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富裕的家长在工作中能成功地掌控住他们的方向和目标,他们认为对待孩子的管理可以如法炮制,可惜他们大错特错了。
那些认为“养孩子就是要完全掌握住孩子”的家长,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往往也是这么想,并且这么做的,因为这种控制的方法是最能立竿见影的,也是能帮他们在工作中战而不胜的。这一点,在公司的高管或自己创办公司的企业家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类人就是靠着严格的训练和制度来管理工作的。他们为自己和同事都设立了高标准,永远向更高、更好的目标挺进。他们对任何失误和不足(不管自身的,还是他人的)的容忍力非常有限。这些人是众所周知的管理型人才,成功的缔造者。他们习惯了告诉别人做什么、怎么做。他们的精力高度集中于那个把他们带向成功的单纯目标,因此,他们给家人所剩的精力和时间就更少了。与此同时,他们往往不是好的听众,尤其不是孩子们的好听众,总觉得孩子的事儿逃不出鸡毛蒜皮的小事。
类似这种管理型的思维方式,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有必要,但是,对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家长,却是过于简单又行不通。有控制欲的家长常常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对孩子自我意识、自尊心的建立,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大为不利,其结果是引发孩子深深的怨恨,甚至导致家庭不和睦。
菲利普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以坚定的意志,凭借自己的双手在南加州创建了一家非常著名的保险公司。无论对客户,还是员工,他都事无巨细地亲自严格管理。即使是表示亲切友好,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可问题在于,菲利普先生把他在工作中的管理方式带回家,用于管理孩子。
其结果可想而知。小菲利普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他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描述就是“生活在铁腕下”。从小到大,几乎每次,当他想要做决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发表和父亲不同的意见时,他总被顶回来。于是,小菲利普另寻途径来发泄自己的积怨——做出各种反常理、不合法,甚至危险的行为。在他青春期时,多次因参与闹事而被捕,尝试吸毒,高中几乎未能毕业,学习成绩也远没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水平。他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一直延续到成年:婚姻失败,没有稳定工作,陷入抑郁。
小菲利普在高中期间是我的顾客,之后我们一直有联系。现在他已经三十多岁,还时常会表达出对一定要遵从父亲命令的愤怒。从他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自己因为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与父亲不同的人而被父亲惩罚。几年的心理治疗之后,现在小菲利普的少年时代的感情伤疤开始慢慢地愈合了。如今,他和父亲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疾风骤雨,不过依然僵持生硬,见面还是不免起冲突。
值得一提(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小菲利普还算是所有孩子里最正常的一个呢。他弟弟至今还深陷在吸毒、酗酒成瘾的状态,没有任何职业,任何工作都保不住。据他说,他妹妹在婚姻中受对方的虐待,可怎么也不肯离婚,她那专横的丈夫强迫她断绝与娘家人的所有来往。
然而,老菲利普先生确确实实不能说是一个坏父亲。他对家庭忠诚,家人有什么需求他都会尽力满足。他爱着自己的孩子们,只不过想让子女走他认为最好的道路,迄今他甚至依然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幸的是,他表达爱的方式总是过于生硬,其结果无外乎两种:被动接受和反抗,而这两种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健康。
孩子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养育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管理和控制。当孩子们犯错误时,需要家长的谅解,需要开明的家长允许他们自己尝试为自己做决定。他们需要信任,需要父母的倾听,也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平等地谈论问题,而不是简单而居高临下的说教。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机会把握自己的行为,并为其负责任,这样在成年之后才能管理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的这些需求,做父母的在教育中没能提供,那父母们可该花些时间好好反省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