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妈妈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妈妈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教案例
6岁的华华上幼儿园了,和其他伙伴相比,华华明显成熟很多。这与华华妈妈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妈妈把她看做独立的个体,每次当华华不听话或是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都会蹲下来和她说话,因为华华矮,妈妈蹲下来正好眼睛能和她平视,华华的内心得到了尊重,也就能听进去妈妈的教育和建议了,所以别人都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专家解析
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妈妈习惯站着和孩子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很少顾及孩子内心的想法。
很多妈妈喜欢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孩子颐指气使,这样往往不会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妈妈要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好孩子。
妈妈和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讲究平等和真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会让孩子意识到妈妈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和信任他人,才能主动地将自己的困惑告诉妈妈。妈妈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难题,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只是妈妈的一个简单动作,而对孩子的意义则非常重大。这是妈妈对孩子的尊重,把孩子看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是对孩子存在价值的肯定。
建议一 妈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
不少妈妈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他们就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旦孩子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做事,妈妈就会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摆出权威的架子,丝毫不照顾孩子的感受。
陈铭的妈妈在家里享有绝对权威,从来说一不二,她决定了的事情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今天,陈铭本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说:“不行,先练两个小时的琴,再出门。”陈铭说:“过两个小时就中午了,我还玩什么。”
妈妈不听他解释,说:“我的话呢,你都当耳边风啦。星期天练琴两小时再出门,是规矩。”陈铭说:“我跟同学都约好了,回来再练就不行吗?”妈妈坚决地说:“不行,这事没有商量。”陈铭知道妈妈的脾气,只好沮丧地去练琴。他跟好友解释,自己中午才能到。陈铭一直和妈妈关系很僵,妈妈让他感到很压抑。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妈妈凭借着自己的权威地位,通常无视孩子的权利。学会沟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与孩子进行交流的前提。妈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与自己的孩子真诚对话。
建议二 妈妈要平视孩子
孩子内心敏感,很重视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对于妈妈来说,蹲下来、平视孩子,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妈妈在心理和人格上对他们的平等态度。这是孩子获得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很多妈妈习惯站着和孩子说话,并且经常用命令的语气,以此来显示自己居高临下的地位。孩子对这样的妈妈可能会表面尊重,但是内心不会赞同,这对亲子关系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建议三 妈妈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妈妈应该掌握的教子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妈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合格的妈妈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关系。妈妈学会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看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建议四 妈妈要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度
妈妈要将孩子看做自己的朋友,怀着责任心和爱孩子的心,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圈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徐婷在心理上存在着对妈妈的敬畏,因为妈妈是老师,日常生活中又是不苟言笑的。徐婷和爸爸的关系很好,她将自己的这种心情告诉了爸爸。妈妈听到爸爸的转达后,做了自我批评。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家后,就来到徐婷的卧室。当时徐婷正在写作业,妈妈蹲下身子,摸着她的头,耐心询问她最近的学习情况,以及和同学们的相处情况等。此时的妈妈,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严肃,有的只是浓浓的母爱,徐婷主动向妈妈打开了话匣子。从那之后,徐婷和妈妈的关系变得很融洽。
妈妈要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度,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等。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诚意,这时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自觉地和妈妈说自己的情况,妈妈再施以恰当的指导,家庭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建议五 妈妈的心灵也要蹲下来
妈妈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仅身体要蹲下来,心灵也应该蹲下来。将自己的心放到和孩子同一水平,不要只讲求形式,身体蹲下来,心理上却还有妈妈的权威和优势。只有心灵蹲下来,孩子才会看到妈妈的诚意,乐意将自己的心情和困惑与妈妈交流,这样才会减少妈妈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