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宠爱孩子,就让他做“中等生”吧!

http://www.sina.com.cn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这不完全是一本私人的纪录,而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下,一对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的心路历程。从中,聪明的读者一定可以获得多种启发。

  这本书中,我提倡“宠爱教育”,也提倡“养儿当做中等生”。儿子过去 12年间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为这两个理念做着注脚。

  想出《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会遇到儿子的强烈反对。果不其然,虽然我事先做了充足的铺垫,但一说出这个书名,儿子仍然大叫:“太丢人了!你别写我名字了!应该是《我的孩子是“优等生”》。”

  我对他解释: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中等生”,“中等生”不一定不好,“优等生”不一定好。

  我写完这书的时候正值 2010年高考过后,媒体有调查和总结,过去 20多年那些身为“高考状元”的优等生,工作后都成绩平平,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没有杰出的人才,而那些昔日的中等生,许多人却成为精英人才。因为“优等生”太规矩了,可能丧失了很多创造力,而中等生一方面应付着规训,另一方面保存着自己的创造力。

  我还告诉孩子:规规矩矩、老实听话、成绩永远 100分的“优等生”,你确实不是。你就是一个淘气活泼、经常惹祸、不听训教的中等生。但是,让父母自豪的是,你拥有太多的快乐,你保持了太多孩子的天性,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的心灵是开放的,我们从你身上看到了潜在的优秀品质。今天的中等生,很可能是明天最优秀的人才。

  我对儿子说,我要给中等生正名,让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知道他们是杰出的好孩子,珍惜他们。

  儿子说:“你的书如果卖好了,我的名声就惨了。这样吧,你给‘中等生’加个引号吧。”

  于是,我们就成交了,因此才有了现在这个书名。

  事实上,“中等生”上的引号是我原本就要加的。

  我们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仍然是一个充满等级偏见的社会,当我们使用“优等生”、“中等生”,甚至“差等生”这些名称的时候,就强加了污名与歧视。因为,我们通常是以学习成绩来做这样的划分的。

  但是,学习成绩的中等,可以被说成一个学生是“中等”的吗?孩子的思考能力、创造力、人格整体素质,又该如何划等呢?

  我们的教育体制,在对一个个幼小心灵进行规范的时候,在把他们往“等级”里面强塞的时候,又剥夺了多少快乐、自由心灵的成长呢?在“优等规范”下长大的孩子,保持了多少反思的能力、独立的精神,以及创造力呢?

  当我们哀叹中国没有产生世界级的顶尖人才的时候,是否反思过,这个将学生按等级规训的教育体制,在这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我的儿子,以我们的眼光,在他的学校,他应该算是优等偏下、中等偏上的。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牛孩”太多了。一比,他就是绝对的中等生了。不是我们不够“优秀”,是“优秀”的太多。不是我们不可以“优秀”,而是我们不愿意承受“优秀”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很自豪:我的儿子是一个中等生。

  您会看到,这是一个在父母宠爱而非溺爱下长大的中等生,这是一个生活中充满着爱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快乐的中等生,这是一个自由的中等生,这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具有创造力潜质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完好地保存着纯净心灵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在以思考的目光看世界的中等生……

  这,就是财富。

  这是一个普通男孩儿的成长历程。他既不是神童,也没有显出任何一方面的异乎寻常。所以,这不是一本你想培养“天才”时可供借鉴的书。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也从未想将他塑造成天才。我们只是希望他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享有快乐、自由、幸福的幼年,以及整个人生。所以,本书记录的,是如何使一个孩子更快乐与自由的心得。

  让孩子真正拥有快乐与自由,其实绝不比塑造出一个“天才儿童”容易。

  天才儿童也好,快乐儿童也罢,在我看来都需要我们加倍宠爱才有可能。

  我在本书中论证说:好孩子都是宠爱出来的,所以,让我们充分地宠爱自己的孩子吧!

  中国文化一向反对宠爱孩子。但是,宠爱并不是没有章法的溺爱,本书试图探讨一些宠爱而非溺爱的“章法”。其中许多观点,对传统的育儿理念提出了挑战。

  我想告诉人们:

  孩子其实从来不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总是成人。如果孩子不接受一种规则,则一定是这规则本身有问题……

  孩子从来不会说谎,说谎往往是上进心的表现,而成人误读了他们……

  世界上没有“问题孩子”,认为孩子有“问题”本身便说明有问题的恰是这些成人……

  孩子不会“淘气”,也不会“捣乱”,成人斥之为“淘气”与“捣乱”的行为,都是因为没有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要鼓励孩子的虚荣心,虚荣心同样是成长的动力之一…… 

  ……

  这本书,是过去 12年间每年随手写的。出版前做修订的时候,我仿佛便又一次目睹了从他出生之前的准备,到上幼儿园,再到上小学,再到小学毕业,这 12年间我们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思考、一起成长的过程。其中一些教育理念,在 12年间发生了变化。但是,“宠爱教育”与“养儿当做中等生”这两个核心没有变化。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天使。我们不会游泳,但我们还是婴儿时不会淹死;我们以为自己跑得不快,但我们最初其实都是跑得最快、最有激情的那枚精子。

  为人父母者,为你的孩子是一个“中等生”而自豪吧!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