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角不是惩罚孩子的方式

  《爱的误区》

  帮助孩子建构规则意识必须要通过一些方式才能够实现,反思角是其中一种方式。反思角是阻断孩子当下不当行为的一种方式,不是

  惩罚孩子的方式,与将孩子关进黑屋子或进行体罚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样的方式对锡坤是没有伤害的。

  当锡坤所在的班级工作结束后,孩子们都在进行工作材料的归位,此时,锡坤发现将工作材料抛撒在地上发出的声响是那么有趣,于是,他把同学们已经归位到架子上的工作材料掀翻,让工作材料从架子上掉到地上。虽然老师知道这是锡坤的探索,如果不及时制止,其他小朋友就会认为这是被老师允许的行为,导致小朋友们都参与到这个行为中。于是,大李老师在反复用语言告诉锡坤“不可以这样做”但锡坤仍然没有停止的情况下,将锡坤抱到了一个角落坐下,并告诉锡坤他需要在这个“反思角”安静一分钟,阻断了锡坤“破坏”归位的行为。

  两岁的锡坤此时只会顾及自己内在发展的需求,他还不能够将自己的需要与环境和集体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当锡坤并不理会大李的语言告诫时,大李老师通过让锡坤坐反思角这个行为,阻断了锡坤当下的活动,让锡坤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对于6岁前的孩子来说,在建构原则的过程中,行动比讲道理更容易让儿童理解。

  反思角的应用要慎之又慎,不可以轻率使用,以下为使用反思角的基本原则。

  ●父母要准确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需要被阻断

  这需要父母的育儿智慧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准确判断,如果父母判断失误,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发展与建构。比如,孩子在空间概念建构阶段,喜欢像锡坤一样把鞋子扔进家里的垃圾桶、翻抽屉、翻衣柜等,如果这样的探索行为被父母判断为孩子的错误,而让孩子坐反思角,这就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发展。

  ●待在反思角的时间不可以太长

  不可以让孩子在反思角坐上5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太长的时间让孩子感觉无聊,于是在反思角找乐子:唱歌、做鬼脸、找本书看等。一般来说半分钟至1分钟就可以。

  ●态度温和而坚定

  面对锡坤的行为,大李反复告诉他“你不可以把珠子抛撒在地上,大家都在进行归位”,但锡坤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此时,大李将锡坤带到反思角:“现在你可以在这里冷静一分钟,时间到了我会过来叫你。”然后坚定地离开了,锡坤试图离开反思角,大李老师坚定地让锡坤呆在原地。

  ●为建构规则应用反思角

  老师让锡坤明白坐反思角的原因,她告诉了锡坤:“在同学们归位的时候,不可以把已经归位的工作材料抛撒在地上。”老师帮助锡坤建构起规则的意识——违反规则会承担行为的后果。这种对孩子有

  建构作用的反思角使用方法才是我们提倡的。

  一位母亲告诉我:“我儿子在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我会请他到反思角,我跟他一起坐反思角,因为我说他的错其实就是我的错,我们一起反思。”还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犯错误后,他们不是让孩子坐反思角,而是自己去坐反思角,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孩子的认错。这些错误使用反思角的方法应该纠正,父母需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是引领孩子成长,而不是孩子的“同伙”。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