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可别“瞎治”
每年一到夏天,总有不少报刊、杂志、电视会对“冬病夏治”进行介绍和宣传。加上近年来,小儿哮喘、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儿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经常能在中医门诊部看到忧心忡忡的家长在三伏天带着孩子前来治疗。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冬病夏治”。“夏治”可不能“瞎治”了,妈妈们一定要慎重哦!
指导专家|霍莉莉(上海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冬病夏治”主要是“养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包括人)生长收藏的根本。人欲养生防病,就必须遵循四时之气消长转化规律,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秋冬季节保养阴气。
也许有人会问:春夏阳气已经很旺,再补“阳”会不会上火?秋冬阴气已经很盛,再补“阴”会不会使体内更寒?其实,保养阳气并不是完全意义的补阳,保养阴气也不是完全意义的补阴,它是指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人体的阳气振奋,阴精内守。
“冬病夏治”就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春夏养阳”的原理所做的提前预防。在夏季三伏,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采用温里散寒的药物穴位敷贴给药,养生养长,调理脏腑功能、调和阴阳,从而防治夏缓冬剧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阳虚性体质患儿
“冬病”顾名思义便是在冬天特别易发或症状在冬天会加重的疾病,如哮喘、鼻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哮喘、鼻炎、呼吸道感染都是“冬病”。判断患儿是否为“冬病”患者,最主要的依据不是看冬天发了何种病,而是患者的体质是否为寒性体质,或称阳虚性体质。
易患冬病的阳虚性体质患儿的最大特点为,除一些疾病易在秋冬复发外,还表现在天气转寒后,不论穿多少衣服,仍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四肢倦怠、大便稀溏等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火气差”,这是因为体内产热不够、能量不足,寒从内生,即中医常称的“阳气不足”。这样的患儿,即便在夏季,也比较不怕热;与常人相比,出汗也较少,而且伴有宿痰停留,每因外界气候的变化而诱发疾病。
针对这样的患儿,盛夏季节通过穴位敷贴可以祛除患儿体内积寒。并且,由于夏季人体气血循环旺盛,皮肤毛孔张开,对药物的吸收效果最好,对“冬病”疗效满意。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宜
对于阳虚性体质的患儿来说,“冬病夏治”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或内火炽盛者则非三伏天敷贴疗法的适宜人群,这样的患儿常表现为怕热喜寒、手足心热、口唇红赤、干咳少痰、痰黏难咯、舌质红干,脉数,如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不仅效果不好,反而有可能导致痰液更难咯出从而迁延难愈。建议此类患儿可采取中医辨证开具汤药等其他疗法,而非盛夏养阳。
所以,在带孩子“冬病夏治”前,一定要辨清孩子体质,不要盲目跟风,“夏治”勿成“瞎治”啊!
“冬病夏治”其他禁忌和注意事项
由于小儿“冬病夏治”采用最多的方法是穴位敷贴,对肌肤有一定的刺激性,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岁以下的婴儿、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禁做;
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引起大量水疱、皮肤易过敏者禁做;
皮肤有破损或生疮、发热、明显咳喘的情况下,不能做;
贴药期间,不宜做剧烈运动,也不宜待在空调房间及顶风吹电扇,宜在自然通风处。文|平燕婷 美编|劳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