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做“更年期的妈妈”

http://www.sina.com.cn    家长也要听孩子的话 

  亲子故事

  与孩子对话时,家长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更要切合时机,不分场合、没完没了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晚上7点多钟的时候,妈妈已经做好了饭,可是齐小丽喊着想吃烤肉串。妈妈不给她出去买,而齐小丽宁可饿着也不吃妈妈做的饭。妈妈火了,开始唠叨。“练了一天琴,那么个短谱子,我都记住了,你还没有记住呀!还有脸吃烤肉串!”“练琴不用心,吃饭都挑三拣四的!”“想吃烤肉串怎么不早说,饭都做好了!剩下饭谁吃呀?”妈妈越来越气,不停地数落齐小丽,齐小丽生气了,把琴盖“砰”的一声盖上,冲回自己房间了。

  天津市妇联儿童部从千余名儿童心理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家长唠叨多数出于对孩子的呵护和不满,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结果成了惹孩子厌烦的“更年期妈妈”。家长频繁的唠叨虽然有时奏效,但是负面作用也不少。比如,使孩子学会了阳奉阴违,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或者应付父母;促使孩子撒谎、不诚实等。

  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同一语言的反复刺激会让大脑感到疲惫,产生心理惰性,降低了孩子对家长语言的吸收率和主动接受程度,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好好说,不唠叨的好。

  沟通技巧

  1. 点到为止

  有些家长唠叨起孩子来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到底听见了没有?”“知道错在哪里了吗?”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避免没完没了地训斥,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左耳听了右耳出。

  父母唠叨得太多,孩子心里烦躁,会导致孩子“失聪”。就如哲学家佛洛姆说的那样,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所以指出孩子的错误,越简短越好。只要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进步,它是改变的开始。

  2. 忘记孩子从前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只要孩子把曾经的错误改正了,家长就不要再提。否则,家长很容易陷入唠叨的窠臼。

  汪小东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家里的墙上布满了他的杰作。上幼儿园以后,妈妈带他参加了绘画班。汪小东在绘画班中成绩还不错,可是爸爸经常说:“看看,我家的墙,都被我儿子糟蹋了!”

  爸爸的话让汪小东很没面子,他觉得自己画得很难看,逐渐对绘画失去了   兴趣。

  其实,涂鸦是幼儿发泄情绪、表达内心的重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如果爸爸把墙粉刷干净了或者坦然面对,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孩子的成长是有痕迹的。成功是好的痕迹,给孩子带来信心和力量;错误是不好的痕迹,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改正了错误,就把这当成好的痕迹,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积极改正错误。

  3. 避免想当然

  在外面,我们总是希望听到人们赞扬自己的孩子。可是在家里,我们总是把孩子往坏里想。

  有位妈妈给孩子倒了一杯放糖的水,告诉她:“糖化了再喝。”一会儿,妈妈看到孩子把水倒在了桌子上。妈妈以为孩子淘气,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爸爸柔声问:“你为什么把水倒出来呢?不想喝了吗?”孩子说:“我想喝,想倒出一点看看糖化没有化!”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哑然了。

  我们不停地在告诉自己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可是,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误解孩子、在不经意间伤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只是把尊重停留在了口头上,没有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于是,就让我们的“想当然”有了立足之地,却让孩子受了委屈。

  4. 切忌空洞

  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就要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一番。比如“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放学后,早早回家!”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限制了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自由。

  如果要和孩子沟通,可以说:“今天哪节课讲得比较生动呀?”“在学习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呀?”“学校安排什么新活动没有?”以此作为开场白,引导孩子讲述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沟通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