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后果
自然后果指的是事情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你冬天出门穿很少衣服,你会着凉;如果你不吃饭,你会饿;如果你睡觉不够,你会感到疲惫;如果你把手伸到火上,你会被烫伤……
家长要让孩子避免某种危险的自然后果,好比不要让孩子把手伸到火上去,或在街上打球。同时,尽管你不希望看到孩子有一丝一毫的痛苦,你还是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很多自然后果,如下面的例子。
在晚餐时,布朗家的气氛常常是紧张不愉快的。两个孩子哈利和瑞安不好好吃东西,对每样饭菜都抱怨不停,什么也没吃。在整个晚餐过程中,妈妈不停地让他们把盘子里的饭菜吃干净,他俩不听,结果不是挨顿打,就是被罚关在自己房间里整晚不能出来玩,或者把爸爸气得甩手而去。
同样的情况,布朗夫妇可以更冷静地给孩子两个选择,用自然后果让孩子就范:
□ 如果他俩停止抱怨,好好吃,那可以和父母一起上桌吃饭。
□ 要不然,他们可以不吃,等下顿再吃。
布朗夫妇必须不能给孩子任何零食,让他们体会到不吃饭的自然后果就是挨饿。一旦有了挨饿的体会,几乎可以肯定,孩子们会乖乖地回到餐桌上好好吃饭,晚餐时间也会变成全家人高高兴兴团聚的时光。
在运用自然后果的时候,家长们应该保持冷静而不发火。负面的评论或是人身攻击只会让孩子感到是在受处罚。在布朗家的例子里,如果当晚哈利和他弟弟说饿,妈妈和爸爸一定控制住说“我跟你们说什么来着”的冲动。他们只表示知道了,并且提醒孩子们选择权都在他们自己手上。如果孩子不饿,他们也可以决定吃不吃下一顿饭。使用自然后果方法的关键,是家长不要介入,而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自然后果的功效。
有逻辑性的后果
在有些情况下,自然后果是不可能出现的。比如,父母不可能让孩子冒着被汽车撞到的危险在街上玩球,以此让孩子学习其自然后果。不过,在以下这种情况下,具有因果关系的合理后果就很适用孩子。如果孩子本该在院子里玩球,结果跑到街上去了,合理的后果就是他将丧失在屋外玩球的权利,只能在家里玩,直到他保证可以避免自己出现不当的行为。下面举几个使用恰当有效的逻辑后果的例子。
学步的孩子 凯尔西有很多的玩具,不但在她屋子里丢得到处都是,也撒满了整个客厅里。虽然妈妈总是跟在她屁股后面说让她收拾好,可凯尔西就是不听,她知道每天早晨保姆会来把玩具摆放整齐,因此自己收拾不收拾是没什么关系的。
告诉凯尔西合理的后果是她父母的责任,那样她才能懂得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妈妈可以向她说明白,玩具在玩过之后要放回原处。妈妈要假定她会照做,如果她不收拾,那么丢在客厅和她房间里的玩具就会被当作不要的玩具没收,捐给需要的小朋友。
第二天,妈妈看到几件玩具扔在客厅地板上,妈妈收拾起来,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尽管凯尔西反对,妈妈还是把玩具捐到附近的一家收容所去。这下可给凯尔西上了一节有用的课,让她知道自己行为(在此是不收拾玩具)的逻辑后果。虽然她不大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对自己的东西认真负责,但她终究会学会的。
学龄儿童 每天早晨利伯曼家都像打仗一样。八岁的米凯尔总是不愿起床,不催上好几遍都不出被窝。即使家长不停地催,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穿衣服、下楼,结果上学总是迟到。即使有保姆帮忙,米凯尔每天总能享受他那磨磨蹭蹭的早晨时光,等他终于出门上学了,爸爸妈妈的耐心也都消耗殆尽了。
这种情况的自然后果或许是让米凯尔迟到,可是这对开车送他上学的家长们来说是很不方便,也不尊重老师。不过,利用逻辑的后果可以这样处理:父母告诉米凯尔早晨必须花多少时间准备好上学,早晨只叫他一次,然后让他自己掌握时间。如果接米凯尔上学的车来了,不管他是蓬头垢面,还是没有准备好其他东西,他都要上车,就算穿着睡衣,没洗脸刷牙,也要上车。
第二天早晨,爸爸妈妈声调愉悦地把米凯尔叫醒,然后他们没有再到他房间里反复催他。结果,米凯尔几乎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勉强塞了几口吃的,抓着梳子、鞋和袜子就跑出了家门。尽管如此,他爸爸妈妈也没有出面帮他避免在汽车里穿衣服的尴尬,以及同学们的嘲笑。有了这次教训之后,米凯尔大概再也不会在早晨瞎磨蹭,而是自己会为按时上学做好准备。
十几岁的青少年 乔丹还没有拿到正式驾照,就决定开朋友的车出去兜兜风。结果他撞了一辆停车场的汽车的前保险杠,也撞坏了朋友的车。
对于乔丹这不负责任的行为,他父母可以用两种逻辑后果来处置:第一,让乔丹自己赚钱来赔偿修车的费用;第二,因为无照驾车是违法的,他必须等到法律规定的可驾车年龄之后的更长一段时间后,才能申请正式驾照。同自然后果一样,家长实施逻辑后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之后理当体验到的困难、失望和难堪。
以剥夺某种特权(或待遇)作为后果
在有些情况下,不容易给孩子的行为找到自然的,或逻辑的后果。不过这时候,父母可以剥夺孩子的某种特权,从而达到统一的后果处罚方式。有责任心的孩子可以享受某种特殊待遇,而行为不负责任的孩子则不能。
这样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努力建立起有责任心的行为与其特殊待遇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开始,你要清楚地告诉孩子,特权就是他们现在可能已经享受着,或自认为理所应当,并且不可缺少的某种待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富裕家庭里,孩子在长大过程中可能认为下面列出的东西是他们理所应当拥有的:
□ 名牌服装。
□ 属于自己的私人洗手间。
□ 昂贵的午餐、晚餐和派对。
□ 新汽车或新摩托车。
□ 最新的体育健身用品。
□ 属于自己的MP3、手机、高清电视、DVD和电脑等。
□ 昂贵的玩具。
□ 豪华的家庭假期。
□ 不经允许就邀请朋友在家过夜或度周末的自由。
□ 专业老师教授的音乐课、网球课、舞蹈课、武术课等。
先跟孩子讲明这些东西都是特权,不是必需品,然后家长可以让这类特权成为孩子良好表现的结果。如果孩子遵守家规,家长可以让孩子享受某种特权,以支持、鼓励他们继续表现良好。可当孩子行为不端,又没有合适的逻辑后果时,家长可以剥夺(拒绝)孩子享有这类特权。
当孩子对某个特权感兴趣时,这种方法更容易奏效。比如,一个害羞内向的孩子做错了事,不让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可能对他没什么影响。相反,如果不让他做他喜欢做的某件事情,比如不让他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或DVD,恐怕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