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爸爸绝不会让孩子过分依赖

http://www.sina.com.cn    《好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好爸爸绝不会让孩子过分依赖

  --爸爸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容易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坏习惯。爸爸过多的保护会削弱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从而弱化孩子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好爸爸应该学会放手,不让孩子过度依赖。

  ·家教案例

  刘湘的妈妈长期在外出差,照顾刘湘的任务就交给了爸爸。爸爸觉得孩子没法享受到母爱,就应该给她更多的父爱。于是爸爸什么事情都为刘湘做好,连一些刘湘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让她做,刘湘也很依赖爸爸,穿衣吃饭都需要爸爸照顾。爸爸认为女儿的依赖是和自己关系很好,为此还暗自高兴。

  可是最近爸爸工作也很忙,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顾刘湘,他觉得刘湘能够自己穿衣吃饭了,可是刘湘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法自理,爸爸意识到是自己对孩子过分周到的照顾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专家解析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父母习惯为他们做好所有的事情,这助长了孩子过度依赖的心理。这样的孩子在家里依赖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依赖他人。现在的社会分工明确,过度依赖的孩子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孩子的依赖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只是不同孩子的依赖程度和时间有所不同。爸爸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早日摆脱依赖心理,学会独立自主。

  孩子是在独立中获得发展的,爸爸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实践机会,放手让孩子独立进行活动。孩子在独立活动期间身体、智力及各种能力均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如果爸爸舍不得放手,事事都包办,就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走向独立的机会。

  爸爸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可以强化孩子的独立感和责任感,在放手的基础上,孩子能学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又承担义务。

  建议一 减少对孩子的溺爱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来自爸爸的关爱,爸爸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爱,但如果爱得过度就是溺爱了。溺爱对孩子的身心都是有害的,在爸爸的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少诸如独立、坚强、尊重别人等优良的品质,尤其会对爸爸产生依赖心理。

  溺爱是扼杀孩子独立意识的糖衣炮弹,爸爸要引导孩子抵制住糖衣炮弹的攻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位爸爸都应该用适度理性的爱去爱孩子,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的孩子,才能真正独立。

  建议二 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很多爸爸喜欢为孩子做决定,然后再安排孩子按照自己的决定去做事,这样助长了孩子对爸爸的依赖心理。因此,爸爸不要凡事都帮孩子拿主意、做决定,从而剥夺他们独立思考、亲自动手的机会。

  彬彬的妈妈30岁的时候才有了他,为此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他,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尤其是彬彬的爸爸。在爸爸的疼爱中,彬彬变得优柔寡断,什么事情都要征求爸爸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

  彬彬今年要上初中了,以他的成绩可以去最好的初中学习,但是离家很远。彬彬自己拿不定主意,又来问爸爸。爸爸觉得孩子大了,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于是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彬彬。彬彬没了依赖,只得自己一条条列出几所学校的优缺点,左右权衡,分析利弊,最终选择了离家近的一所初中。

  爸爸要教会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遇到事情时不是首先想到要在爸爸那里得到帮助,而是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对爸爸的依赖。

  建议三 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

  许多孩子之所以依赖性强、凡事不自己动手做,与他们不能掌握正确做事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所以,爸爸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时要注意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而不是只提出要求。这样孩子会减少对爸爸的依赖。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对子女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他自己来做。

  一天,他的孩子拿着一道数学难题来问他,他没告诉孩子答案,只是给孩子说了三条原则:一是老师是怎么说的就怎么看,二是定义定理怎么讲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题怎么运算的就怎么办。

  孩子开始不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卡耐基耐心地告诉孩子:告诉你方法,比告诉你一百个答案都重要。如果告诉了你答案,下次你还是不会,因为你从此对父亲就有了依赖。孩子听懂了他的话,很快把难题解决了。

  可见,爸爸要教给孩子生活中和学习上正确做事的方法。比如:教给孩子正确穿衣服、正确吃饭的方法,正确写字看书的姿势,正确听课记笔记、正确预习复习的方法等。通过爸爸的教育,孩子会变得更加独立。

  建议四 爸爸要有足够的耐心

  孩子过度依赖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样,要想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习惯,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的好习惯也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爸爸的耐心很重要。

  爸爸不要急躁,不要总是说“这件事不是这样做的”“你那样是不行的”之类的话,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也不要一看到孩子不行,就急于代劳,那样会前功尽弃,而是应该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父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