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儿童心理教育相当重要

  中华网

  南京少女“走饭”发微博称:“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这是她自杀前预设的遗言,3月18日10:54在这条微博发出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人世。

  在微博或论坛上看到以要自杀为噱头引起别人关注的信息太多了,很多人遇到有要自杀的信息都抱着“认真你就输了”的心态,确实大多数说要轻生的人,最后都不了了之,死哪有那么容易,那是对生活没有丝毫留恋,或憎恨世界的人,才会将死当做轻而易举的事。但走饭真的离开了,更让人心痛的是她居然没有一丝留恋。

  出于对如花年纪的少女的可惜,看了走饭的微博,在读着她每一条微博的时候,作为一名绘画心理育儿老师,突然觉得,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我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只要多留一点心,也许就不会是现在的结局。心病的确是一种病,而且是很难自愈的病,需要家长从小关注孩子的教育,所以说关注儿童心理教育至关重要。

  ·大部分时间我都觉得我像一只我妈养的兔子,每天喂我点食物,我不跟她说话她也觉得没关系,有时候会抱怨我一下我没反应她也觉得没关系,但我一出门她会担心我会被车撞死。

  ·我特别不孝每次跟我妈打电话我都在哭,我一点点都不强大,我就想躲谁胳膊底下睡懒觉。

  ·没有一个可驻扎的地方,到每一个地方那儿的人都对我说:你得走。就连回家妈妈都说:你不能留在这儿。每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期限我就觉得孤立无依。

  ·我妈总是在我抓狂的时候咯咯咯笑,唉看在二十多年的交情份上就原谅你。

  ·大人们很奇妙,只有在要睡觉的时候才会躺倒,可我只要无力就会躺倒,饿了也躺倒,不高兴也躺倒,天下雨了也躺倒,没中枪也躺倒,我是一个躺倒的我。而且他们认为只要你躺倒就是在睡觉。

  --摘自走饭微博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健康的定义是什么?现在我要明确告知家长,儿童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更要提醒的是不仅不要忽视心理健康,更要将心理健康当做儿童健康的首要部分对待。因为身体不适,发烧感冒能明显的外在体现,很容易被家长发现,只要及早治疗基本可以痊愈。而心理出现疾病的苗头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如果又遇到将心理疾病不当病的家长,就会让心理疾病肆意蔓延,最终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就很难治愈。

  既然儿童心理健康如此重要,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认为儿童心理至少要包含5点。

  一、总体情绪乐观向上,对周围事物有欲求。

  二、不惧怕与人交往。

  三、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四、能正视挫折困难,思想行动能与时俱进。

  五、人格健全。

  只有符合以上5个标准的儿童,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标准并不是一道“黑线”,左边是健康,右边是不健康。心理是个渐变平衡的事物,只有各方面一直处于均衡状态,才算是基本健康。可以说,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具有抑郁情绪的人是100%的,而这所有的人中,只有20%会转化为有抑郁倾向的人,有抑郁倾向的人有4%会恶化为抑郁症病人。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抑郁来源于幼年时代,这就像埋藏在地下的抑郁种子,如果成人之后遇到某种催化剂催化,这颗种子就会像遇到肥料,突破土壤的束缚,将抑郁倾向爆发成抑郁病。

  有时我会特别想当面问问某些父母:“你了解你的孩子吗?”我想很多父母会说:“八九不离十吧。”但其实你的了解离“十”还差得远呢!

  我的朋友对我说她初中时有个男同学陈皓(化名),在班级特别活跃,经常在午休或课下在讲台上表演单口相声,逗得同学捧腹大笑。一次因为某些事情,几个同学一起去这陈皓家里拿东西,到了他家,几个同学在陈皓房间里,几个同学陪他爸爸妈妈聊天,在聊天的时候,陈皓爸爸说:“我家陈皓从小就内向,不爱说话,平时都多亏了你们陪着他。”听了这话,同学都以为陈皓爸爸在开玩笑,都说:“他还内向?我们都指着他说相声开心呢!”第二天上学,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见到陈皓就一脸严肃地学着他爸爸的语气:“哎,咱家陈皓内向啊!”后来据陈皓说,在家里他是很少说话的,放学回家就回自己的房间里,不到吃饭不出来,爸妈问什么就用极简短的话回答,根本不像在学校那样活泼,所以爸爸妈妈都以为他是天生内向的孩子。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还会斩钉截铁地认为自己了解孩子吗?儿童心理问题除了先天性自闭症,一般不会到不能治愈的程度。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渐进的,在开始出现问题时会有一些信号,情绪上表现如:易怒、焦虑、烦躁、无精打采;行为表现为:不爱上学、觉得活着没意思、不愿意和别人相处、沉默寡言、暴力;生理表现为:失眠、腹泻、耳鸣、呕吐等等。而出现这些异常,到医院检查还查不出病理原因,那就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以上症状孩子的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锻炼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心,否则没遇到问题尚可,一遇到问题,就很容易出现以上的症状。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著名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并说明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每一个结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结果。

  无论是婴儿期、儿童期、学龄期、青春期还是成年期,都是人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关键,任何阶段的偏差教育都会对今后的人格健全造成障碍。现在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能从之前的不同时期内找到答案。而儿童时期是懵懂婴儿时期向基本了解世界的学龄期转化的阶段,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所以,千万别忽视儿童时期的心理教育,这将是影响一生不可逆转的重要阶段。

  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有机会赢得未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父母,每个老师的责任,更是对孩子负责的最重大付出。掐断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再因为忽视而出现另一个“走饭”。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