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会死吗?我害怕!”
据说人类是唯一事先就了解自己最终必将走向死亡的动物。“死亡”是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重要问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对此会有各自不同的面对和处理方式。而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回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壮壮不过三四岁时就和我谈到了这个问题。
这场谈话的起因其实很偶然。
壮壮喜欢玩水,一到了夏天,就总是央求我带他去游泳。好在我们住在高校宿舍区,游泳很方便,所以对“游泳去”这个既健身又躲避暑热的活动我一直持积极态度。那一天下午,知道自己水性极差孩子又不会游泳,我给孩子带好大大的游泳圈,像往常一样带着他在泳池里玩得很高兴。
危险——小孩子眼里的危险,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好像是当时我有些累,就站到池边休息,壮壮戴着泳圈自己在不远处游泳戏水,也是我疏于看护吧,孩子不知怎么就把戴在身上的泳圈弄掉了!等我发现有情况时孩子已经没顶,只见泳圈飘在水面!其实前后也就十几秒钟,没等我或是孩子喊叫,附近一个大人已经把壮壮托起来又帮他套上了泳圈!于是我赶忙上前道谢,又抱住惊魂未定的儿子安慰了几句,以为事情就过去了。事后想来,其实当时我没有在意孩子的感受,自以为水本来浅,又有泳圈,周围还有大人,儿子顶多喝了几口水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到了当天的晚饭后,我觉出壮壮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显得特别黏人,一会儿是“妈妈,今天晚上你陪我睡”,一会儿说“妈妈,你给我讲个长长的故事”,一会儿又蹭过来,“妈妈,我想搂搂你”。孩子今天怎么这么多事啊?
这才想到或许是白天“溺水事件”的原因。
该睡觉了,我心里明白但表面尽量不动声色地躺在他身边,满足他的要求,想哄他睡着了或许事情就过去了。可壮壮后来扎在我怀里还是说话了:“妈妈,我今天特别害怕,在水里特想哭!我今天差点死了吧?妈妈我害怕死。。妈妈。。”
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谈论这个话题,这让我也又一次想到,无论如何人总归有一死啊。看看自己今天的生活,有小家有爱人有儿子有很多亲朋,有热爱并且收入稳定的工作,也算生而无憾;但想到父母年龄大了,迟早有一天要离开人世,想到孩子还小,如果我忽然因为什么原因死去,丈夫正在壮年应无大碍,这孩子天真单纯活泼又敏感脆弱多病,没有妈妈可就惨了!那一刻搂着孩子忽然就感到恐惧、悲凉和不能接受,有一种想流泪想呼喊的冲动。
好在我还能明白,不可以把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传达给孩子,必须接纳他的不安情绪,帮助孩子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下调试心情,快乐生活。于是,我尽量往积极的方面想,今天的情景竟让孩子提出“死亡”问题,又一次证明壮壮的性格比较敏感。身为家长,如果想把孩子性格心理的特质彻底清除,恐怕不太可能。但这个特点把握好了也能成为优点,比如将来他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可能快速而深刻,做事情也会比较细心周全吧?
可是,怎么回答孩子呢?我决定以安慰、展望和转移为主。于是我紧紧搂住他:“壮壮,你还这么小,爸爸妈妈都爱你,都会保护你,你还要一天天长大,还要学习很多东西,你长大了能做很多事情,你怎么就想到死呢?你看那些大树,一年一年树叶落了变成泥土,明年还成为滋养大树的养料,大树又会重新长出叶子来,生命就是这样。。”孩子平静了,呼吸越来越均匀,慢慢睡去。
死亡毕竟是一个大人也不容易说清楚的命题啊,我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只是在心里想,孩子,我要带着你好好生活,我要看着你长大,我要让我们的生命在你身上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