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海淀区教委联合主办的“做人与做事—-阅读分享快乐会”在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举行。活动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金波、白冰、葛冰、刘丙钧等参加。此活动围绕作家与家长间就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展开。
一本好书不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还能影响几代人的成长。面对大量引进版的少儿书籍和本土原创的作品,家长们往往面临着不知如何选择的困惑。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老师、“蓝皮鼠与大脸猫之父”葛冰老师分别以中少大低幼最近出版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和《巴布工程师》为例,与家长交流了应该怎样选择适读的幼儿图书。
比如《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小熊请客》《雪孩子》这些中国本土化的原创故事的文学性很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以说是经典之作。中少社低幼中心在这些原作的基础上于六一儿童节前夕推出了精品阅读系列丛书《中国原创图画书》。这些作品都是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幼儿文学发展长河里璀璨的明珠,作品或作家本人曾获得过全国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重大奖项。此书一上市就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那么,与原创图画书比起来,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作品怎么样呢?用母语写成的作品,孩子读起来会更有亲近感,而引进的图书在这方面是不是就略逊一筹呢?出版界也历来有着关于原创和引进作品孰优孰劣的争议。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金波老师和葛冰老师就这一问题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其实好的译创作品的影响力一点也不逊于原创作品。《巴布工程师》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六一期间,它在各大书城的少儿类书销量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许多孩子拿到书后都爱不释手。那么这套书它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除了动画片的播出、精美的画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本土化的语言,也就是“名家译创”的效应。
谈到“本土化”,就要说说译创与直译的区别。对于外国作品,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很可能会有些国外特有的冷幽默与俚语不能被中国小朋友理解,所以必需把它变成听起来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本土化作品。它的译创过程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简单翻译,不是简单地给图配上文字,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在原文本上进行的二次创作。这里都蕴含着儿童文学作家的心血和智慧。比如《巴布工程师》除了通过提炼,让“爱心”、“团结”、“智慧”的主题更鲜明外,还增加了叙述和描绘的语言,而且用“韵语”,加重语感。另外还增加了“惯用语”(“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很棒!”)回环往复地出现,渲染了人物性格,活跃了阅读气氛,使读者更加贴近人物。书中的文字也改得很美,念儿歌一样及富韵律感,而且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更适合幼儿阅读,注重人物的描写,也就是更侧重文学性。这样,使得孩子看完动画片,再看图书,会有新的收获。相信经过本土化“精良加工”《巴布工程师》,一定会像经典的《中国原创图画书》一样,成为孩子朗朗阅读的素材,成为孩子们童年记忆中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