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早教异样繁荣的背后

  眼下,正是各类“早教”机构的招生旺季。

  火爆的市场需求、千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愈演愈烈的“早教热”,越来越凸现出诸多问题:“皮纹测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幼儿敏感期”是否已走出实验室?动辄“一掷千金”的代价究竟值不值?

  听起来很美好的“早教”,真的能育儿成材吗?

  ·观点碰撞·

  人生不是单行线,更不是数学公式,命运轨迹的发展不可能事先设定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哪位“创造”了这个口号,几竟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忽悠得天下父母心焦神躁,唯恐时代列车将自己孩子抛下。

  为人父母者都是过来人,冷静想一想自身经历,其实不难戳破这谎言。人生不是单行线,更不是数学公式,命运轨迹的发展不可能事先设定。古人常说,人生如棋,棋局胜负只在关键几步。人生亦是如此。一个人成败与否,并不取决于起点,而是转折点。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呵护天性,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灵,才是育儿之本。

  教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事业,而如今神圣的领域竟也沾染了铜臭气息。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培训市场的盈利也颇为可观。但教育和培训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后者为谋生,前者只能为谋心,立人是教育唯一的目的。虽然职业培训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将谋利之手延伸至懵懂幼儿,实在令人难忍。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保障,除却教育,再无他途。为一己之私而将“早教”从一种教育沦为一种营生,这样的人不仅是在伤害儿童,更是在伤害我们的未来!(云煚)

  早教异样繁荣背后的攀比心理,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可怜天下父母心,冀望孩子自小奠定基础、将来坐拥优势、挥洒前程,自然是为人父母不变的热切。

  身边也有不少鲜活的例子。安静斯文的一对小青年,高学历、高收入,生育后就兴抓周这一套,还就盼望着儿子能抓到笔或书,好子承父业诗书传家。这还不算,为了给孩子尽早开蒙普知,夫妻俩还制定了不成文的规矩,在孩子牙牙学语的当口,爸爸说英语,妈妈说中文,理由是:从小锻造最理想的语言环境。若是还掺杂方言教学,语言对这孩子,也不知是终身的因缘还是阴影。

  也有一些年轻父母说:“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可话音刚落,就看到5、6岁的孩子周六学琴、周日学画,英语也半点没落下。问起缘由,都说:“别人家孩子都这样,怕不让孩子学,入学了会跟不上。”更有甚者,直接回复:“现在不让孩子学,以后怨我们父母怎么办?”

  报载,中华儿童协会的统计显示,国内早教市场份额已达到千亿元级别。国人在早教上投注的热情可见一斑。再看近年“虎妈”“狼爸”在国内惹的纷争,支持者还真不在少数。正是相中父母对早教的巨大需求,国内早教市场也日渐涌现出“空手套白狼”、“挂羊头卖狗肉”的屠龙术,或者借西方学术之名行诓骗之实,或者以无用欺有用,乱象纷呈。

  父母愿意怎么教育孩子,本是个人的事。但当社会普遍呈现趋同的态势时,早教异样繁荣背后的攀比心理,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孩子天赋有异、家境有别,照理说,父母只消尽力关爱,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而非代为选择今后的路,更不能拿孩子作为弥补自身未竟愿望的工具。至于英语是托福水平还是大学四级、钢琴能否考到10级,相对整个人生,实在微不足道。

  拼命在“早教”上下功夫的父母,常常忘了人生是一场长跑,一开始发力过猛,后程甚至有退赛的危险。鲁迅先生谈及怎么做父亲,有一句箴言: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现在的“早教”,倒是让孩子身负重任,不知是何道理?(浮生鱼)

  都是“焦虑”惹的祸

  虽然很多爸爸妈妈心里想的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在乎孩子学会多少知识,但是看到自家孩子在认字画画等方面比人家的孩子落下一截时,对孩子的期望值就会猛地被拔高。

  身边一位妈妈对此深有同感:“一天,看到小区里一个和我家孩子一样大的宝宝,手里竟然捧着一本小小的看图识字,而且问她什么字在哪里,她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指出来。我一看,当时心里就着急了,说,我们孩子怎么什么都不会呢?回家之后,我马上找出幼儿早教的书教我儿子,恨不得一天之内就把他教会。事后,我又被自己的急躁吓了一跳。本来不是说好只要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就可以了吗?为什么那么着急就去和别的小朋友比呢?”

  “现在竞争那么厉害,只好让孩子早点起步。”这种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从而寄希望于“早教”的家长,还真不在少数。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由于家长缺乏经验、没有判断,一些伪“早教”机构就趁机钻了空子,它们在利益的驱动下炮制一些伪教育理念,利用家长的“焦虑”,给“忽悠”披上了光鲜的外衣。

  专家称,父母的这种焦虑容易导致孩子自闭、胆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让他们失去可贵的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跟风盲从。因为,不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拔苗助长,只会造成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最终花了大把银子,还落了个得不偿失。(裴军)

  只是希望那些早教机构能更专业、更用心,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良心

  作为“80后”家长,我们也是自小听着父母的苦口婆心、埋头于各类培训机构以及所谓的“兴趣爱好班”长大的。童年时有怨气,但如今或多或少理解了父母的用心。现在我们也为人父母,身边的同龄亲友也多将孩子们送到各类早教机构。见此情状,按兵不动是很难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我们熟知古往今来父母垂范教好子女的事例,但时代不同,现在我们实在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也没有太多精力来学正确的早教方法。可让家中老人承担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让我们不安:毕竟老人的知识结构、教育方式多少落伍于这个时代了吧?既然有那么多专业、或者是看上去很专业的早教机构存在,只要承担得起,我们为何不让这些有专业知识的老师来教导孩子呢?为何不让孩子们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教育机构来提早进入学习状态呢?相比自己绞尽脑汁来教孩子又未必教得好,去往早教机构无论如何是方便多了。

  时常听闻媒体报道那些漂亮的早教说辞诸如“早教银行论”、“皮纹测试”、“捕捉婴幼儿敏感期”等理念,从来没有离开过西方实验室,也常听亲友前辈劝导别被这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早教机构忽悠得甘愿承担不菲的支出。早教到底有多大用处?在这上面花了那么多钱值得么?我们的怀疑从未中断,但是,看到孩子自豪地从嘴里蹦出几个英语单词或者儿歌时,我们也认了:只要孩子喜欢,就好。

  说我们傻也好,说我们甘愿“挨宰”也好,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我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我们不可能全是早教专家,所以不可避免地去依赖这些机构。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主见也好,对社会大流盲从也罢,我们只认一条:早学点、多学点,对孩子总没坏处吧。只是希望那些早教机构能更专业、更用心,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良心。(安竹)

  在有些机构,成为早教老师甚至不需要什么“门槛”

  除了教育理念五花八门外,各家早教机构教师的入职门槛也是有高有低。从有些早教机构的招聘启事里不难看出,成为早教老师甚至不需要什么“门槛”,只需“擅长音乐、绘画、舞蹈,具有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即可,顶多加上“熟悉婴幼儿早期教育”之类的模糊要求。

  当今的早教市场,无论是从收费标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还是教育质量监管上,都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目前我们对于早教市场的相关监管却尚属空白,对于早教的课程、安全、软硬件设施也没有一个专业权威的评估标准和统一要求。据了解,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还没有针对0-3岁婴幼儿阶段早期教育设立定向培养师资的学科专业,即使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教育也是针对3-6岁。那么,目前活跃于各早教机构的早教老师们又是如何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呢?这种质疑又将由谁来解答?期待相关部门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出发,对目前存在规范“真空”的“早教”加强监管。(七七)

  只有家长树立了科学的早教理念和策略之后,早教才有了正确的保障

  早教不是不重要,只是我们不要被伪“早教”忽悠了。很多媒体早已揭露过各种伪“早教”的乱象和骗术。尽管如此,很多家长还是飞蛾扑火般地前赴后继将孩子送到早教培训班,为伪“早教”的大行其道添柴加薪:明知道很多早教宣传带有很大虚假成分,但不想错过时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明知道最好的早教其实是父母的爱和亲情,但攀比之风让早教班依然火爆异常;明知道不少早教机构的盈利目的如此显然,但为了孩子成才挨宰也是那么幸福;明知道正确的早教应依据特点和兴趣,但急功近利,总是那么轻率和武断……早教市场的持续高温折射了家长的焦虑和功利。

  这里,我们并不否定早教的重要性,正因为重要,家长们更应该审慎和理性地选择。只有家长树立了科学的早教理念和策略之后,早教才有了正确的保障。我们也不否定一些正规早教机构的尝试和作用,好的教育方式能为孩子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前提是别误入伪“早教”机构,被忽悠了。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早教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