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心理行为语言 > 《傻笑着读懂亲子心理学》 > 正文
2005年席卷全国的糖果故事!到底是因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糖果,竟然轰动了世界?
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chell)教授以4~5岁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一项糖果实验。
孩子们被分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教授告诉孩子们他要出去,15分钟之后才能回来。
“你们随时都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你们中有谁能在老师回来前都忍住没吃糖的话,那么我会再奖励他一颗糖。”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满足延迟”对我们自身的控制力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里的满足延迟,是指“为了更多的东西而克服自己眼前的欲望,以及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忍耐多长时间”。
自我控制力较弱的孩子等不了15分钟,甚至在老师刚刚走出房门就急着把糖吃掉了。
自我控制力强的孩子能忍耐超过15分钟的糖果诱惑,从而得到第二颗糖。
通过这样的糖果测试,可以看出自我控制力上的差异。
若干年后,当时忍住的孩子与没忍住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与同龄人的相处上,甚至自我成长上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成功通过糖果考验,忍耐15分钟后,拿到两颗糖果的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每当遇到这样的诱惑考验时,都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与之相反,那些没能通过考验,在15分钟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果的孩子,往往禁不住诱惑,
很容易就会选择先让自己满足“瞬间”的需求。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看着眼前放着的糖果,坚持15分钟不吃,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那么,那些顺利通过考验的孩子,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忍耐住的呢?
没能战胜糖果诱惑的孩子,被放在桌上的糖果和显示时间的钟表折磨得痛苦不已。
而成功战胜诱惑的孩子,则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他们要么闭上眼睛不去看,要么用唱歌或找些其他事情做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达成更大的目标,对待眼前诱惑的方法!
通过糖果实验锻炼孩子的自制力。为了拿到人生中更大更甜的糖果。
自制力的重要性
只有那些面对眼前的诱惑,依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才能顺利达成人生中更大的目标。面对造成诱惑的对象时,不要一直去想它,尽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一步步加强自己的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