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饭时,儿子多多骄傲地向全家宣布一条好消息:他在学校举行的乒乓球小学组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一名。
我正想祝贺、表扬他几句。不料,他爸嘴一撇,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好得瑟的?光乒乓球打得好,有啥用?啥时像你许静姐姐一样,拿个三好生奖状回来。那才是真本事。”
爸爸的一番奚落,如兜头一盆冷水,让儿子原本灿烂的笑脸,瞬间多云转阴,眼里含着尴尬而又委屈的泪水,低头一个劲地往嘴巴里扒拉饭。我不满地纠正他爸说:“儿子的成绩确实不如他许静姐姐。可你那侄女学习虽好,体育上肯定不如多多吧?两个孩子各有优势,你能说谁好谁坏?何况男孩,体育好,体格好,思维敏捷,行动灵活,这已经很难得了。你可别要求太高。”
他爸被我“训”得不服,张嘴还想争辩,我在桌底下踩了他一脚,于是他适时地对儿子笑了笑,略表歉意。可虽然如此,直到吃完饭,儿子始终闷闷不乐,一句话都没再说,去了自己的房间。
我收拾完家务,来到儿子房间,关切地问:“儿子,你的冠军奖杯呢?让妈妈看看。”
“老师让放在班级的荣誉柜里了。”儿子恹恹地说。
我兴奋地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儿子你真行!你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老师一定特重视、特开心。”
儿子掩饰不住地露出笑意,开心地点点头,但很快又神情萎顿地说:“可是,爸爸……”
“其实,爸爸是因为太爱你,所以望子成龙心切,要求你样样都能优秀、出类拔萃。”我抚摸着儿子的脑袋,打断他说。“你可不能生他的气哦。”
儿子想了想,似有所悟地说:“不过,我也不能让他失望,学习上还是要努力。”
我欣喜地说:“你只要尽力就好,别太苛求自己。”
当然,我的做法,并不是纵容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是觉得,作为家长,不分场合地贬抑孩子的优点,突出他的缺点,要求孩子这也好,那也不能差,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不但有伤孩子的自尊,还会成为亲子关系疏离的根源。
孩子的性格形成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儿童、青少年时期,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很容易给孩子的心灵增加压力、让他(她)伤了自尊、失去自信。所以,对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绩,家长都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暗示他纠正缺点和错误,他就会非常乐意接受。(吕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