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龄前的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别让孩子输在情商》

  三四岁孩子的活动范围由家庭延伸到幼儿园,不仅有一些学习的功课或活动,而且也开始体验到群体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天都是充满新奇挑战的时光。每当由学校回到家时,他们便有许多急着想要向父母报告或提问的事情,当然更掺有喜怒哀乐等较以前复杂的情绪,因此,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反映式倾听。如果父母每天给予至少半小时所谓的“亲子会心时间”,相信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段时间可安排在晚餐后或睡觉前,父母可以与孩子有一段聊天、讲故事、唱歌等快乐时光。然而,孩子常有一股不吐不快的冲动,一从幼儿园回到家,便想找个人谈心事。如果妈妈是家庭主妇,自然是很好的倾诉对象,但那时妈妈们通常正忙着准备晚餐。此时,我建议父母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沟通方式,一者是如果厨房空间还宽敞,妈妈们可准备一套小桌椅,让孩子坐着一面吃点心(通常大多数孩子此时都会喊饿),一面跟你聊天。当然,做饭时很难一直去注视着孩子,这时妈妈们可以以侧耳、转身注视来表达专注的态度。二者是如果妈妈们真的忙得没时间倾听,再加上厨房空间较小及担心油烟对孩子的影响,则要对孩子急切的心情稍作安抚。如:“我知道你今天在学校发生好多事(或某件事),你很想现在就告诉我。可是,对不起,我忙着做晚饭,可不可以等我忙完,我再去找你,专心地听你说。”一些个性急的孩子可能难忍等待的时间,针对这些孩子,妈妈们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着急想说,如果怕忘记,你可以找张纸把想说的写下来(或画下来),等一下我有空时再好好听你说,好吗?”上述的安抚做法虽不尽如孩子的意,但大多数孩子能接受,因为父母已作了简单的同理及反映式倾听。最忌讳的反应是,对孩子热切的心泼冷水,既不转身也不回头,只顾忙着自己的事,甚至加上斥责的言语,如“走开,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或“我没空,别来吵(烦)我!”

  关于反映式倾听的态度和技巧,跟前面所说的幼儿期的亲子沟通大致相同,只是父母要更有耐心地花时间倾听孩子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比以前成熟、复杂得多,而且所用的词语也丰富得多(虽然有时会用错)。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会有“为什么”的提问,但像幼儿期的骚扰行为会减少(判断和处理在之前描述幼儿期沟通时已说明,不再赘述),而增加更多知识类的问题,因为他想了解外面世界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然而父母并非万能,此时除了自己不断充实之外,最好在家中准备一些参考书籍,如百科全书、科学工具书等,可以随时与孩子来一场知识性探索之旅。

  学龄前儿童期的亲子沟通与幼儿期较不同的是,父母需学习运用“我”的信息及“有限度的选择”。事实上,幼儿期的沟通也可能用到,只是在这时期会更常用到。所谓“我”的信息是指父母说话时多用“我”为主词来表达感受。例如:“我很高兴”或“我觉得十分生气”。要避免用“你”为主词来指责或压制孩子。例如:“你让我很生气”“你真没礼貌”。使用“我”的信息是用一种尊重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感受,也是鼓励孩子学习尊重别人的感觉和权利;而使用“你”的信息则有太多的批评、责备等含意,且使孩子感到自己没有价值,自尊心受伤,甚至易引发孩子的抗拒、顶嘴或充耳不闻的防卫心态。因此,在亲子沟通中,父母碰到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或孩子行为侵犯到自己权益时,除了反映式倾听之外,可以多使用“我”的信息。一般而言,使用“我”的信息有三个步骤,以下加以举例说明:

  1.描述具体的事实。例如:“当我们要出门时,你还没有准备好。”切勿使用以偏概全之词,即使他过去经常如此。例如:“你怎么老是如此……”

  2.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我感到生气”或“我很生气”。避免使用“你让我……”或“你使我……”等“你”的信息之语。

  3.说明理由或原因。例如:“因为我们大家都要等你。”或“因为你耽误了我们去买东西的时间。”

  这三个步骤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当……我感到……因为……”如同前述的反映式倾听公式一样,熟练之后可以创造性地灵活使用。以下再举几个参考例句供参考:

  “当我看到你动手推小表弟时,我很不高兴,因为你可能会使他跌倒受伤。”

  “当你跑到街上玩时,那里车多可能会发生危险,我感到非常担心。”(第二和第三步骤可以对调)

  此外,父母们还可以采用“有限度选择”的沟通方式,不过使用“有限度选择”必须以反映式倾听或加上“我”的信息为前提,以下举例说明:

  “我知道你很喜欢在客厅玩,可是玩的声音太大了,我被吵得头晕晕的。我给你两个选择,你要么安静地在客厅玩,要么去你自己的房间玩。”

  “你在餐桌上不好好吃饭,我和爸爸很心烦。你要么乖乖地吃饭,要么就自己去客厅玩。

  “你现在用这种态度对我说话,我很难过,因为我觉得你不尊重我。你要好好地跟我说话吗?不然我要离开这个房间不理你了。”

  此外,父母面对学龄前的儿童会碰到两个常见的情况。一个是“老师万能”的情况。例如,孩子常会引述老师的话说:“我们老师说……”或“老师说要这样……”。此时,父母不要吃老师的醋,这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说明孩子开始接收外界多元的信息。即使父母认为老师说的不对(有的可能是孩子接收的信息不完整或有误),此时也无须指出老师说的不对,要反映式倾听孩子的叙述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你可以说:“我了解你说的(老师说的话),不过我的想法(父母的看法)是……”另一个情形是孩子抱怨老师的不公。例如,孩子不知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回到家气呼呼地说:“我再也不上学了!我讨厌老师!”此时,父母必须按捺性子,先以反映式倾听了解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经过。例如,你可以说:“看你从学校回来生气的样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很关心,很想知道,你能慢慢地说给我听吗?”通常,孩子开始都会说得混乱不清,需要父母不断地同理沟通和澄清其意。待父母了解全盘状况后,千万不要选边站,如站在孩子这边说:“你老师怎么这样……”或者站在老师那一边说:“你不要生气嘛!其实老师这样是有他的道理的……”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充分运用反映式倾听,让孩子能在描述经过之后全然地倾吐出心中的不快(甚至发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后,父母再与孩子谈问题的解决之道:“现在让我们来想想以后碰到这种情形,你该怎么办?”或“有什么方法可以不再被老师处罚?”和孩子多讨论一些应付之策或解决方法,即使孩子提出不适当的方法,父母们也先不要加以批评,只需引导他想一想:“这方法有效吗?”“用了这个方法的结果是什么?”相信经由如此的亲子讨论,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即使一时没有解决之道,但经由父母的反映式倾听,大多数孩子就算有委屈,也会“雨过天晴”。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