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男孩的家庭里,每位母亲都会细心地照顾儿子的生活,关注儿子的成长,因此,大多数的母亲都成了与儿子接触机会最多的人,对儿子的习惯、性格形成影响最大的人。
那么,母亲们应该如何做好儿子人生的总设计师呢?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是很明确,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在不同年龄段,让男孩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爱
男孩强烈地渴望母亲的关注和爱护,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会无所顾忌地享受母亲的亲吻和拥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他们非常喜欢母亲怀抱中那种温暖,他们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再与母亲表现出这种亲密行为了。
一位5岁男孩的母亲这样讲述:
以前,在送儿子到幼儿园后,我都会亲儿子胖乎乎的脸蛋一下,作为告别。但最近,儿子好像总是躲避这种告别方式。
有一次,送儿子到幼儿园后,我刚想蹲下来与儿子告别,他却突然跑开了,但不一会儿,他把我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用“郑重”的口气告诉我:“妈妈,你别再亲我了,我们班小朋友都笑话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儿子开始封闭自己的情感了,或者说,为了显示自己是正在成长的男子汉,他们开始故意拒绝母亲的拥抱和亲吻了。在这种情况下,做母亲的可以尊重儿子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儿子不再需要你的关爱了。
其实,不管男孩到了什么年龄,在母亲面前,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小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母亲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即使儿子开始拒绝你的拥抱和亲吻了,你也应该从别的方面让儿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一位8岁男孩的母亲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我能感觉到,儿子越来越不喜欢我的拥抱了。既然儿子不喜欢,我打算放弃这种方式,但我会通过别的方式让儿子感觉到我对他的爱。
例如,当儿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我会紧挨着他坐下,让他感觉到我与他的亲密关系;
当儿子正准备睡觉时,我会抚摸抚摸他的头,让他感觉到我是爱他的;
当儿子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一件事情时,我会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让他知道我在关注他;
……
男孩们很喜欢母亲这种偶然间传达过来的爱意,这不但不会让男孩觉得难堪,而且还会使他接收到母亲传来的这样的“信号”:你对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时刻都在关爱着你。这种“信号”会使男孩产生安全感和幸福,同时也会极大地推进男孩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其实,当男孩不再喜欢母亲的拥抱和亲吻时,这证明他们已经完全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再需要从与母亲的那种亲密接触中寻找被爱的感觉。虽然这个时候男孩仍然需要母亲的爱,但这种爱已经不是简单的肌肤接触就可以满足的,他们需要与母亲更深层次的情感沟通。
针对男孩这种更深层次的需求,母亲如何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被爱呢?
对此,心理学家表示,当男孩不再喜欢母亲的拥抱和亲吻时,母子之间通过沟通达到情感共鸣,才能使男孩感觉到母亲的爱。
看到这里,很多母亲也许会感觉到很为难,因为她们了解儿子,他们几乎不会主动与母亲沟通,就算是母亲问他们,他们也许都不会说出心里话。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如何才能与儿子达成情感共鸣?
一位聪明的母亲是这样做的:
每当看到儿子情绪不好时,我总会找机会与他独处,然后引导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一般情况下,我不会郑重其事地找他谈话,而是把他领到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让他自动说出心里话。
一天放学后,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他爸爸马上就问他:“遇到什么事了,干吗总是沮丧着脸呀?”儿子的一句“没什么”就把他爸爸打发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阻止孩子的爸爸继续问下去。我把儿子领到厨房,一边让他帮我择菜,一边与他闲聊。当一个话题结束后,儿子很苦恼地对我说:“妈妈,我们语文老师好像很不喜欢我……”
我知道,儿子所说的这件事,正是令他感到沮丧的那件事。
在这一过程中,这位母亲做得非常成功,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她既引导儿子说出了心里话,又与儿子达成了情感共鸣,拉近了与儿子之间的距离。
很多母亲也许会感觉到奇怪:“为什么我总是没有办法很好地与儿子沟通呢?这位母亲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这位母亲与儿子沟通的艺术就在于环境,她给儿子创造了一个十分轻松的环境。男孩子都是这样,你越是强迫他,他越不愿意与你沟通;即使是在你权威的压力下,他开口与你说话了,那也不一定是他的心里话。
男孩的表达方式与女孩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不喜欢别人洞察他的内心,他们喜欢隐藏自己内心的感受,但在一个十分轻松的环境下,他们也会有向他人倾诉的欲望。因此,作为男孩的母亲,如果你想要与儿子达成情感共鸣,增进与儿子之间的感情,你可以试着为儿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沟通环境。例如:
※你与儿子一边做手工,一边聊天;
※你与儿子一起做家务,一边做,一边聊。
总之,一边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边沟通,这会消除男孩对家长的戒备心理,为他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主动说出心里话,更有利于母子之间达成情感共鸣。
方法二:打开儿子智力发展的“阀门”→对男孩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
提到对儿子进行早期教育,大多数的母亲都不甘落后,她们常常会争先恐后地说:
“我儿子3岁的时候就能做百数以内的加减法了!”
“我儿子4岁的时候,我就送他去学英语了!”
“我家儿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把三年级的课程全部学完了!”
……
从这些母亲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早期教育”的含义。早期教育并不像她们所说的那样,让孩子学习做数学题、认字,送孩子去学外语,就等于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了。
其实,真正的早期教育是指家长在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之前),引导孩子把其大脑智力发展的潜能发挥出来。
一位母亲这样总结自己的教子经验:
我家儿子小的时候对识字不感兴趣,但对做数学题却十分感兴趣。于是,我打算用做数学题的方法去开发他的智力。
一次,我给儿子出了一道算术题:3+5=?儿子用手指头算了一下,马上就给出了我正确答案。我夸奖儿子说:“你算得真快,再看看这道题:3+6=?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告诉我答案吗?”
儿子刚想用手指头算,我阻止了他,没有让他继续算下去,而是这样引导他思考:“3+5你都知道等于几了,6就比5大一个数,你还不知道3+6等于几吗?”
听我这样说,儿子好像恍然大悟,马上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我知道了,等于9。”
从这以后,儿子对数字的把握灵活了很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他不再靠手指头算算术题了,而是开始懂得通过思考去做题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就非常科学,她在教儿子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引导儿子去思考。这样,这个男孩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获得更多知识的方法。这才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正确途径。
那么,具体来讲,母亲应该如何对儿子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呢?
对此,心理学家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就如同把孩子智力的“阀门”打开,让他们所有的智力都尽最大可能地涌现出来。
那母亲应该如何做,才能帮男孩们把智力的“阀门”打开呢?
教育专家认为,母亲除了要引导儿子积极思考之外,还要让儿子建立起智力*单元。
何谓建立智力*单元?其实就是母亲在教男孩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让他体会到学到知识的*,又要让他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相信大多数的母亲都应该对这些好动的男孩子有所了解,在学习方面,他绝对不会向暴力屈服的。也就是说,如果男孩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无论母亲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办法让他安静下来用心学习。
那如何才能让男孩建立智力呢?
我的建议是:一是想办法让男孩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二是让他们体会到学会知识的*。
一位教育专家还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朋友家有一个2岁的小男孩,很聪明,据说他已经认识上百个字了。但最近,他越来越讨厌识字,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认识了没几天就忘了,孩子的积极性都没了。
为了鼓励这个小男孩继续识字,我给他的妈妈出了一个主意。正如我所料,用了这个方法之后,这个小男孩识字的积极性比以前还高。
其实,我只是让这位妈妈跟儿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再多认识几个字,你很快就可以阅读那些故事书了。”
这位教育专家的办法很高明,对这些小男孩的心理把握得也很准确。我们成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不复习,还会发生遗忘现象,更别说这些刚刚识字不久的孩子了。小男孩们是非常没有耐性的,如果学过去的知识总是遗忘,他们很容易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很容易就会放弃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了解男孩内心的想法,才会调起他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教育专家的做法就非常科学,因为人类识字的第一个*单元就是自由阅读。就拿我们学习外语来说,在没有达到“自由阅读”这一程度之前,我们会对记忆单词特别反感,而且很多曾经记住过的单词也很容易忘记;但当我们过了自由阅读这一关,在这种*的推动下,我们会去主动记单词,而且记住的单词也不容易忘记。
对于男孩的识字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母亲告诉他,他很快就能自由阅读了,在这一目标的吸引下,男孩识字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而且一旦他们真正能够自由阅读了,他们识字的积极性会更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把男孩的智力“阀门”打开,母亲在教男孩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照以下三个方法去做:
※在教男孩学习的同时,引导其思考,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用“目标”去激发男孩的学习动力,调起他学习的“胃口”;
※让他体验到学习的*,增强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男孩生命的早期,如果母亲们能够按着这几种方法去开发他们的智力,那男孩智力的“阀门”就等于是已经顺利打开了。
方法三:母亲是男孩习惯、性格的定型剂→强化好习惯,祛除坏习惯
每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母亲们细心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子的饮食起居。但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儿子身上出现了很多坏习惯:
他们非常懒惰,不但从来不做家务,就连自己的房间也懒得去收拾;
他们很粗心,常常会把课本、文具盒等忘在家里;
他们很不爱干净,如果妈妈不提醒,他们连续一个月都不会洗一次澡;
……
发现儿子身上存在这些坏毛病之后,大多数母亲的教育重点开始发生转变:由“细心地照顾儿子、爱护儿子”转变到“培养儿子的好习惯、纠正儿子的坏习惯”上来。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母亲的教育常常会出现“失效”状态,例如:
尽管母亲多次提醒,儿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就是改不掉;
尽管母亲多次向儿子表示“抗议”,但儿子的房间还是乱得像“猪窝”;
……
难道母亲的教育对儿子不起作用吗?为什么男孩的这些坏毛病就是改不掉呢?
其实,在很多时候,男孩的坏毛病总是改不掉,这个责任往往在母亲身上。在大多数的家庭里,母亲都是慈爱的象征,她们深爱着儿子,因此,儿子的那些小毛病在她们眼中也就微不足道。更甚的是,很多母亲明知道那些坏毛病对儿子将来的发展很不利,那她们也总是不忍心对儿子动“怒”。
相信大多数母亲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母亲已经与儿子达成了协议,如果他再把东西落在家里,妈妈就再也不帮他送了。但没过多久后的一天上午,儿子又把作业本落在家里了,母亲很生气,真想让儿子尝尝被老师惩罚的滋味,但听到儿子电话里那可怜的声音,她的心软了。于是,放下电话,她马上把作业本给儿子送去。
儿子的房间乱成了“猪窝”,母亲“请”儿子自己收拾一下,儿子用那种可怜的语调说:“妈妈,一会儿我就要学习了,你就帮我收拾一下吧!”母亲听到儿子要学习,心就软了,转而帮助儿子收拾房间。
……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讲到,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如果母亲总是不按规则办事、总是心软,那男孩就会这样理解母亲的“规则”:无论我做错什么事情,母亲总会帮我收拾“烂摊子”,所以,我的坏习惯不用改。
如果男孩这样理解母亲的“规则”,那母亲的教育对他来说将不起任何作用,母亲更不能指望男孩改掉那些坏习惯。
对此,教育专家们这样表示,对于这些讲究“规则”的男孩来说,母亲教育他们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公正意识,一是自然结果。
所谓公正意识,是指在教育男孩时,母亲不能心软,不能讲私情,要严格地按着事先约定的规则去做。
所谓自然结果,是指母亲在纠正儿子那些屡教不改的坏习惯时,不应该为儿子收拾“烂摊子”,而应该让他接受自然结果的惩罚。
一位掌握了这两个工具的母亲是这样总结经验的:
男孩子都有些懒惰,我的儿子也不例外。
每天早上,闹钟“叫”两遍,他都不起床,非得我告诉他:“还有五分钟就上课了”,他才匆匆忙忙地穿衣服,有时候脸都不洗就冲出家门。
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我一直这样坚持叫儿子起床,他懒惰的坏毛病永远也改不掉。为了让儿子彻底改掉这个坏毛病,我与儿子好好谈了一次,并约定以后我再也不叫他起床了,当闹钟响第一次时,他就自己起床。
然而,第二天,就像我预想的那样,闹钟都响第二遍了,儿子还是没有起床。眼看上学就迟到了,但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没去叫他。
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到校的时间太晚,儿子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那一天,儿子的情绪很沮丧。但幸运的是,从此之后,只要闹钟一响,儿子就会准时起床。
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男孩不去改正坏毛病,而是母亲的“总是心软”,没有给男孩改正的机会。如果母亲都像上面事例中的这位母亲一样,用“公正意识”和“自然结果”这两个武器去对付男孩的这些坏毛病,估计男孩的这些坏习惯早就改掉了。
当然,除了要监督男孩改掉坏毛病之外,母亲还有一个重大任务,那就是要培养男孩的好习惯。在这一点上,一位母亲做得十分出色。
大多数的男孩子都毛毛躁躁、马马虎虎,然而,这家的男孩却非常细心,正是由于他这股细心和耐心劲,他在学校还被选为“小辅导员”,专门帮助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
一个男孩子能做到如此的细心和有耐心,他的家长是如何教育他的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位男孩母亲的教子经验吧:
都说男孩子没有耐心,而且粗心,但我却不相信这些。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把“细心、有耐心”当成儿子的一个优点来培养。
因此,在儿子4岁的时候,我就引导他做一些“细致”的家务,例如做饭时,我会让儿子帮我把大米中的小石子等别的东西捡出来。
等他年龄稍大一些,如6岁左右,我会请他帮我择菜、削土豆皮;9岁左右,我请他帮我洗碗,并要求他把洗好的碗按大小摞好……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儿子也吃了不少苦头,在择菜时,由于他把菜叶、土豆皮等扔得满地都是,加上厨房的地滑,他被那些菜叶狠狠地滑倒在了地上。但也正是因此,以后他每次择完菜或洗完碗,都会把厨房的地扫干净。
也正是在这一个个的小细节中,儿子逐渐变得细心、有耐心起来。
谁说男孩就一定马马虎虎、不注重细节,看,在母亲的培养下,这个男孩不也变得细心、耐心起来了吗!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母亲是儿子一生的总设计师。因为在十几岁左右,这些男孩们的习惯、性格基本已经定型,而在这一过程中,母亲却起着涂改剂和固定剂的作用。她们在不断地涂改着儿子的坏习惯,固化着儿子的好习惯;涂改着儿子性格中消极的因素,强化着儿子性格中积极的因素……
所以,要做好儿子人生的总设计师,每一位母亲都要克服自己在教育中的缺点,拿出“公正意识”和“自然结果”这两大武器,去向儿子的坏习惯挑战。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