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想法会影响他的情绪,从而影响他的行为。
孩子很容易接受笑容,所以,如果家长只能对教育方式做一个改变,我极力推荐要对他们笑,给他们拥抱以及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戴安·卡曼斯,朱丽亚·戈多伊,作家
为什么两个人去看同一部电影会对这部电影有不同的感觉?原因是他们有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对电影不同的理解态度,因此他们对电影有不同情绪,之后他们的行为也就不同了。举例来说,格洛丽亚看了一部电影(事情),因为她是一个逍遥自在的女孩,她对严肃的电影情节哈哈大笑(想法),看完整部电影后很满足地回家了(情绪),然后告诉朋友们有关电影里的笑话(行为)。汤姆,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事情),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爱思考的人(想法),他对电影严肃的部分很困惑,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感到情绪低落和困惑(情绪),回家后,他在网上找和他感受相同的影评,后悔自己看了这部电影(行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个生气的人是怎样处理“事情—想法—情绪—行为”这座冰山的。
那个孩子拿到了更大的一块饼干。他心里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我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他生气的情绪在繁殖。嘿,等一下,哥哥拿到了一块更大的饼干。
想法:妈妈肯定爱他多过爱我。
情绪:生气而恐惧,妈妈真的爱他多过于爱我。
行为:我要去掐他一下,然后就会感到公平了。
这与管教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事情:-孩子A写了一份理科试卷。
-孩子B也写了一份理科卷子。
想法:-孩子A认为他的卷子做得很好,爸爸会很开心。
-孩子B认为这张卷子很难,他没有做好。
情绪:-孩子A感觉受到鼓舞,想要学更多的知识。
-孩子B感到灰心,想放弃有关理科的学习。
行为:-孩子A学习了理科方面的书。
-孩子B在理科课上不好好学习,成了一个问题学生。
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会影响他的行为。如果家长因为孩子考得不好就罚站,这个孩子肯定会对爸爸和理科都很生气,他会感到很气馁。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怎样在下一次考试中提高自己的成绩或者怎样更好地理解理科,孩子就会受到鼓舞,相信自己下一次能做好。被罚站的孩子今后的行为会更具破坏性,而被鼓励的孩子会努力提高自己,使其在将来做得更好,家长的行为让孩子变得不同。
通常,孩子知道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却不明白自己的情绪。了解孩子的想法能帮助你明白他们的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问孩子:“你在想什么?”而是问:“你自己在对自己说什么?”这大概从3岁半的学前儿童开始,因为5岁以下的儿童对于自己和别人想法的意识是有限的。
父母的情绪、需求和想法构成了他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很多父母学堂和认知行为咨询机构都可以帮助父母。当父母知道发脾气对于学步孩子是正常的表现时,他们就会放松,因为他们知道并不是自己做不好父母,而是因为孩子本来就会有脾气,而且大多数家长都会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他们的想法将会改变他们的行为。
人们往往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把感觉看做是不好的事情,在一些相对比较封闭的国家更是如此,要克服我们文化中对感觉的忽视很困难,因为这些已经在我们的媒体、交流和肢体语言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看看下面我们对孩子情绪的陈述:
“千万别让我听到你说你恨你的弟弟。”
“你不应该对发生的事情感到挫败,因为那不是你的错。”
“别担心,没有什么可怕的。”
“别骄傲,虚心点儿。”
“别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在儿童的书和电影里很流行。)
“控制一下你的脾气,小姐。”
“如果你不会好好说话,就什么都别说。”
“不要感觉郁闷,明天会好起来的。”
“别抱怨,小公主。”
这些表述告诉孩子,感到挫败、当心、恐惧、骄傲、悲伤、生气、厌恶、不开心是不好的。
改变说话的语气,哪怕我们不同意他们的想法,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我知道你不喜欢你的小弟弟?”
“你现在感到很挫败?”
“你在担心那件事,可能还有一点点恐惧?”
“你骄傲了。”
“你现在不高兴了。”
“啊,你看起来很生气。”
“听起来你好像很愤怒。”
“从你的语气中我能听出你有一点儿不开心。”
“你看起来很受伤害。”
或者我们可以去发掘更多的例子来鼓励讨论。
在确定了孩子的情绪之后,翻过头来寻找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价值观和期望。例如孩子说:“我觉得自己很笨。”“你觉得自己很笨?”“你认为笨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笨呢?”“嗯,还有呢……”
注意一下在以上所有的回应中没有评论和解决方案,没有说对或不对,仅仅是对情绪认同的描述。这就叫做积极聆听,同理倾听或者情绪认同。
管理好我们的肢体语言和情绪对于交流非常重要。
孩子典型的情绪和家长典型的回应
孩子们通常向能够包容他们的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妈妈都抱怨孩子和她们在一起时“行为恶劣”,但是和爸爸在一起就不这样。他们在学校、幼儿园或者是在朋友面前都是完美的小天使,但是一回家,就开始向妈妈发脾气,这是因为妈妈是安全的天堂,她能够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而孩子也需要一个不管他情绪如何,都爱他、接受他的人。这个角色在一些家庭中会改变,这取决于孩子与谁相处的时间更多一些。
怎样和孩子谈论情绪
经常和孩子分享你的情绪,同时也邀请他们和你分享他们的情绪,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将不同的情绪列出来或者画出来,让孩子指出她的情绪。你可以把孩子的头像做成图片放在冰箱上,这样他就可以全天移动他的头像啦!
读书,然后问一问孩子,主人公是什么感受。告诉孩子你对这本书的感受和理由。
看电视或电影。问问孩子主人公的感受是什么,他会做什么或说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将音量调小,这样有利于观察到主人翁的肢体语言。
在一起活动时,谈论情绪。
不要取笑孩子的感受,告诉他们所有的情绪都是有价值的。
在情绪爆发后再来谈论情绪,例如发脾气、大声尖叫、摔东西,情绪平复后是让孩子学习情绪和表达情绪的最佳时期,避免在发脾气的时候去谈论情绪,等大家都冷静下来,每个人都有心情聆听的时候再来谈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