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母亲为我播种希望

http://www.sina.com.cn    《换个角度做父母》 

  我的童年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那时没有大学可上。1966 年“文革”开始的时候,我还不满10 岁,是个顽皮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孩子。以我少年时代的操行,如果遇到一位性格刚烈的母亲,我可能被暴打或关禁闭无数次。但我温和而乐观的母亲,却很少责备、训斥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母亲经常在家里一边忙前忙后,一边十分自豪地看着我说:“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说这话时,她美丽的脸上泛着安详和幸福的光芒,好像那个懵懂而多动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似的。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积极、乐观明朗的性格。她对我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她从不直接要求我应该干这或干那。她对我的种种期待和要求,都是从她对我的各种鼓励、夸奖,以及在向亲朋好友赞美夸耀我的话语中说出来的。母亲也从不打骂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和邻居家男孩同样成绩不佳,两个母亲开完家长会回来,邻居家男孩的母亲没进家门就开始大骂她的孩子,而我母亲却把我的成绩通知单递到我眼前,轻摸了一下我的头,说:“收起来吧,以后,你把所有的通知单都留好,用这次的打底,一年一年往上摞,你的成绩也会一年比一年高。”

  “真的吗?”我抬头看着母亲,不敢相信她的话。

  “只要相信,你就能做到,因为你很聪明。你能做好一切你想做的事。”说完,母亲走进厨房,旋即又转回头叮嘱我:“别忘了,你将来是要上大学的!”

  10 岁的孩子,还不懂上大学是怎么回事,但在母亲笑吟吟的话语中,我朦胧地感觉到了一种神圣、一种召唤、一种牵引,那不是压力,而是一种把我与某种“不平凡”连在一起的感觉。当时不知道在大学里面要干什么,只觉得上大学很重要、很光荣,大学像是每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必须要去的地方。

  “文革”结束时,我20 岁了,从10 岁到20 岁的十年里,我有过不快、有过失败,可母亲一直用“你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这句话让我解脱和自省。十年间,我不自觉地和这句话长到了一起。在恢复高考时,我已经跟“上大学”分不开了。于是,我自然而然地、不可阻挡地朝“上大学”这个方向狂奔。

  当时我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害怕考不上重点大学,母亲就说:“那就考你喜欢的音乐吧”。要知道当时很多家长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艺术院校的,认为那不是正业,与考理工科孩子的父母相比,总是有些脸面无光,但我母亲没有,这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母亲从来没有对我提出过什么特别的要求,或逼迫我做什么。这给了我充分的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到今天为止,我都认为可以自由选择是一个人快乐幸福的人生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也从没逼迫过我的儿子。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