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开儿童心理的八个秘密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你的宝贝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只能以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 我们和众多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希望可以帮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

  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她回头冲你笑笑。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 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现在,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解读宝贝心思:

  “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那个句子太复杂了。还有,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 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 ——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战

  孩子的行为:

  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解读宝贝心思:

  “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还有,你老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那它也是我的,不给别人!!”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 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同时,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 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的玩具收起来。别太担心,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学会分享与礼貌,只是现在你还需要耐心地给他们当当裁判。

  场景三:马戏演出意外前奏

  孩子的行为:

  你计划了很久,咬牙买了昂贵的票,预备带孩子去看大马戏团的演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自己小时候想看一场马戏的那种渴望至今还铭记在心。可是,当你们在喧闹看台的第一排就坐,演出开始的时候,孩子却开始又哭又喊,吵着要回家。

  解读宝贝心思:

  “这里又吵又拥挤,每个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跳来跳去,就像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小怪物。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只想离开这里!”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很多你认为会让你的孩子高兴的东西其实往往会吓着他们。 如果你打算带孩子去参加某些隆重而且热闹的活动,最好多花些心思帮他做好心理准备。可以给他看一些与他将要面对的场景相同的录相、书等。耐心地给他讲讲他 将会遇到些什么状况。这样,等他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场景四:遭遇一相情愿的尴尬

  孩子的行为:

  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这时,你发现了一只小螃蟹——一定能让儿子高兴得尖叫起来的东西。你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依旧继续他枯燥的,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挖沙游戏。

  解读宝贝心思:

  “当我正在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别试图用你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来转移我的注意力。把心思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当你发现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 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 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要知道,专注地玩耍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对他来说也很重要哦。 场景五:令人费解的执着

  孩子的行为:

  玩“认形状”的游戏时,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解读宝贝心思:

  “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还有,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 显得很焦躁,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 能干的同时,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场景六:对浴缸的顽强抵抗

  孩子的行为:

  女儿通常很喜欢洗澡。但是今天她却一反常态,似乎非常怕水,在你试图把她抱进浴缸时又哭又喊。

  解读宝贝心思:

  “昨天洗澡时我发现肥皂泡泡都从浴缸底那个圆洞洞里漏走了,我很害怕自己也会从那里漏下去。”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当你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恐惧,请尊重他的感受。来自多伦多的儿科专家 TOBIN说:“我们并不是总能了解我们的孩子,就像他们也常常觉得我们不可理喻。”孩子们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允许跑到街上去,跟那些漂亮的汽车打个 招呼。同样对于他们突然表现出来的情绪,我们也要给他们些时间来度过难关。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坚持不肯到浴缸里洗澡,那就暂且来一次海绵浴吧。 场景七:总是“不”字当头

  孩子的行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就成了儿子最喜欢的语言。你问他:“你饿了吗?”他一边一口吃下两块小圆饼干,一边干脆地回答:“不!”。你友好地邀请他:“我们一起来跟天线宝宝做游戏吧。”“不!”他严词拒绝,同时却开始在玩具筐里寻找他最喜欢的“小波”。

  解读宝贝心思:

  “我那么喜欢说‘不!’是因为我本来会说的词就不太多。而且,我喜欢看到我说‘不’时你生气的样子,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权威。”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随便你那爱说“不”的小家伙去展现他的个人意志吧。如果你觉得他实际上很想要你提供的某个东西,你还是照旧给他,故意忽略他的拒绝。另外,换一下提问的方式也是个办法。如果问他:“你吃晚饭吗?”没有效果,倒不如说:“这盘鸡肉真香啊。我想我一口就能把它都吃光。” 场景八:成长的反反复复

  孩子的行为:

  每次玩滑梯的时候,女儿都要求你抓着她的手帮她滑下来。但今天她却一反常态地让你靠后站,她要自己滑。而从小公园回家的路上,她却又突然不肯自己走路了,一定要你抱着她。

  解读宝贝心思:

  “有的时候我想当大人,有时候我只想做回小婴儿。还有的时候我又想当大人又想做小宝宝。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唉,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你需要学会容忍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当他把你推开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很生 气。两岁多的孩子正在磕磕绊绊地学会独立,而这个时候,如果他知道你就在身边,就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对太多新的情感、责任和能力 而觉得应接不暇——这方面,跟青春期很像。而与青少年不同的是,小宝宝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心理情绪  家庭教育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