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调玩耍的幼儿园

http://www.sina.com.cn    《幼儿园那些事儿》 

  在调查中,温娜找到了一家强调玩耍的幼儿园。这家幼儿园的理念是,玩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孩子们在玩耍中可以学数学,锻炼和发展空间感觉。学会沟通和表达,享受词语的音调,韵律的美好。孩子还可以从中获得社交训练,发挥想象力,排解不良情绪,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比如,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司机、售票员和乘客游戏,孩子们会了解不同角色的社会分工,了解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也可以根据书上看到的故事来扮演角色,加入一些想象,实现理想中的一种生活境界。

  温娜想起自己曾在《读者》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份资料:

  国际儿童游戏权协会推荐——10岁前孩子应该做的事

  1.在河边草地上打滚

  2.捏泥团

  3.用面粉捏小玩意

  4.捉蝌蚪

  5.用花瓣制作香水

  6.在窗台上种水芹

  7.用硬纸板做面具

  8.用沙子堆城堡

  9.爬树

  10在院子里挖一个洞穴

  11.用手和脚作画

  12.自己搞一次野餐

  13.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

  14.用沙子“埋人”

  15.做面包

  16.堆雪人

  17.创作一个泥雕

  18.参加一次探险

  19.在院子里露营

  20.烘蛋糕

  21.养小动物

  22.采草莓

  23.玩丢棍棒游戏

  24.能认出5种鸟

  25.捉小虫子

  26.骑自行车过泥水坑

  27.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

  28.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

  29.在公园里找10种不同的叶子

  30.种菜

  31.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

  32.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

  那份资料和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都彻底颠覆了温娜对幼儿园的认识,有这样的幼儿园吗?它们难道不像一般的幼儿园那样让孩子背起手坐直腰来上课吗?它们的课又是怎么上的呢?

  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上的那所幼儿园已经是那个城市里最好的幼儿园了。每天早晨妈妈或爸爸把她送到大门口就骑车离开。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妈妈一走她就会很伤心。班里的张老师,一见家长就会咧嘴大笑,可上课时从来都不笑,还会很大声地训斥班里的小朋友。

  早晨吃完饭后,小朋友们就全部围着饭桌,面朝黑板,听老师上课,那是最难过的时间,因为老师一直说个没完。在老师说话时如果有小朋友动了或者说话了,老师就特别生气,有时会冲过来拉着那个孩子的一条胳膊,一直把他拉到教室外面去。

  每当这个时候,温娜就害怕极了,老师的嘴红红的,教室外面的小朋友会到哪里去呢?会不会被关在黑黑的小黑屋子?老师会不会打他们?

  中午睡觉时,老师总是在他们身边走来走去,温娜紧紧地抓着被子,闭着眼睛,不敢看老师。有时她又很想看看老师走了没有,这时就会看到老师正在狠狠地看着自己,她吓得赶紧闭上眼睛。

  常常有小朋友因为不愿意午睡而被拉进老师的小屋子,温娜一次都没进去过,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只听到被拉进去的小朋友很大声地哭着,老师会很生气地冲进去大声说“闭嘴”。温娜觉得老师再出来时嘴唇更红了。

  那时,温娜每天都在痛苦和恐怖中度过,有时中午好不容易睡着了,还要被噩梦吓醒。所以她想尽办法不让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但妈妈根本不听。

  一直到大班,见了张老师,温娜还是很害怕,老师和妈妈都说温娜胆子小,要好好锻炼。温娜从那时起就认定自己是一个胆子小的女孩,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去尝试。

  小学和中学阶段,温娜上完学,就直接回家,然后做作业,吃饭,睡觉,几乎不知道玩是怎样的感觉。

  上大学时,温娜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一起逛街,吃小吃,在电脑上看韩剧,好像又过了一回童年和少年。她总觉得自己的童年太多遗憾,缺少了无忧无虑的玩耍。

  上班后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有时候连话都不想说了,周末一般就是睡懒觉、购物。有时去郊区农家院转转,吃点农家饭就回来了。

  温娜从来没想过幼儿园还可以像那份资料里说的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她觉得那才是童年最适合做的事情,也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小西要是能上那样的幼儿园就好了。

  温娜还查到了一个叫吴蓓的老师写的一篇文章。

  去年9月底,一位老人来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他有一位3岁的小孙女,他问我:“你们教些什么?”我告诉他我们有每天的晨圈活动和讲故事,告诉他有各种不同的艺术活动,听完后他说:“原来你们什么也不教。”他转身走了,再也没有来过。后来也有家长向我们提议,要教孩子英语、音乐、绘画等等。

  温娜有些和这个老人一样的困惑,她不明白,这样的幼儿园到底教孩子什么呢?文章说道:

  大家习惯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来!我教你们弹琴。大家听好了”。而其实还有另一种方式,老师弹琴,孩子们在一旁玩,如果个别孩子有兴趣,就会自己走过来,不是老师要孩子学,而是孩子想主动学,老师提供帮助和引导。

  看到这里,温娜还是有些不明白,那孩子不学怎么办呢?文章又说:

  如果孩子接触过医院,他们通过自主的游戏,会把医生的职业特征反映出来,用不着老师专门设计一节课来教孩子,即使是用游戏的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受老师的干涉,没有教学目的。

  孩子身上有着最为宝贵的天赋。老师自以为聪明地去教孩子,往往会破坏了孩子内心的本能直觉和冲动。幼儿园从来不教孩子怎样绘画,甚至也不要求孩子去画一个房子或一棵树。只给孩子提供纸和笔,任他们自由发挥。如果注意观察孩子的绘画,我们就会发现,绘画是孩子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画的画不同。反之,从画中,我们能得知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如果一位5岁孩子的画像2岁孩子的,可能他的心理发展有些滞后。

  譬如画一个苹果,老师可能会讲一个和苹果有关的故事,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对苹果的感受,画出每个人心目中的苹果。这样画出的画,无法比较谁画得逼真,或谁画得好,每幅画都很特别。我在爱默生学习期间,还看到别的班级学生画酸甜苦辣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不是绝对禁止“教”,重要的是怎样“教”。比如教英语,是每天必须学会几个单词、几句话,还是让孩子学唱英语歌,朗读英语诗,培养一种对英语的感觉。

  原来是这样的,温娜有些明白了。文章还说:

  在幼儿园里孩子最好不要喊老师(teacher),英文的teacher意为“教育者”——教学生,一旦教学生就会居高临下,我比你知道得多,我来教你,老师应该也是一位被教育者,随时随地向孩子学习。如果想获得学生的尊重,不是靠称谓×老师,最重要的是喜欢、热爱孩子。

  看到这里,温娜有种心被点亮的感觉。这篇文章和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

  有一种教育理念就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培养的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工作。

  这种理念认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才可能发展自己并受到有益的影响。它还提倡混龄教学,这样有利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互模仿、相互学习,并养成儿童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行为,并在智能上相互影响、促进。摒弃奖惩制度,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愿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这些教育理念把孩子的游戏叫做工作,说孩子的工作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

  这些与传统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的理念让温娜耳目一新。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