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侠和太郎为何没成为神龙大侠

  《爱的误区》

  师傅对五侠和太郎付出了很多,为什么五侠和太郎为什么没有成为神龙大侠呢?这是因为师傅对他们只有技能的训练,而缺失了对他们的培养。

  师傅没有基于五侠的自身条件进行人生定位,盲目地让五侠要成为神龙大侠。“种下的是草莓而想吃到的是桃子”,显然,师傅违背了自然的规律。神龙大侠就好比我们要在一个行业中成为顶尖人物,自然少不了先天条件和成长背景。五侠的身体与力量与太郎悬殊太大,螳螂、仙鹤和毒蛇与太郎比较,犹如大象身体上的蚊子和小虫,体形和力量稍胜一筹的老虎和猴子,身体也不足太郎的一半大,先天不足让五侠缺乏与太郎抗衡的基本素质,而阿波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与太郎抗衡。

  师傅没有真正接纳过五侠,心里一直被太郎占据着,太郎是他一生的得意,也是他一生的失意。老虎回忆大师训练他时的一个情景:老虎做了一个漂亮的动作后期待师傅的赞美,而师傅纠正了一下老虎的动作后,唉声叹气摇着头离开了,老虎明白师傅是因为自己不如太郎而感到失望,这让老虎感觉到了不被师傅信任和接纳。太郎在与五侠交战的时候说:“哈哈,他(师傅)没有把功夫全部教给你们!”大师为了防止五侠中有人会变成下一个太郎,所以在训练五侠的时候有所保留。

  培养出打败太郎的神龙大侠是师傅的梦想,他内心不接纳五侠,不真爱五侠,剩下的只有对五侠技能的严格训练,五侠仅仅是师傅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而已。在师傅的调教下,五侠失去了对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和目标,他们为完成师傅的梦想而活着。

  师傅对太郎如同对五侠一样,只有功夫的训练,这种训练非常具有功利性——成为神龙大侠!师傅将这样的功利深深地注入了太郎的心,让太郎不懂得功夫的精神而将功夫当作了获取利益的手段,一旦达不成利益,太郎便对师傅和乌龟大师反目,他从牢狱逃出来后,怒斥师傅“是谁让我满脑子都是梦想?是谁逼我练功练到断筋碎骨?是谁害我当不成神龙大侠?”当象征着权利和利益的神龙秘籍变成了太郎生命中唯一的欲望时,太郎自身的价值感、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被扭曲了。在太郎生命的禀赋中,比五侠更多地具有了力量、凶狠和残暴的因素,让他更容易成为了恶魔。

  照镜子:我们对孩子是训练还是培养?

  培养和训练的区别

  培养是针对孩子完整成长的规划和实施,就像乌龟大师和小熊猫师傅培养阿波一样,训练是针对孩子获得某项技能的规划和实施,就像小熊猫师傅训练太郎和五侠一样。

  培养的核心是扬长教育——父母要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将与众不同的长处发展到极致,让他人无法企及,这是孩子立足社会之本。培养的内涵包括了:发现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尊重孩子独立的精神和思想;信任孩子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一个人;帮助孩子发展其天赋,因材施教;训练孩子的才能,让孩子的长处无人能及;提升孩子的精神品质;建构孩子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获得了优质培养的孩子,其天赋的才能如同栽培在肥沃的土壤里,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并服务于社会,为自己带来实现生命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如果成人对孩子只有训练,孩子仅有技能的增加,难以成大器;如果孩子被当作实现他人愿望的工具,那么,孩子的梦想被剥夺,孩子独立的精神和思想被剥夺,孩子的尊严被剥夺,孩子的才能如同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难以修成正果。

  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孩子还是在功利地训练孩子呢?我们的现实是:技能被训练得好的孩子成为各行业的“高级技工”,技能差一些的孩子挣扎在找工作的困境中,由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缺乏人文素养、缺乏生命激情、缺乏创造力、缺乏使命感的孩子,而教育的车轮仍旧在这条轨迹上运行着!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