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我们每天呼吸着氧气、氮气和广告”来形容广告无孔不入。广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儿童的世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家长们该如何面对?
CASE1 美容广告语脱口而出
欧女士透露,她家5岁孩子经常在家唱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语,诸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
专家解读:孩子只是记起广告语的外在形式,并未像成人一样能准确领悟到广告语的内涵。广告语通俗明了,琅琅上口,在孩子看来,很有兴趣,孩子只是把广告语当作一种另类玩具。孩子这样表达,恰恰说明母子之间的关系好,孩子并未把广告当真来伤害妈妈的自尊,不必过分担忧。
CASE2 模仿电视广告情景
一则电视广告:“一奥运冠军和好朋友争一瓶饮料,两人从餐桌斗到田径场又斗到大街上,互不相让,最后奥运冠军突然挤上公交车,终于得以独享该瓶饮料,最后屏幕打出一行字‘要爽由自己’……”5岁的亮亮跟表哥打闹争抢东西,亮亮抢到东西后,立即脱口而出:“要爽由自己”……
专家解读:这并非坏事。首先夸奖亮亮,表扬他能记住广告词,能“活学活用”,这是聪明的表现,将来肯定比这个奥运冠军更有出息。再因地制宜诱导,比如说:“人家可不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广告啊,人家请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如奥运冠军)。所以,亮亮要想上电视做广告,就得培养自己的专长,就得刻苦学习、训练,而不是跟人争夺东西……”以此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欲望,消除不良广告的影响。
CASE3 对家长品头评足
张女士跟儿子一起看电视,儿子居然指着电视上一个模特儿的胸部说,“妈妈,她的比你大。”这一举动除了让张女士哭笑不得外,更多了一份担忧……
专家解读:由此可见,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不再局限于周围人,他已把认知触角伸向了外部世界,这是他成长的规律。而家长的担忧来源于成人对这个事情利害的把握,并担心自己不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予更好的引导。而家长过分呵斥孩子,把亲子关系搞得很僵,反而让孩子感到伤害。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的是理性,心平气和地引导。
CASE4 用广告词开玩笑
在某幼儿园,一大群小孩子拿一些不雅的广告词来开玩笑,七嘴八舌地唠叨起来:“服了棒男人胶囊”、“妇炎洁,洗洗更健康”。老师紧张得不得了,立即上前制止……
专家解读:对这种情况,老师先不要着急批评,孩子只是好玩而已,老师可加入进来,一起来玩,巧妙地更改一下广告语的关键词,积极引导,将话题拓展到更宽广的知识面,即有意识转换话题的积极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制止。
CASE5 追问涉“性”广告词
一天中午,陈先生和小孩在一起看电视,电视正在播放涉性的广告,孩子不断地追问那些广告名词(如早泄、阳痿、肾亏等)是什么意思,弄得陈先生不知所措……
专家解读:在许多家长看来,“性”确实是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当孩子询问到性方面的问题时,这说明孩子对他的生命来源产生疑问,他对各种生命现象有了深厚兴趣,与其让孩子带着疑问,不如和蔼简单地解释:“哦,这个事是说凡事不能过度了,过度了就会生病。这些叔叔就是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进行锻炼。所以,你不要一次看电视看久了,看久了也会生病,眼睛近视啊!还要多运动,身体才棒棒的。”或者调侃:“这些啊,是大人的问题,人大了自然问题多。等你长到爸爸这么大,自然就会知道了。如果你现在就想知道,那就赶快多吃饭不挑食,早点长大吧!”
链接
如何指导孩子看广告
(一)正确引导收看。家长应耐心地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看电视,此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契机,在现有广告环境没有得到有效净化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广告,边看边讨论,趁机教育孩子哪些要学,哪些不要学。
(二)控制收看内容。在每天看电视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在无人监护下看电视,最好不要在孩子房间安装电视。平时让他们多看少儿频道,那些节目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