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小人书”中的“大智慧”

  从表现形式来看,童书是给孩子看的,但内容却可以包罗万象。好的童书,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会启迪孩子去感悟和思考。

  丁丁比较喜欢李欧·李奥尼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就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最具代表性的应属《小黑鱼》。一群小红鱼害怕被大鱼吃掉,只好躲在水草和石头中间。一只小黑鱼游到这里,认为这样躲躲藏藏可不是办法,于是他教小红鱼排成队形,组成一条水中最大的、没有其他动物敢进犯的大鱼造型,而他自己,就做这条“大鱼”的眼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对于大人来说,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我看到这个故事,想到的不仅仅是“团结就是力量”的老主题,而是感叹于发现这种力量的智慧。你看,那么大的一群小红鱼,却没有一只想出这样的办法,因为他们的经历和见识有关。而小黑鱼自己曾经所在的鱼群被大鱼吃掉,只有小黑鱼幸存。而且,在遇到小红鱼鱼群之前,还用几页篇幅讲述了小黑鱼一路而来的所见所闻。可以说,是经历让小黑鱼学会了思考。于是,这本书的内容就不单单是讲一只聪明的小鱼的故事了,而是一个阐述如何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人生智慧的主题。

  这样的故事,其价值往往不是一时的,而是持久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甚至惨痛经历的时刻是可能遇到的。此时,幼年时代的一本书、一个故事都会影响一个人成长。

  童书一般都是有文有图的。除了文字内容反映出的智慧外,有时候童书的画面蕴含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有一本叫作《七只瞎老鼠》的绘本就很有意思。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只不过把盲人换成了 7 只老鼠。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在于 7 只老鼠的颜色。无论从数量上还是 7 只老鼠的颜色分配上,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彩虹与阳光的关系。任意一种单色都不是阳光的颜色,只有把七种颜色聚合到一起,才是阳光的光芒。这与“盲人摸象”的主题是不是挺像呢?这都能说明事物的局部(组成成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道理。

  还有的在书籍本身的设计上,也在向孩子渗透着智慧的理念。比如绘本《约瑟夫邮件旧外套》,每一页上都有一个洞洞。这个洞洞的形状是本页中约瑟夫穿着的一件衣物。随着故事的进行,每页的洞洞在缩小,形状由外套变成坎肩,从坎肩变成围巾,又从围巾变成手帕,最后直至纽扣。有了这些小洞洞,孩子马上就明白:后边的那间衣物,用的还是原来的料子,从而生动地感受到约瑟夫是如何想尽办法不浪费这件旧外套的。这是个外国民间故事,有不少变体,故事本身就挺有意思,再与这种富于巧思的书籍设计形式配合,更显出一种难得的智慧。

 

    本文由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授权摘自《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交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