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今年读小学,听人家说,要让孩子识点字,做点算术。可也有老师说,小孩进校时不会算术,反而学起来快。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一位姓李的家长昨天一早走进了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三楼报告厅,这里正在举行由杨浦区教育局主办的“杨浦教育在线家庭教育论坛暨幼小衔接成果发布会”,与他一样有着各种困惑的1500多名家长,通过专家指点,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要有选择:入学前学不学,学什么?
幼儿在入学前,是“学还是不学?”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还是要“有选择”的。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观点鲜明,“为入学集中训练孩子的识字、写字和算术,看起来是领先了,但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很重,导致今后的学习兴趣减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副主任吴国宏认为,将孩子入学的学习定位在学业上,拔苗助长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有专家指出,幼儿入学前,学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学什么?如何学?杨浦区小学教研室主任邹雪峰指出,如果光关注知识点,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幼儿的成长需求是多元的,过分、过度盯住知识点会适得其反。
要有耐心:适应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有专家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成长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论坛主持人——上外双语学校副校长、区幼小衔接课题组实验校课题组组长龚鸣认为,幼儿入学如果没有适应问题反倒有问题。
学习环境变化,对幼儿是一个挑战。华爱华说:“小学除了教室有课桌椅、学习要分科之外,甚至连上厕所的距离跟原来的幼儿园都不一样,而且还有人际关系。”另外,作息时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问题。
吴国宏指出,幼儿可分为“好动、慢热和难弄”三类型,不同类型的孩子并不能简单用好、中、差来判断,他们适应的周期性特点和时间都有所不同,家长最需要的是耐心。
不要误导:负面言辞会加重心理负担
“读小学的孩子最怕验血,原因是在幼儿时,老被家长吓唬‘不听话就打针’,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心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主任医师沈理笑说:“有些小孩子的抵触心理,与家长不当的误导等有关。”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这样教育:“上了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老师没有我们对你们这么客气。”一些家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说:“读小学就要收骨头了,小学老师很凶的。”专家建议在引导孩子对小学的认知上要更加注重正面效应。
昨天首发的《烦恼?不烦恼!——宝贝入学前后》一书,汇集杨浦区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家长的六十个案例素材,反映了幼小衔接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现了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