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 《作文,多大点事儿》 > 正文
一、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对称的秘密
讲作文的逻辑思维,我们要先把写作文当成是盖楼房。
字是最小的组成单位。比字大一点的我们叫词;再往上的我们叫词组;比词组大的单位,我们叫句;比句子大的单位,我们叫块(所谓块,就是在一个自然段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单位,这是我们的一个“独创”);再往上我们叫段;最大的单位,就是整个文章。
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座大厦。每一层楼我们叫作“段”;每一个房间我们叫作“块”,每一个房间里的墙我们就叫作“句”,每一块砖我们就叫作“词”或“词组”。我们把砖、墙、房间、每一层楼都认识清楚了,就可以把文章的大致结构掌握了。
字:中国的汉字,主要的特点是象形,是图形、图案。象形经过发展,就有了会意。象形字与会意字不能满足表达了,就又有了形声字。汉字成字的主要方式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三大类。
词:词的分类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并列词。如:山川、好歹、灿烂、动摇,即两个字的词性一样。
二是主谓词。如:地动、山摇、气喘,即头一个字是名词,后一个字是动词
三是动宾词,如:吃饭、喝水、种树,即第一个字是动词,后一个字是名词
四是偏正词:如:好人、高山、帅哥、靓妹,即前一个字是形容词,后一个字是名词。
依此类推,我们一般把四个字组成的叫词组(短语)。词组也按照两两一组,分成了:
并列词组,如:南辕北辙、废寝忘食。
主谓词组,如:老马识途、愚公移山。
动宾词组,如:暗度陈仓、三顾茅庐。
偏正词组,如:囫囵吞枣、完璧归赵。
最后一类叫后补词组,如:撞在墙上、和他闲聊。
如果从字词入手讲,就可以提高作文水平,那是假话。太复杂、太难记。我们不管词性,无论它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我们只要去关注是不是对称!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字文》、《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等,相当于过去小学的课本。里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称,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注:以下部分,并不要求了解文中意思。请试着与孩子一起找找文中的对称字、对称词、对称句和对称段。)
我们先来看《笠翁对韵》。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学到这里,大胆套用《笠翁对韵》里的“对”字。为了方便好叫,统一起见,就把这个“对”,叫作对称。这个对,就是一对一对的,是一双一双的,是成双配对的。我们先忽视掉其他的东西,睁大眼睛去发现“对称”。
字与字的对称,我们就叫对称字。
词与词的对称,我们就叫对称词。
句与句的对称,我们就叫对称句。
块与块的对称,我们就叫作对称块。
段与段的对称,我们就叫作对称段。
我们学作文,就从这个对称入手。
二、删繁就简,作文其实很简单
只要我们的孩子掌握了对称结构,作文其实很简单,就那么一点事儿。如果从修辞入手去学习作文,太复杂,走弯路。
现在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常用的大致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如果深入去了解,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类。
光说这比喻又可以分为很多的小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互喻、较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还有一些修辞方法,更是很少听说。比如: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
如果从这么复杂的修辞入手去学习写作文,那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了。把修辞当作提高作文的法门不是办法,是误区。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作文在小学还算过得去,到初中了就不行了呢?不从根上去学,今天学个词句,明天学个修辞,看上去天天有收获,但却是拾了点小枝小叶。到了初中,这一招半式就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了。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修辞?还是要从古代经典中找答案,从经典中去学习简单的修辞。要大道至简,就是要回到本源。
《诗经》里的修辞最具有代表性。《诗经》里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三个:一个是赋,一个是比,一个是兴。
赋,就是用对称的句子来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就是感情,就是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怎么体会赋、比、兴?我们一起唱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记得这首歌,就可以体会赋、比、兴。
但实在地说,赋、比、兴虽有三个名称,其实就是一个东西,不可分开。比中有赋,兴中有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方红,太阳升”,既是比,又是兴,同时也是赋。“东方红,太阳升”是为了兴起“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
我们来看个一年级小孩的作文。
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小树长高了,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小老虎皮皮鲁在草地上快乐地敲鼓。小老虎拿着鼓棒,敲得鼓发出“咚咚”的声音,嘴里唱着歌。小蜻蜓鲁西西飞过来对小老虎说:“你到别处去敲好吗?我们还要睡觉呢!”小老虎痛快地答应了。
理论孩子没有,但却在不知不觉中用上了修辞。“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小树长高了,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这不就是赋、比、兴吗?这不就是排比吗?小老虎、小蜻蜓的,不就是拟人吗?
换句话说,修辞手法本来天成。只要一张口说话,一下笔写文,就有修辞在里面。就如孩子起步走路一样,迈步就会走。如果非要找一本讲解如何走路的书,告诉孩子怎么用力,先出右腿还是先出左脚。邯郸学步,多此一举。
作文的学习,从对称结构入手,效果要比从修辞入手好得多。我们把对称的方法“教”给孩子,把对修辞的研究“交”给专家。
对称的学习,要像挖井一样。功夫可能有深浅,但都要一门深入,举起锄头往土里面挖。对称的学习,也如种树一样,坑挖得深一点,宽一点,树就容易种了。
第三、头、身、脚协调一致,解决作文散乱的问题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来讲结构。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结构是由虎头、猪肚、豹尾组成的。我们就换个说法,把虎头、猪肚、豹尾分别换成头、身、脚,孩子好理解、易吸收。
这个头不只是开头的“头”,开头的“头”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表明它在文章中的位置。这里的头, 我们要理解成头脑的“ 头” , 有头有脸的“头”。
举个例子。我们看一个不熟悉的人,评价她漂亮不漂亮、是不是帅哥,初步的印象就是看头脸。所以男女朋友约会,头等大事就是收拾自己的脸面。在头上打上发胶、摩丝,把自己的头发整理得一丝不乱。除此之外,男士还要刮下胡子,女士还要抹点口红。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吸引对方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