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孩子进入主动投入状态

  《幸福的孩子会成功》

  比起被动投入,主动投入的效果更明显。当一个人自发选择投入的时候,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快的。此外主动投入因为会带来幸福的感受也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所以会让人有更强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经历了被动投入的孩子会消极看待投入,相反经历了主动投入的孩子会将投入积极运用。因此为了孩子的幸福要尽可能减少他们被动投入的频度,提高他们主动投入的次数。那么孩子就会了解主动投入的快乐,并渐渐具备将被动投入转化为主动投入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主动投入的第一个方法是教会他们养成积极的态度。托马斯•爱迪生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并没有将这些失败看做是单纯的失败,他认为这些失败说明了它们都不是正确答案。因此当人们问起他为何从不厌倦研究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在研究的时候并不将其看做是工作,我认为研究是一种快乐的玩耍。所以我就是始终在快乐玩耍生活的人。”

  有人曾说过如果不能避开的话就把它当做是愉快的经历。《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积极的态度会让人在面对无法避免的事情时给予人快乐的力量。如果想让孩子了解投入的喜悦,那么最适当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先养成积极的态度。

  第二个方法是让孩子们自己树立目标。主动投入的基本是自发性投入。那么孩子必须先设定自己的目标,才会为实现目标而投入。

  最后一个方法是绝对不要操之过急。投入并不是匆忙而就的。在登山的时候如果原本是3 小时完成的路程决心在2 小时内完成的话,就会从一开始就匆忙向上爬。从那个瞬间开始的“2 小时内必须登上山顶”的压力就此产生。相反,如果决定4 小时完成的话就能充分地享受登山的乐趣。黄隆文教授将这个称为“慢慢思考”。在慢慢思考的时候不会有心理上的负担,也能够让人主动投入。

  幸福没有捷径

  “你还小所以不懂得人生的意义。”

  这是父母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通常家长们只会说“你还小所以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这样的话。接着家长会指出孩子们的错误决定,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当然这个正确答案只是父母所认为的“主观正确答案”。

  事实上孩子们对于人生和自我有着超出成人预料的真挚思考。这些思考中有很多都是成人们已经忘却的哲学思考。比方说“人是为什么而活着的?”“爱情是什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等等。

  孩子们赋予自己的思考以意义,接着会设定与其相符合的目标,他们一面享受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一面不断成长。此外无关成功还是失败,挑战本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富有意义的。通过反复设定目标以及挑战他们自身进行了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了解人生并不断成长。

  而妨碍这种成长的正是孩子们的父母。父母们总是努力想告诉孩子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抄近道来解决问题。因为这已经是父母们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的事情,当时他们也曾为这些事情而烦恼,所以他们会认为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并很快帮助孩子付诸行动。这种指导行动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给孩子一定的帮助,但事实上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帮助越多,孩子们对于父母的依赖度也就越大。在对自己的意见、想法、目标和人生观产生深刻思考之前,他们会依照父母告诉他们的人生观,并以此为自己的目标。但因他人的意愿设立目标的孩子最终是比不上追求自己目标的孩子的。

  追求父母所定下目标的孩子尽管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然而因为这个目标是他人为其设定的,因此很快他们就会选择放弃。这样一来必须付出努力与时间才能培养起来的“延迟满足能力”就会下降。相反,那些亲自设定目标的孩子懂得享受努力的过程,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都会拥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即以“延迟满足能力”为基础勇敢地向前战胜危机。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培养孩子拥有“延迟满足能力”,那就一定要帮助他们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幸福,就要为当下的快乐与未来的幸福设定目标。如果孩子拥有“延迟满足能力”,那么向着未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将充满乐趣。延迟满足能力并不是轻易就能培养起来的。只有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抱着毅力不断努力并通过相应的时间,才能逐渐培养起来。若是你想要为孩子获得幸福着想,希望他们能够为更美好的未来努力的话,就将“延迟满足能力”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让他们都能充分享受朝着目标不断前进的人生旅程吧。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