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共情教育培养仁爱宝宝

http://www.sina.com.cn    《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 

  很多家长都会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独”了,在他们眼中“孔融让梨”是因为梨上有虫子眼,不好吃。他们很难理解什么是“分享”,习惯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稍稍拂逆他的意思,他便会大哭大闹。

  这种“以我为中心”是婴幼儿心理活动的思维特点。“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会使孩子把它处处表现在生活中,“人人为我,我是中心”,慢慢地行成习惯。这不仅将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思维成长。所以,我们要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认识和行为。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上个周末,我们在四级三班做了一个“我试盲人”的主题体验活动,家长们领着自己的宝宝来到户外。我们给每一位宝宝都蒙上眼睛,先让他们在路上行走,感受盲人世界的不便与恐惧。平时胆子比较大的男孩子们伸着小手保持平衡辨别着方向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走,而胆怯一些的女孩子们没走出两步便哭了起来,或是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再让爸爸妈妈们领着小朋友们在盲道上行走,同时经历上下楼梯、走过街天桥等挑战。蒙着眼睛的小朋友紧紧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站在过街天桥上听着耳边轰鸣的汽车声、路人的谈话、商贩的叫卖等等的喧嚣,用他们的耳朵和内心去体会这个与平日看似相同的世界。

  当摘下蒙着眼睛的手帕时,小朋友们会有怎样的体会呢?

  嘟嘟说“真可怕啊,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到,我都不敢走。”

  炎炎说“幸亏妈妈扶着我,不然我都要撞树了。”

  格格说:“做盲人真惨,我不要做盲人。”

  路宝说:“还好走那个小格子路要好一些,以后我们要把这个路让开给盲人走。”

  惠惠说:“爸爸以后开车不要乱按滴滴了,真吓人啊。刚刚我走的时候,有滴滴响,我都吓的哆嗦了。”

  壮壮说:“以后看到盲人出来走路,我要上去扶他。盲人太不容易了!”

  ……

  体会盲人世界的不便,感受无助时渴望被帮忙的心情,理解爸爸妈妈以及同伴对自己生存和成长的意义,思考我们能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做些什么,并且怎样做才不会妨碍他们,怎样做才可以让他们更为便利的出行与生活,这些道理不用说教只是以一次小小的亲身体验活动,便让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内心世界镌刻下永恒的记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启迪孩子内心深处的“同理心”培养他们的“共情”意识,老师和家长要多做少说。

  在一年当中小朋友会经历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会感受不同的喜悦,体会节日背后的文化与传统,这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好机会。例如在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不仅能够收获到礼物和祝福,也要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与付出,让他们为爸爸妈妈也准备一件礼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生日、爷爷奶奶等长辈的生日,让他们学会体贴与惦记别人。春节、母亲节、清明等等节日也都是非常好的时机,家长和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契机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又到重阳节,很多家长会带宝宝和老人去登高赏景,也会在家里摆宴聚会。我们在这个时候常会听到小朋友这样说,“明天我爸爸带我去香山看红叶。”“红叶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去花卉大观园看菊花。”“好看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爸爸订了大闸蟹。有十只呢!”

  登高、观景、赏菊、品蟹都是重阳节的传统,但在这传统的背后是敬老爱老的内涵。如何让小朋友透过形式体会本质呢?

  我们在今年的重阳节带小朋友们去了一个特殊的地方,敬老院。

  敬老院,我一直很奇怪这个名字的由来,从字面含义理解是敬爱老人的院子、居所,被敬爱的对象是老人,但实施敬爱的主体呢?究竟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住在这里的老人们的儿女呢?如果真的孝敬老人,又怎么会把老人送来这里与同样晚景堪怜的老人一起过群居生活呢。也许儿女们有很多理由,孩子小、工作忙、照顾不过来,敬老院有专业人士服务,老人住在这里比较方便同时又很安全……等等,但是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我们选择的是一家平民化的敬老院,而不是那种四和院、高档公寓、联排别墅标准的。当我们进入敬老院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房间,每个房间里有四张床,床上或躺或坐着年迈的老人,在他们的脸上我们没有看到许多电视宣传片里那种幸福的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也没有看到整齐的光鲜时尚的统一着装。我们看到的是苍老的容颜、茫然的神色与半新或是略显陈旧的衣服。

  “走吧。都去活动室。”院长让工作人员动员所有的老人都来到大活动室。

  院长说了开场白,孩子们开始表演节目,武术、歌舞、童话剧等等,孩子们非常认真,表演都很出色,还把自己亲手制做的小礼物送给老人们,围着老人们聊天,一起做手指操,背儿歌,说故事。

  老人们被天真的孩子围在当中,表情也变得柔和慈祥起来,有的老人眼里含着泪花;有的老人紧紧拉着小朋友的手,从兜里掏出糖果硬塞给他们;他们和蔼、慈祥、可亲,但是眼中都是难掩的失落与感伤。因为孩子的童颜虽然灿烂可爱,活动也是真挚快乐的,但是我们原本都是素不相识的,短暂的相聚过后便要各自离开,在此时我想所有老人心中最想见的最惦记的应该还是他们的儿孙。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有的老人悄悄扭过头去,有的老人则用苍老的手抹去眼角边的泪水,然后再跟我们挥手告别。

  院长把我们送到楼下,心情复杂地告诉我们:“我们这儿的老人有的都已经住了八九年了,从来了就没有离开过,即使是过年、过生日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家里人半年一年的来看看的还是好的,还会引起其他老人的羡慕。更多的家里人一次也没来瞧过……。”

  心里非常酸涩,不知说什么好的时候,听到月月说:“老师,你看那个奶奶还冲我们招手呢!”

  大家回首望去,二楼窗前有好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那儿冲我们挥手告别。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喊到:“爷爷奶奶再见,我们还会再来的。”

  上了车,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老人们寂寞的神情苍老的容颜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当中也有曾经在事业、生活中独领风骚的能人,也培养了出色的儿女,也有着许多许多的令人称道的往事。但是如今一切都过去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们远离亲人独居在此,平静而又无可奈何地度过最后一程,虽然内心渴望亲情,渴望儿孙们的探望与相聚,但是他们只能把孤独与寂寞压在内心深处,面上依旧是为了孩子选择理解、选择宽容。

  我不知道这次敬老院的活动对于小朋友们的触动有多大,但是他们确实更懂事了,回到家以后他们会先跟爷爷奶奶打招呼,会把好吃的东西硬塞到他们的嘴里,会催着爸爸妈妈去看姥姥爷爷。会在临走的时候,不停地冲他们招手,会把最灿烂的笑容呈现给老人。

  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要丰富多了,可以接受的引导与信息也很多,将感受到的情绪、美好的感情付储于行为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孝顺”、“勤俭”、“友爱”、“善良”这些美好的品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种下一粒种子”,便会在孩子身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