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 正文
在教子成才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恐智不达,唯恐德不修”的说法,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对于孩子来说,道德培养比智力开发更重要,因为道德低下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非常感谢《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先生,他的理论竟如此巧妙又如此全面地吻合我三十多年的教子经验,他说出了许多我心里想说的话。我不是道德教育的行家,下面说的一些内容,主要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了王先生的理论。
道德决定一个人“志”的方向。志高德高,孩子会成长为优秀的正面人物;志高德低,则会成长为一个反面人物、一个大坏蛋。因此,从小把孩子的道德情操培养好,是孩子成才的先决条件之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王东华先生则大胆地提出:真正的天才都是圣徒。
当今社会,人们总是把孩子道德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在议论某某学校的校风不好,似乎是因为学校的校风不好,才致使孩子的道德低下。虽然这种说法也有合理的成分,因为确有个别本来不错的孩子入学后变坏的情况,但是,把孩子道德滑坡的责任推给学校是不公正的。
道德滑坡的真正根源在家庭而非学校。那些校风好的学校无非是招收了大多数道德素质较好的学生,而个别道德素质较差的学生非但无法兴风作浪,反而有可能慢慢地被感化为道德素质好的学生。当然,我们无意排除学校领导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反之,那些校风不好的学校,由于招收了大多数道德素质较差的学生,个别道德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很容易被“同化”。一般来说,坏孩子的坏习惯很容易传给好孩子,而好孩子的好习惯则很难传给坏孩子,因为好习惯是需要努力和自我克制才能养成的,而坏习惯则无需任何努力即可染上,这是由自然界的普遍原则——最小阻力原则——决定的。因此,生源很差的学校,纵然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回天无力。于是乎,校风不好的责任就不幸全部落到了他们头上。
道德培养根本就不是学校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没有家庭的大力配合是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我们两个最小的孩子天君、天西,都曾就读于瑞安城关六小和三中。这两所学校的排名都不高,据说当时的校风也不好。但是据我们所知,这两所学校都有很好的老师和领导,之所以被认为校风不好,就是因为生源质量较差;再加上很多家长只顾赚钱,没有大力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以致出现学生道德滑坡、败坏校风的现象。事实上,我们的两个孩子在这两所学校都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我们全家至今对这两所学校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统统都报。这种善恶报应观是中华文化的遗产之一,虽然带有某种迷信色彩,但就本质而言是劝人为善的,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撇开迷信的一面不谈,从道德感化的角度来看,善恶报应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正确性和科学性。这种报应不在别的地方,就在你的孩子身上。为善者能感化出道德优秀的孩子,这是上苍回应给你的最高奖赏;为恶者则习化出恶劣的后代,这是天意给你的最严厉的惩罚。这种惩罚实际上是比任何报应都更可怕的报应,因为别的报应或许是一种物质上的损失,尚可补救,而恶劣的后代对于人生来说是永劫不复的精神灾难。
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心灵负责,让自己的行为检点。崇高的道德是送给孩子的最大财富,是比百万家财更有价值的无价之宝。
道德教育的责任必须由家庭来承担,但是这个担子并不轻松,而且有许多方法和技巧。下面谈谈我们多年来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道德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培养好的,而必须由家长长年累月的身教感化出来。也就是说,必须用道德感化道德。要孩子诚实,自己必须不撒谎;要孩子不偷,自己必须不盗;要孩子不抽烟,自己必须不抽烟;要孩子不赌博,自己必须不赌博。总之,要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二、道德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孩子在学龄前已经开始形成道德胚胎,因此从出生到入学的这段时间内,必须重视孩子道德和习惯的培养,否则很多坏习惯染上之后就很难纠正,并成为终身的恶习。
很多家长往往是在孩子有了坏习惯之后再进行教育,而不是防患于未然。这种再教育所需要的力度,往往比事先正确引导所需要的力度大上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一个没有撒谎习惯的孩子,引导他诚实守信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此时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引导,等到他有了不诚实的习惯之后,再加以纠正就相当困难了。赌博、抽烟、偷窃的行为更是如此。
三、所谓道德教育,就是让孩子的言行适应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国家的法规。因为社会规范和国家法规总带有对个人言行的某些限制,因此,道德教育必然带有某种强制性。为了使这种强制性能够为孩子所接受,必须首先让孩子知道究竟有哪些行为规范和法律条款。所以家长在身教的同时必须尽早开始说教,尽早对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行为规范和法制常识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这个世界的生活游戏规则。
古代圣贤早已考虑到道德早教的重要性,因此编著出大量适合于早期道德教育的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朱子家训》等等,其中都有很多关于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篇幅。我在对孩子进行口语教育时就教他们背这些诗文,例如《三字经》中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些简单的句子很容易被孩子接受,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了行为的准则。
稍长以后,我们开始向孩子讲述一些法制常识,并经常讲一些法制故事,逐步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
四、道德教育以孝为先。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孝道的孩子,将来会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更难相信一个连父母都不尊敬的人,会有很高的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在孩子的道德教育方面,把“孝”摆在首要的位置上。孩子是在父母和长辈的关爱中长大的,所以“孝”这个概念孩子很容易接受,而在“孝”的基础上就很容易进行其他道德教育了。“孝”是对父母之爱的回报,其他一切道德情操都是“孝”的变种。
五、亲贤人,避小人。孩子的道德培养除了家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之外,与孩子经常接触的人对孩子的道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很大,特别容易接受坏的影响。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能让他与道德素质很差的人为伍,否则很容易染上恶习。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跟狗就吃屎。”这句话听起来虽不文雅,但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却是一句很有价值的至理名言。我们经常教孩子背诵《圣经》中的一首小诗,以勉励他们亲贤人而避小人:“莫偕无道行,耻与群小立。避彼轻慢徒,不屑与同席。”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