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遭遇"开学的烦恼" 过分焦虑致"新生恐惧症"
孩子刚入小学,不少家长却迎来了“新生恐惧症”,担心孩子在学校里不适应,担心学习成绩跟不上,担心与同学相处不好……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除了增加自己的负担之外,还增加了孩子的压力,爸妈们还是悠着点,让孩子从幼儿园轻松“软着陆”到小学。
孩子升小学
家长频“中招”
邱先生的孩子很争气,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一所寄宿制外国语学校。如今,孩子正式开学不到一周,邱先生便感觉度日如年。原来,邱先生的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爸妈的身边,进了寄宿制学校,家长不在身边,邱先生担心孩子是否能习惯宿舍的生活,有没有好好吃饭,想不想家,学习上的问题能不能克服……除了担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想念也让邱先生受尽“折磨”。这几天,他白天经常坐立难安,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翻看孩子照片,常常不知不觉地眼眶发红。邱先生最盼望的就是周末快点到来,就可以去学校把孩子接回家了。
周女士同样是一名小学新生的家长。这段时间,周女士整个人都处在焦虑的状态。在幼儿园的时候,周女士的女儿每周都上三次舞蹈课,孩子也非常喜欢。但是现在,考虑到每次去上课要在路上花掉两小时,怕影响孩子的心情和健康,周女士只好暂时“叫停”了孩子的舞蹈课。周女士十分矛盾,既怕孩子一上学神经绷得太紧,会产生厌学情绪;又担心孩子松松垮垮地贪玩,浪费时间,输在起跑线上。
让新生家长们“纠结”的事情还有很多,过分的担心甚至影响到他们白天的工作。特别对于寄宿新生的家长而言,较长时间的分离还会导致家长产生“分离焦虑”:孩子吃住在学校,突然脱离家长的管教范围时,家长产生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遭遇的焦虑。这种焦虑是状态性的,主要表现为对孩子的生活的过度关注或者照顾,对遇到的事件表现过度的焦虑、担忧孩子受伤和不相信孩子独立解决事件的能力等等。
过分焦虑
导致“新生恐惧症”
造成小学新生家长焦虑和无所适从的原因非常复杂。专家指出,首先,部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不信任,对孩子上学后能否受到好的教育心存疑虑;其次,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些家长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不抓,后头来不及”的片面观点,精神压力比较大;还有就是跟风心理,你的孩子会奥数,我就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攀比到后来自然会紧张兮兮。
研究发现,不少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对小学学习有既盼望又害怕的“双重心理”,处理不当可能产生“入学障碍”。也就是因为怕孩子出现“入学障碍”,许多家长出现了担忧、焦虑的情绪。需要提醒的是,家长的这种过分关注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从而引发孩子在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专家表示,家长的“新生焦虑症”其实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患,它是一种社会病,是从众心理导致的一种普遍情绪,并不需要求医问药,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被环境左右。
幼小衔接
勿忘心理调试
关注孩子学习“幼升小”衔接的同时,更不应该忽略了心理上的衔接。家长们要相信,孩子们都是健康正常的,是可以适应小学生活的。即使出现问题,也是暂时和正常合理的。家长心态放平的话,孩子往往也会获得安全感,可以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中国家长有一个通病,就是不信任孩子,所以很多事情会由父母代劳。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他明白,无论在学校是不是最优秀的,在家里始终能得到认可和爱。当他要面对更多的考验、更多选择的时候,会陪你一起走过。”当然,调整作息时间还是必须要的,比如提早起床,减少午睡等。
对于寄宿的孩子,家长应该建立一种“亲情补偿机制”,双休日接回家,父母陪伴孩子郊游、做游戏、逛书店、谈心等,让孩子在精神上达到平衡。切忌认为孩子寄宿就是吃苦,一到周末把孩子接回来就是大吃大喝一顿而已。
对于有“入学障碍”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要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要尽可能理解孩子,多与其交谈,对小学里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一些预案,即让孩子从幼儿园“软着陆”到小学,逐步适应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