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异常行为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 

  异常行为的循环不息

  当你给孩子设定界限时,可以想见孩子会对此不满。他想要实现他的意愿并且为此抗争。你当然会认为他抗争的方式是一种不当的行为:他跑开、哭闹、赖在地上、打人、不待在他的床上。这些行为为何一再发生呢?孩子真的只是喜欢争辩吗?这一点值得我们再仔细想想:究竟发生什么事导致孩子做出异常行为?我 如何回应?我给了他下一次要循规蹈矩的理由了吗?或者他有充分的理由,下回有机会时再度让人气到抓狂?孩子几乎总有理由继续做出异常的行为,这是父母造成的,但父母的本意并非如此。

  父母也是人。有时他们的反应正好达到反效果,奖励了孩子的不当行为,所以孩子没有理由改变。在这时候孩子几乎抱着这个基本愿望:“我要人家注意我!我要被重视!我要成为焦点!”

  我们再看一次第一章里那些“难搞小孩”的行为。先看要人不断陪伴的小宝宝保罗。保罗为什么常常大吼大叫,虽然他得到的关爱那么多?反过来问:为什么他应该停止大吼大叫?他每天经历的是,吼叫是值得的:因为每隔几分钟就能让妈妈为他想点儿新点子来玩。他何必自己找点事来做呢?又怎么会想到,自己就 能决定不再继续吼叫呢?反正妈妈每次都会来安慰他呀。

  你还记得那个“幼儿班里的捣乱分子”派迪克吗?如果他又打别的小孩或者抢人家的玩具,会发生什么事?他妈妈会迅速地走近他,告诉他不准这么做以及为什么不准这么做,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她会特别积极地陪着他,好“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一来派迪克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得到妈妈更多关注。他为什么 应该改变他的行为呢?

  吃饭习惯很差的卡劳拉的经验是:如果我吃饭胡闹,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样我就能延长和控制每次的用餐时间。

  上幼儿园的米莉安借着拖延战术让自己获准留在家里。

  薇琪借着肚子痛来逃避上学。

  所有这些小孩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当又令人不悦的行为是值得的,他们会因此得到更多关注。至于选择做出哪些不当行为则没有太大差别。每个小孩都有其个人特质。每位爸爸妈妈也都有其特别脆弱的一面。孩子常能清楚感受到,哪一种行为最能让妈妈或爸爸感到不安。父母越是焦虑不安,孩子就越“占上 风”。孩子还另外学到:“我不只要得到关注,我甚至要贯彻我的意志!我要比父母强!我来决定这里该怎么做!”

  孩子真的常常很有影响力,但这对他并没有好处。他觉得自己很强,因为在权力斗争时,在与别人较量时,甚至是跟大人较量时,他常常是胜利者,但这却跟真正的自信无关。孩子没有在自己内心找到平静。他觉得不被接受。他必须不断证明给自己和其他人看,他“比较强”。他必须每天想出新花样来争取注意,因 为他确信:“反正不会有人自愿陪我。如果我的行为引起注意的话,立刻会有人来照顾我。如果我行为正常又平静,就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不断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不该做这个或那个,一再骂他,一再讨价还价,最后一再让步的父母会渐渐恼火起来,总有一天会神经衰弱,与孩子相处变得动辄得咎。当真有一段时间相安无事时,父母甚至非常担心下一次的争吵。有些父母就算特别尽心尽力,把很多时间留给孩子,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违背其本意,陷入 孩子“争取注意”的循环里。孩子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从这循环中解脱,只有父母能够开始从任何一个点退出这个循环。

  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有充分理由做出异常行为

  真实案例

  经由上面所描述的循环方式,孩子种种“难搞”行为会被保留下来,而父母也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注意孩子:令人惊讶的是,除了安慰、一起玩耍和抱在怀里,孩子也会把负面的关注,像是辱骂、警告甚至殴打,感受为让自己成了“注目的焦点”。孩子的意思好像是:“如果我已经得不到关爱,那么至少要得到排 斥。”下面的例子就说明“争取注意”如何循环。各箭头对应着前面图表内的箭头。都从孩子的异常行为开始。

  →小蛮“胡闹”。五岁大的他想要引人注意的行为是,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都要“闹”上一小时。不只要听一个故事,而是要听很多个,听完总是又爬起来,要吃点或喝点东西,每隔一天就要求妈妈躺在旁边陪他,因为他会“害怕”。

  →小蛮的妈妈注意他。每天晚上小蛮的妈妈至少讲三个故事给儿子听。小蛮通常要求讲更多故事而且还会哭。他妈妈多半会让步,继续讲故事。

  →小蛮学到:他的“胡闹”会被奖励。他感受到:“哭的话至少还可以再捞到一个或两个故事。看看我还可以得到什么。”

  →小蛮重复做出异常的行为。他继续“胡闹”、从床上爬起来、喊叫、哭泣、要求。

  →小蛮妈妈很气恼而且很不情愿注意他。刚开始她还很平静,给他吃给他喝,然后再送他上床睡觉。终于有一天她失去了耐性,开始大吼说:“现在该结 束了吧!每天晚上都这样闹!你真叫人受不了!”有几次她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抓住小蛮,用力摇晃他,有一回她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当她最后让步,躺在小蛮身边时,是一肚子怒气而且很不耐烦地等小蛮睡着。

  →小蛮得到越来越少自发性的关怀。他妈妈一想到晚上他总要胡闹就很担心。讲故事根本没有带给她乐趣,因为她知道:小蛮永远听不够。她的关怀不是发自内心,不是自愿对儿子付出过量的关注,而只是因为他强迫她而已。当小蛮偶尔破例一次听一个故事就心满意足,听完乖乖躺在床上时,他妈妈会非常高兴,终 于有自己休息的时间。她会避免再踏进他的房间。

  →小蛮学到:注意必须争取才能得到。他看出妈妈晚上不愿与他分享她的时间。他想:“看来她不怎么喜欢我,但是我要她陪我!我已经知道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如果晚上闹一闹,就可以让她单独陪我整整一小时!”从这里再接着继续循环:

  →小蛮重复他异常的行为。第二天他又胡闹……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孩子  异常  心理行为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