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话”,“老师,××拿我的橡皮擦”……我刚开始在黑板上写板书,打小报告的幼儿就一个接一个,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我发现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很多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头疼,但又没有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幼儿对打小报告会乐此不疲呢?怎样才能减少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平等对待每位幼儿。有些幼儿打小报告的对象往往是教师比较偏爱的儿童。他们之所以打小报告,一方面是希望对方受到老师的惩罚,破坏其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寻求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基于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做到不偏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且指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
其次,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有幼儿告状说:“老师,××把垃圾扔到地上了。”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热爱班集体,同时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有没有比打小报告更好的办法?比如,鼓励他和对方一起把垃圾捡起来。诸如此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幼儿逐渐会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再其次,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班级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源泉来自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而不是打小报告。通过班级活动,教师要教育幼儿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幼儿要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其他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间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发现课堂上打小报告的声音减少了很多。
爱打小报告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轻者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重者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打小报告的现象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是只要教师教育引导得当,幼儿的告状行为一定会大大减少,同时幼儿的身心也一定会得到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