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仅仅做爸爸,还要做孩子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是和孩子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和孩子沟通的主要途径。与孩子成为朋友,孩子才会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都告诉爸爸,爸爸的教育方式孩子也会乐意接受。
·家教案例
张媛是个内向的女孩,很多时候爸爸都想和她好好交流,可是看到张媛冷漠的态度,也就打消了念头。最近爸爸读了一本书,里面介绍说爸爸要怎么做才会成为孩子的朋友。
于是,爸爸有意识地增加了和女儿接触的时间,主动关心她的学习,问她平时的交友情况,周末还带她出去玩。以前张媛玩,爸爸都只是在一旁看着,现在爸爸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游戏中,张媛觉得爸爸和自己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回家后还把自己的很多小秘密说给爸爸听。爸爸和女儿终于成了朋友。
·专家解析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很多价值观至今还在影响着一些爸爸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崇高和权威的,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塑造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教育孩子时也是习惯于采用打骂、训斥、发号施令等方式。
这样的爸爸难以成为孩子的朋友,而这样的教育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孩子心里对爸爸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今是一个大力提倡平等、民主的社会,对人才的独立性、创新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得以实现。这也对爸爸提出了新的教育课题。爸爸要从思想上改变君臣父子的观念,将孩子置于和自己平等的位置。
美国心理学家威德·霍恩说:“做孩子朋友的真正含义是要以平等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说服孩子不做违规的事情。”因此,爸爸要做孩子的朋友,就需要深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和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的成长做出科学的指导。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帮助孩子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在爸爸的信任和理解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建议一 先做个好爸爸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父母的自身教育,只有先教育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先做真正意义上的好爸爸,才能做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教给他判断、辨别和区分各种是非曲直标准的爸爸。既然是为人父,就要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位置,首先要做个好爸爸。
好爸爸不能缺位于孩子的成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要重视教育孩子的职责,真正对孩子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
建议二 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
多数爸爸给孩子的印象是不苟言笑、不易接近的,这种印象无形中拉大了孩子和爸爸之间的距离。孩子觉得爸爸不会理解自己,和爸爸做不了朋友。为了改变这种印象,爸爸要随时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周秀今年上七年级,她有个很严肃的爸爸。每次考试结束后,爸爸都会看她的成绩单。如果周秀的名次上升了,爸爸就会很高兴,反之则会生气地批评她。
这学期换了一位英语老师,周秀还没有完全适应,导致这次英语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她有信心下次考试时把成绩提上来。爸爸看到成绩单也不问她原因,直接就训斥周秀,这打击了周秀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爸爸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要全面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用心体会孩子眼中的一切,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建议三 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爸爸要想跨越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亲子关系会更融洽。
爸爸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是和孩子做朋友的基础。爸爸要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权威意识,放弃专制的管教方法,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采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建议四 增加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爸爸要想和孩子做朋友,尤其要重视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爸爸要做到真诚地和孩子沟通,多和孩子接触,通过谈话、游戏等方式增加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
董彦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无精打采。董彦的成绩本来就不理想,现在更差了。爸爸平时忙着工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董彦体验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心灵上的呵护,竟得了抑郁症。
爸爸这时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误,于是主动减少了工作量,特地请假一周带孩子出去旅游。在旅途中,爸爸主动谈起和妈妈离婚的事情,董彦将自己心里的感受告诉了爸爸,爸爸也向她解释了很多问题,听了爸爸的话,她心里突然豁然开朗,体会到了爸爸的不容易。
爸爸要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关爱去化解孩子的疑惑,稳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和孩子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