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为何成为人?

http://www.sina.com.cn    《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大脑中有自制力中枢

  “人的心”是在大脑里

  以前人们认为心是在胸腔里( 心脏 )的,现在也有人确信这点。其实,正确地说,人的心是在大脑里的。在脑细胞的电子的、化学的作用下,人的心才得以形成。

  科学地研究脑的活动的学问叫做“认知神经科学”,最近也简单地称之为“脑科学”。

  布莱士 · 帕斯卡( Blaise Pascal,1623~1662 )曾经说过:“人类是思考的芦苇。”不知道他为什么把人比喻成芦苇,但是人确实会思考,那是因为大脑可以思考。思考的结果,有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大脑的功劳。当然,制定冷酷的杀人计划的也是大脑。那么,获诺贝尔奖的和作为杀人犯需要得到惩罚的都是脑在起作用么?

  不能这么想。获得诺贝尔奖的是人,犯杀人罪的也是人。这是规则。脑和人的行动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只是将脑拿出来表彰或者惩罚都是不可能的。

  这个脑和“人的心”的关系,对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 脑科学 )来说,要想弄明白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无论脑的活动状况成像多么好,人在想些什么却是弄不明白的。

  心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人的心,是什么东西呢?”突然这么问,谁都会觉得困惑。但是,科学的回答却是简单明快的。所谓心,是很多的记忆集中在一起的“记忆集合体”,也就是“我的记忆”。如果没有了记忆,也没有昨天和明天,也不会有喜欢和厌恶。要是没有记忆的话,心也不会存在。就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心的存在。

  人类有两个心

  不过,你知道么,人的“记忆”是有两种的。

  记忆有两种,那么“人的心”也有两种。

  其中一个是人类之所以采取冲动行为的根源的“情动相关记忆”。以前也把它称作本能。这是由“大脑边缘系”保管的天生的记忆。

  还有一种是人类诞生以后学习而获得的“智慧和理性相关记忆”,这是由只有人类才有的“大脑新皮质”来保管的记忆。

  人类的大脑里有这两种记忆( 心 ),由于被保管的地方不同,就上演了复杂的各种各样的人类悲喜剧。

  大脑中永不休止的人与动物的纠葛

  刚出生的小马驹很快就可以站起来,去吸食母亲的奶。如果不这样它就会饿死,因为母马没有低下身体给孩子喂奶的习性。这一点没有人教给小马,是它生下来后立刻就会的本能。这种记忆通过母亲的DNA在它出生之前就被装入它的脑袋了。

  这种本能的生理欲求,有为了生存而具备的“食欲”,为了留下子孙而具备的“性欲”,还有睡觉的“睡眠欲”。另外,有人侵入自己的地盘,要与来犯之敌战斗的“战斗冲动”,发情期多个雄性为争夺一个雌性而争的“嫉妒心”,遇到强敌逃跑的“逃跑冲动”等等,有很多很多。

  本能的冲动,人类也毫无例外地通过DNA从太古的祖先那里代代继承了这一点。这也是人类系统地从动物进化来的证据。

  比如,大家都有的“嫉妒”的感情即是如此。这是围绕一个雌性,许多雄性互相争斗的结果。对动物来说,它们只有在荷尔蒙引起的发情期才会产生争斗冲动,这是设定好的。只有最后取胜的最强的雄性才有权利留下子孙。留下最强壮的种子,不让种族灭绝,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嫉妒”的感情起到了作用。

  这个遗传信息被直接输入了人类的“大脑边缘系”,现在也没有被删除。所以,无论谁的心中都会有“嫉妒”。

  作为冲动传下来的记忆,也就是遗传信息( DNA )被保管于脑的表面稍微靠里的“大脑边缘系”。这个场所是“冲动的中枢”,智能水平在猴子以下。

  这个“大脑边缘系”被不安、愤怒、爱憎、仇恨和嫉妒等负面的野性的粗暴感情所支配,也是立即发出冲动的以争斗为目的的“攻击行为”命令的中枢。

  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严酷自然中,为了生存必须时刻与敌人,以及侵入自己地盘的对手战斗,否则自己就会面临险境。

  这些在愤怒、仇恨、嫉妒等野性的粗暴感情支配下的“战斗冲动”及“攻击冲动”也被装入人脑,作为DNA记忆保存下来。人类虽然进化成了高等动物,但是人脑的构造中还有很多是野生动物时代的东西,它们有很多被保留了下来。

  于是,在“人脑的理性”和“动物脑的冲动”之间,各种问题纠缠不休,反反复复。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人类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与动物不同,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无论如何都需要解决。

  那就是动物性的“大脑边缘系”和人类的“大脑新皮质”的主导权争夺问题。也可以说,在人脑中有场战争,到底是动物性的冲动取胜呢,还是人类的智慧和理性取胜。

  这个纠葛自从人脑中不同的地方产生了“冲动中枢”和“理性中枢”以后,就永远存在,挥之不去。

  具体来说,就是大脑边缘系的悲观、粗暴的感情与大脑新皮质的积极、智慧的理性发生冲突,这时候怎样用大脑新皮质的智慧或理性来控制大脑边缘系的愤怒、仇恨、嫉妒等野性感情支配的攻击行为呢?那就是要用“自我抑制力”,即“可以控制自己感情”的自我抑制系统。这个系统的完成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条件。

  隐藏着自我抑制力的中枢——“眼窝前额皮质”

  最近我们明白了,对“自我抑制力”起到特别重要作用的是前额区的一部分“眼窝前额皮质”。明确了这一点的是我后边讲到的美国的脑研究者,他们的研究成果都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重要致词采用了。

  由于“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达,“大脑新皮质”的理性命令传达到“大脑边缘系”,抑制愤怒、仇恨、嫉妒等情绪的爆发,控制自己不要有直接的暴力行动。

  更重要的是“大脑新皮质”和“大脑边缘系”之间,没有直接发挥抑制作用的突触( 神经接合 ),所有的控制频道都是只经由这个“眼窝前额皮质”的频道( 神经接合 )。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眼窝前额皮质”发育不够成熟,或者损坏严重的话,即使“大脑新皮质”的智慧和理性再完美,也不能控制“大脑边缘系”的“暴走”( 感情的爆发 )。也就是说,将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所以,人们认为这个“眼窝前额皮质”是抑制冲动的攻击行为的“自我抑制力( 自制力 )的中枢”。

  “眼窝前额皮质”还有其他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和“动辄发脾气的孩子”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

  “眼窝前额皮质”的重要作用

  “眼窝前额皮质”不仅有自我抑制力这个重要作用,还有其他一些关系到较高级精神活动的作用,这是最近才知道的。具体如下:

  1. 自制力

  2. 共情能力

  3. 共鸣能力

  4. 建设性解决事情的能力

  5. 与脸部表情的关系

  自制力

  自制力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抑制自己的感情”。关于这点我已经做过说明,下面我概括说说其他的作用,由此大家会明白脑的构造与“动辄发脾气孩子”性格的重要关系。

  共情能力

  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达程度与共情水平的高低也有关系。所谓共情就是“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对方,并且同化之”。

  简单地说,看见受伤的人,会想“啊,一定很疼的”,看见失去亲人的人会想“肯定很难过的”,就是这种怀有与对方同样感情的能力。

  如果不能共情,就不会理解对方的心情,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那就不会成为体贴别人的温柔孩子。

  眼窝前额皮质如果不发达,就会非常自我中心,不体贴别人,如果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也不考虑对方的心情而突然大发脾气。

  共鸣能力

  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达程度与共鸣能力也有关系。所谓共鸣,就是“对对方的感情或主张,自己也几乎是怀着一样的感受或理解”。

  别人跟你说什么重要的事情时,如果你没有觉得“是的啊”“这么说来真的是那样”这种相同感受的共鸣,那对方说什么你也不理解,也不会有协调和合作。这是关系到交流的最根本的问题。

  眼窝前额皮质不发达的话,别人说什么都会觉得“跟我没关系啊”,不予以接受。父母说的话,学校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从一开始就认为“跟我没关系”加以否定的话,说明缺乏共鸣能力。

  没有共鸣的能力,在家庭、学校、社会等集体生活中就会产生很大障碍。因为无法与周围的人共鸣,相互之间无法交流。

  没有共鸣的能力,就不会遵守法律和规则,就会满不在乎地偷摩托车,小偷小摸,也不遵守校规。他们认为别人制定的法律或规则“完全跟我没关系”。

  建设性解决事情的能力

  眼窝前额皮质与能否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也有关系。碰到自己讨厌的或者棘手的事情时,想办法和平地积极解决,这是正常人的反应。

  如果一个人的眼窝前额皮质是脆弱的,就无法做到。比如当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时,首先会用暴力,采取破坏性行动。而且一般不会有长性,急躁不安,不擅长统筹安排,草率行事等,缺点非常明显。有时会显现出漠不关心,毫无感动,无辨别能力等消极的性格。更会无视全局,只拘泥于某一点,顽固不化。这些都是影响“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因。

  与脸部表情的关系

  脸部的表情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眼窝前额皮质发达,与别人交流时会眼睛放光,说话的时候一直注视对方的眼睛,努力集中精力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理解了谈话内容以后产生共鸣,脸部表情生动活泼。

  眼窝前额皮质脆弱的孩子,眼睛没有光,跟他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断定他是否理解谈话内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不明白他在想什么。虽然如此,但是他的智力水平未必低。

  遇到眼窝前额皮质脆弱的孩子,谁都会有这种困惑——为什么“表情与智能游离”,“智能与行动游离”。我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解说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育情况。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认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