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偏中性要不要纠正?

  扬州晚报

  随着娱乐圈里“春哥”、“伪娘”现象越来越多,生活中女孩子性格强势打扮硬朗、男孩子涂脂抹粉性格柔弱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变得敏感而忧虑,他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性别上、装扮上越来越中性化,女孩子身上看不到“淑女”的影子,男孩子越来越喜欢梳妆打扮,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典型案例

  大男生遇事就爱哭

  顶顶今年14岁,在同学中个子中等,但却是班级里最“弱势”的一个男生。“他最近经常离家出走,每次都是躲起来哭,有时候是因为考试没考好,有时是同学说了什么他觉得伤到他自尊心了,我们对他说话稍微重一些,他也会哭。”顶顶妈对此很担心,“男孩子一般都是比较大大咧咧的,可顶顶从小就很细腻,穿衣打扮也是斯斯文文的,就是不知道他一个男孩子总是哭哭啼啼的是什么原因。”

  对于顶顶爱哭的个性,顶顶父母一直很担心,“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引导他,有时他爸爸很生气,说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哭什么

  啊,有问题就解决。我们不知道是因为他还小没来得及适应初中生的成长,还是我们平常对他太严格要求了。”

  女孩子出门忒霸道

  “这丫头经常穿着大T恤和破洞牛仔裤就出门了,跟我们说这个打扮比较酷;头发也很短,常常被人一眼认成男孩子。每次陪她去理发,都有人在猜她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听说,她在同学中还有些‘声望’,说句话很多同学都会拥护她,给人的感觉就是蛮霸道的。”宁宁妈妈对此又好气又好笑,“我的身边有不少跟她同龄的孩子,宁宁在她们之中明显显得很霸道,在家讲话也是干净利落,很少见她撒个娇。”

  据了解,宁宁的学习成绩不错,“她还喜欢追星,常常拿着日本偶像的照片给我看,然后让我猜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些长得细致、留着长发穿女装的居然是男孩子,现在怎么男孩女孩反着来呢?”宁宁妈很担忧,“男孩女孩打扮分不清性别,这实在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

  家长困扰

  给女孩中性打扮有错吗?

  “女儿上了中学,我们更关心她的学业、有没有早恋之类的问题,因此很多时候带女儿去买衣服,我会刻意避开那些花边、蕾丝、粉红色之类淑女味浓的,而是尽量以舒适、中性的运动衫为宜,为的是别让孩子沉迷于梳妆打扮,专心学习。可最近不少家长说,给女孩子打扮得偏中性化,会让女孩觉得自己长相一般,也许还会产生自卑心理。”张女士的女儿15岁,“说实话,我是特意给孩子打扮得中性一些的,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真对她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专家提醒

  父母应倡导“双性化教育”

  豁然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朱佳介绍,“中性化风潮”近年渐盛,一些青少年误认为这是个性的体现,父母们则担忧不已,如临大敌。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性别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本姆的双性化理论,人的性别倾向可分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前两者性别特征典型,个体发展局限平庸;中性化缺少显著的性别气质,个体发展较为片面,难以发挥原有性别特色,反而具备另一性别的缺陷;而双性化是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两性优势,在自我概念、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人际关系上都优于单性化者。”朱佳介绍,“举例来说,很多人到中年者,日趋成熟,呈现出双性化特征,如女性更果敢,男性更温和。想让孩子拥有完善的性别人格,需要父母正确引导。首先,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得过于泾渭分明,很多特征并非专有,应为两性共有,而应兼收并蓄,这也是‘双性化教育’的主旨。”

  朱佳提醒,家长在引导孩子发挥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可以学习异性良性的性别内涵,而非外表特征,此引导须顺其自然,掌握分寸。遇到因自我意识蓬勃而产生的行为逆反,家长则不必太紧张,理解为主,不可强求,不妨陪伴孩子安然度过青春反抗期,静候其变。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很重要,现代家庭呈现出女性强势主导,男性逃避疏离的状态,对子女的性别倾向有诸多不良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性别样本,身教重于言传。父亲回归家庭有所担当,母亲善解人意柔韧处事,父母双方重视合作,相得益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领会两种性别各自的优势,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记者 屠明娟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