,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呀?”

  我说:“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在很多情况下,人的痛苦和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决定的。”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名记者问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在哪里?”萧伯纳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人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人对着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人就是悲观主义者。”

  幸福与快乐,不是父母给予的,而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

  在心灵的世界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叫“太好了”,另一个叫“太糟了”。叫“太好了”的人,每天在你心中编织着欢愉的网络,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微笑着说声,“太好了”。他有一种力量,能把负变成正,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变为有利。靠这种力量,他能把你带入一个光明的世界、一个充满快乐的世界。那个叫“太糟了”的人,每天在你心中编织着痛苦的网络,无论遇到什么,他都紧皱着眉头说:“太糟了!糟透了!烦死了!”他给你带来的永远是烦恼,跟随着他,你走进的是一个悲惨的世界。

  “太好了”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21世纪人类解除烦恼的一剂良药。

  你想让自己和孩子都获得解除烦恼的能力吗?那就走进“太好了”的世界,用“太好了”的心情去对待自己,对待孩子,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好心情是可以互相感染的。爸爸妈妈有了好心情,孩子也会快乐起来;老师有了好心情,学生也会快乐起来。

  女儿要去考试了,胆怯地说:“妈妈,我真害怕,考不了第一,别的同学会怎么看我?”你微笑着说:“太好了!我的女儿要上考场了!别想结果,只想过程。平时怎么学,考试就怎么写。妈妈不在乎第一,而在乎你平时的努力。”

  女儿考试获得了好成绩,你会微笑着说:“太好了!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女儿考砸了,你也微笑着说:“太好了!这回你知道自己哪儿不会了!成功永远躲在失败的后面。”

  儿子想当班干部,最终当选了,你微笑着说:“太好了!你有机会为大家服务了!”如果落选了,你也要微笑着说:“太好了!你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有时,我们对快乐的看*本末倒置。如:“好好学,成功了,你就会快乐。”其实应该说:“你快乐,你就可以好好学习,可以更加成功。”

  孩子拥有了“太好了”的心情,就拥有了让人生快乐的财富。

  “快乐的人生”不是去享受别人给你的快乐,而是在忍受痛苦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有个人家中挂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滴墨点。一位客人进来看到了,奇怪地问:“你们家怎么把墨点挂在墙上?”

  这人笑答:“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整张白纸都写满快乐,墨点只表示一点点痛苦。”

  客人又问:“去掉墨点,不就都变成快乐了?”这人说:“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问题是,不要让墨点遮住你的眼睛。”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是快乐与痛苦的交响曲。有些父母只是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痛苦,其结果是孩子并没感到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心态特别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她都会从容不迫,不急不慌,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有这样一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我去东北下乡插队的第三年,腰部受伤,摔倒在玉米地里。老乡们把我送进部队的32l医院。内科主任周依群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认真检查了我的病情,严肃地说:“你必须住院治疗!”我一听,“哇”地哭了。周主任好生奇怪:别人排着队要住院,住不进来才哭,让你住院你怎么还哭?

  “我没有钱,也没有时间。”我说。

  周主任笑了:“先别想钱,你是北京知青,先住进来,看病要紧。身体养好,干工作的时间多着呢!”

  起初,住院的事没敢写信告诉妈妈,我怕她着急,等到病情稍好一点才写信告诉了她。很快,妈妈从北京来信了。我打开信一看,呆住了,信中说:“太好了!你终于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我一下子被妈妈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心里豁然开朗!仔细一想,对呀,我能躺在这么亮堂温暖的病房里“养精蓄锐”,真是“太好了”!有这样好的条件我为什么不去享受呢?这样一想,我立刻高兴起来,马上恢复了活力。我原本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腰稍好一些,我又帮医院病房出黑板报,又帮部队排节目,成了病房里“最受欢迎的人”。结果,病好了医生还不愿让我出院。

  以后的三十年中,每次生病受伤,我就会想起妈妈的话:“太好了!你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我总是积极地面对疾病,高高兴兴配合医生的治疗。

  一次,我的脚骨骨折,打上了石膏。我一不做,二不休,把脚架在床上,在家写起书来。我的好朋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和著名电视制片人杜禹到家里来看我,我们谈笑风生,开心极了。离开我家,敬一丹问杜禹:“咱们今天干什么来啦?”杜禹说:“看卢老师来了。”“卢老师怎么啦?”“不是有病了吗?”“什么病来着?”“不是脚骨折了吗?”“怎么没看出来呀!”

  后来,我在敬一丹写的书中读到这一段文字。敬一丹对我的乐观主义精神大加赞赏,我当时就想打电话告诉她,那是受我妈妈的“传染”。

  的确,好心情是可以“传染”的。

  我妈临终前的一年,从床上摔下来,骨折了。她平心静气地躺在自家床上静静地调养。谁去照顾她,她都笑脸相对。每次医生来家给她看病,她总是和颜悦色地说:“大夫,您来了,麻烦您了!”然后说出许多感激的话。大夫们都说:“有病的老人一般脾气都怪,瞧这老太太心态多好,那么通情达理!”

  楼上一位老奶奶也骨折了,却是整天在床上又哭又骂、不吃不喝,儿孙们慌成一团。听说我妈好得快,立刻派了三名“代表”下楼来讨教“妙方”。

  我妈给他们开了三个方子:“一、想得开。回去告诉你妈,摔也摔了,病也病了,怨谁也没用,三分治,七分养,好好养着,伤筋动骨一百天。二、吃得进。爱吃什么吃什么,爱喝什么喝什么,没有叫儿女给你买去。三、想得美。甭想那么多,老人有病,身边有儿女照顾,这就是福分,好好享受吧!”

  几位“代表”如获至宝,回去传达了妈妈的三条“妙方”。听说这“药”还挺灵,老奶奶听进去了,也想明白了。一样的病,人家楼下“老姐姐”比自己还大七八岁,却能想得开,自己有什么想不开的。于是她不哭不闹,也开始吃饭吃药了。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特别佩服我妈,她把人生这本书读透了。她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图虚名,不慕奢华,而是高兴地享受每一天。有这样的好妈妈,真是儿女最大的福气。

  妈妈的好心态遗传给了我,我从小就是个“乐天派”,总想给别人带来快乐。中国教育报记者苏婷说我“在众人面前永远是神采飞扬”,遇到些沟沟坎坎也不大在乎。没想到,我这种性格让别人觉得我身体很棒。其实,了解情况的只有我先生和我儿子。因为,我把笑脸面对着众人,身体的痛苦只有家人了解。我脚骨折打了石膏,还被北京西城团委请去给辅导员讲课,他们的理由是:“卢老师,您的脚不能走路,可您的嘴还能讲话呀!”我只好架着拐“走”进会场,到台前一看,我笑了,桌子下放了一床大棉被,让我放脚用!

  这事儿不知怎么让浙江团省委少年部长俞能知道了,他说:“太好了!你这回有时间了!”硬是把我请到杭州去讲课。我是坐着残疾人用的轮椅上下飞机的,见了面我对俞能说:“太好了,你让我享受了一次残疾人的待遇!如果不骨折,哪有这种体验呀!”俞能说:“这回你要好好谢谢我!”

  人们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现在这个“经”已经变成了“家家有本快乐经”了。

  一个工作繁忙的人为自己的生活状况总结了一句话:“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友。”

  一位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总结了“快乐老人”的“五老”:一、老本(身体);二、老伴;三、老底(储蓄);四、老房(房产);五、老友(朋友)。

  我的老同学、国际艺术学校副校长贺谊芳也是一个心态非常好的人,她的脸上永远绽放着灿烂的微笑。同学们问老师:“什么叫灿烂?”老师说:“你们看看贺校长的脸就知道了!”

  “贺校长的快乐经”是什么呢?她讲了三条:

  一是延长快乐。快乐没到来,提前享受快乐;快乐来到,全身心投入快乐;快乐过去,不断回味快乐。

  二是缩短烦恼。烦恼没来,不提前去想;烦恼到来,一定不投入,扔到太平洋;烦恼走了,再也不想,不跟别人说,说一遍必是烦一遍。

  三是筛选记忆。一生有酸甜苦辣,只把快乐留住,把烦恼变成收获。

  她还写了一个纸条放在抽屉,每天读一遍,上面写着:“高兴,高兴,真高兴,怎么那么高兴呢!”同事中谁有了烦恼,她就把这句话送给谁,让他“天天读”,而且还打电话“抽查”,周围的人在她影响下,也快乐起来了。

  这方法是不是挺好, 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四 让孩子喊出“我能行”

  人人都渴望“成功”,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在农民心目中是庄稼丰收,在工人心目中是产品畅销,在作家心目中是作品出版,在父母心目中是孩子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是,在处于做梦年龄的孩子心目中,“成功”反倒成了恐惧、担心与压力的代名词。

  成功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我能行”是成功者的态度,“我不行”是失败者的态度。人改变了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由“自我放纵”到“自我约束”,由“我不行”变为“我能行”,就会获得成功的感觉,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对“成功”新的理解,是从双腿残疾的“网络中学生”王换生的成长经历中得到的。

  2001年末,中央电视台一位女编导打电话给我,请我为一个访谈节目做专家点评。访谈的主角是17岁的中学生王换生和他的妈妈。

  在电话里,我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

  王换生1984年出生在北京通州区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妈妈同千千万万的妈妈一样,希望孩子健康,更渴望孩子学业成功,长大成为有用之才。然而灾难降临了,7岁的换生进入小学刚一个月,同班两个同学打闹时碰撞到他,导致大腿骨骨折,更不幸的是骨折部位有一个病灶点,被医生诊断为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从7岁开始,王换生每年365天中有100多天是穿着石膏“裤子”卧床在家,连身都不能翻,即使是拆掉石膏也必须用双拐辅助着走路。九年当中,换生经历了八次大手术。从小学到中学,尽管他在校读书的时间只有一般人的一半,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且成为一个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性格坚强、勇于拼搏的共青团员。

  2000年,16岁的王换生刚刚做完第八次手术,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更不用说去学校上课了。但就在这时,他报名上了北京汇文网校。学校老师来家访,看到他家境贫寒,家里连台电视机都没有,决定免费为他提供学习的机会。亲戚、朋友为他凑钱买了台电脑,他开始正式接受远程教育。2001年7月,他考入区重点高中——通州运河中学,每天拄着双拐去读书了。

  王换生靠什么战胜病魔,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呢?他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

  访谈节目录制那天,在中央电视台门口,我和女编导在寒风中等待着母子俩的到来。

  他们来了——王换生架着双拐,和他的妈妈肩并肩朝我们走来。我的第一印象是:换生个子高高大大,一张娃娃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他的妈妈朴朴实实,风风火火。

  “发现孩子有病,您和孩子是怎么面对的呢?”我问他的母亲。

  “只能靠自己!我一直是这样告诉儿子的。”换生的妈妈李荣女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上小学时,放学我背着他走,听见有孩子在背后追着叫他‘瘸子’,我的泪水和汗水一齐往下掉。回到家,儿子哭了,我也心疼,可我还是对他说:‘你把双拐扔掉站起来走一走。你做不到,这就是你跟别的孩子的不同。你一定要明白,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是瘸子,你比别人多了两根拐杖,所以要不怕别人说。可是,瘸子又怎么样呢?瘸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你去学校是为了学知识,不是去看别人的脸色,去听别人怎么说,要学会忍耐。妈不能跟你一辈子,你要自食其力。”

  换生说:“妈妈说得不错。人,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虽然是残疾人,但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我应该好好学习,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最终做到自食其力,将来回报社会。妈妈的教导让我懂得,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

  “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这充满阳刚之气的话语,是换生笑迎苦难的动力,是妈妈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当我知道换生的妈妈为了给儿子的电脑配置升级,每日省吃俭用,房顶漏了都舍不得花钱修补,我非常感动,当场送给换生1000元,电视台的编导们也凑了1000元,支持他学习。

  在人生的路上,王换生是个成功者。他的成功,并非是靠自学考上重点高中,而是学会了体验成功。从换生脸上胜利者的微笑中,你能够读出他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换生的妈妈给孩子最重要的财富,是让一个残疾的孩子从小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孩子在做第一次手术前,天真地问妈妈:“妈妈,做手术疼不疼?”妈妈没有哄骗孩子而是直接告诉他:“很疼很疼,但你要坚强,要咬牙坚持。如果你大喊大叫,会对手术后身体恢复有伤害,另外会影响病房里其他的病人……”妈妈的话让小换生懂得了,无声也是一种给予。

  手术中,他的嘴唇咬破了,牙咯咯响,但他坚持一声不吭,他成功了!第二次,第三次……他忍住了剧痛,八次大小手术他都挺过来了!

  积极的态度能使一个人将自己的弱点视为一种挑战的机会。科学证实,当我们有过一次成功的经历,我们大脑里便会“刻镂”出一种行为模式。要是你设法把这个成功的行为模式重新唤起或“重放”,它就会自行发生作用。

  在生活中没有经历过成功的孩子,往往没有机会养成成功的习惯。可惜的是,今天就有许多从未体验过成功的、遇事总认为“我不行”的孩子。

  你想让孩子体验成功吗?请先从简单的事做起。对功课不好的学生,老师或父母可以先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工作给他们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然,这种工作必须是孩子能够胜任的,又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使孩子热衷去做,引起他们自发的创造性。正如一位心理学博士所说:

  “小小的成功,可以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这对他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成功的大厦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石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一旦你学会突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卑感就会消失。“我能行”三个字将使人转败为胜,把弱点转化为力量。

  成功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自己与自己较量的胜利,是自己与命运抗争的成功。“我能行”的人是最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在与自己较量、与命运抗争中,周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用生命书写了“我能行”三个字。

  周越,山东乐陵一个12岁的女孩。在生前最后的10个月里,感动了所有接触过她的人,感动了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她的父亲也在女儿的影响下,让亲子之情得到了升华。

  2001年2月13日,周越被诊断出白血病!突如其来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周越的父母痛不欲生。

  周越的父亲周长宇对医生说:“我们只有这一个孩子啊,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挽救她的生命!”无数热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周越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在病床旁的台历上写了一首小诗:

  天 问

  问蓝天,问大地,我做了什么错事

  问星星,问白云,我怎么了

  你们告诉我呀

  蓝天说:你生病不代表你犯错

  吃五谷杂粮谁没病

  大地说:你错了

  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错

  是全人类的错

  人类为自己的利益开工厂污染了大气

  为使蔬菜快生长撒下剧毒农药

  这难道是你自己的错

  星星说:你不坚强

  你很脆弱

  这不是原先快快乐乐的你

  这是你的问题

  你到底怎么了

  问问你自己

  白云说:你确实得了白血病

  但并不是没有希望

  胜利的光芒永远在前面等你

  相信你自己

  “我行,我行

  我一定能行!”

  在北京我见到周越的爸爸周长宇,他含着眼泪把这首诗交给我:“我女儿的时间不多了,这是她让我交给你的,你不是一直在提倡‘我能行’吗,我女儿真的很了不起!”

  我小心地接过这首诗,几张浅绿色的小卡片,沉甸甸的。

  周长宇告诉我,在病魔面前,12岁的女儿表现出惊人的顽强毅力。她忍着剧痛做骨髓穿刺,笑着上手术台,还和大夫打趣:“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又不是痛在你身上,别紧张。”哪能不痛呢?在手术中,女儿一直紧紧攥住我的手,我的手腕都被她掐出了血,但她始终不喊一声痛。医护人员都佩服她,可我心里在流泪!

  尽管周越有强烈的活下去的愿望,但看到病友一个个离开人世,她明白了,得了这种病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一天,她拿出自己的日记本交给爸爸说:“您不能劝我,您必须满足我这个心愿。”爸爸接过日记一看,非常惊讶,只见上面写着:

  假如我有了意外

  我将感激所有献爱心的人

  我将奉献我的身体给我热爱的祖国

  为了不让女儿过于激动,周长宇委婉地告诉女儿:“这事先别着急,先好好治病,以后我会替你办的。”周越说:“不行,这事您要抓紧,要不,到时候就来不及了。”周长宇连忙说:“行,行……”他急忙走出病房,到阳台上悄悄擦拭泪水。

  2001年11月25日晚,周越要求和父母一起睡。第二天清晨,被疼痛折磨得一夜没合眼的女儿对父母说:“我知道你们舍不得把我捐给国家,可是你们想想,人死了烧成灰又有啥用,你们拿着我的骨灰盒不是更难过吗?你们就不能满足我最后的心愿吗?”听着女儿急切的话语,周越父母心如刀绞。捐献遗体的决定震动了父母的心,他们决定帮助女儿实现这最后的心愿!

  2001年11月28日,周越郑重地在志愿捐献遗体公证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宣读了公证申请:

  周越为报答社会对她的关爱,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其心愿得到法定监护人父母的支持。

  周长宇对女儿说:“周越,爸爸妈妈刚开始不理解你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现在我们真的为你的举动、为有你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觉得你真的很了不起!”

  2001年12月15日晚,北京的事情刚刚办完,周长宇对我说:“我必须连夜赶回山东乐陵,女儿在等我!”

  第二天,女儿终于等来了爸爸。她和爸爸脸贴着脸,断断续续地说:“爸爸,您怎么才回来呀?爸爸……”当晚,10点10分,周越在睡梦中面带微笑,安然地离开了她所眷恋的世界。

  下午,周长宇打来长途电话,哽咽地告诉我:“她走了。上午,女儿的老师和同学唱着《同一首歌》来为她送行,哭声歌声连成一片。那天为周越送行的有数千人。”

  悲伤过度的周长宇病倒住院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寻遍了国内所有的骨髓库,一个个希望变成失望,女儿还是走了。病愈后,2002年1月18日,周长宇专程赶到山东骨髓库,捐献了自己的骨髓,他希望能挽救一个或者几个孩子的生命!他说:“为挽救几百万白血病患者,承继女儿心愿而矢志不渝!”

  这就是生命感动生命的力量,这就是“我能行”的灵魂绽放出的生命的异彩!

  这对父女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人们:当一个人真正明白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决不会轻言放弃,无论他多么痛苦,多么无奈,他都会面对世界说:“我能行!”记住: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