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儿童有较高的学业成就、社会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风生水起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一居之所而奔波,为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奔波。尤其在城市,越来越多的父母一方面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另一方面似乎很难静下心来,耐心地听孩子讲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
陪伴孩子是一种教育原则,内在里大有讲究。就像有人所说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注定是匆匆过客,但这不妨碍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
1.敏感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我的同事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孩子不到两岁时,因为夫妻二人工作都比较忙,就把孩子安排上了全托,每周五接一次,有时候太忙就半个月再去接。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后,渐渐感觉孩子和自己不亲,总感觉有一条看不见的感情裂隙横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孩子不太听话,动辄吵架,难以管教,沉迷网络,这时他们才后悔当初没有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这不是个例。有科学研究指出,孩子从出生到3岁之前,是与他人建立依赖、信任和感情的敏感期。此时与之相伴时间最长的人,会天然地赢得孩子的亲近与依赖,而这种感情会长时间地延续下去,成为相互作用的“有力武器”。这有点像家禽中的鸭子。小鸭子刚出生时,它往往把第一眼看到的小动物认为是自己的妈妈。
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将养育孩子的责任交由祖辈、保姆或托管机构来承担,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被父母移交给了第三方。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和保姆照看存在诸多弊端,老人和保姆通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限制,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儿童独立性、自信心、社会能力等发展滞后。此外,许多父母宁可花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到一些早教机构,也不愿意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结果,不知不觉中,孩子变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对来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童年更快乐。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快提高动手做事的能力。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更高的情商、更好的交际能力、更强的是非观念,也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而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无疑极为重要。可以想见,如果有父母始终在身边,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奥利弗和电影《雨果》里以巴黎火车站为家的雨果,都将有别样的童年和命运。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面对逝去就不再回来的宝贵时光,工作忙碌不能成为忽略孩子的理由。我建议家长们心里一定要有亲子时间的概念,每天抽出哪怕一个小时也好,和孩子一起互动。这需要家长们妥善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真正分清孰轻孰重,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毕竟与孩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同时,父母也要妥善处理隔代教养问题,如果确实需要他人代为看护孩子,则要尽量参与育儿过程,以增进亲子情感。要知道,亲子情感是家庭教育发挥效力的前提,也是基础。
2.陪伴孩子,父母双方都不能缺位
我始终觉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教观,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陪伴孩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母亲或父亲某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遗憾的是,在照顾孩子方面,不少父母成了“甩手掌柜”,或者虽然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由于某些原因,却习惯性地推卸给对方。在图画书《冬冬,等一下》中,父母缺位的现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冬冬想把花园里有一只怪兽的消息告诉父母。父亲在看报纸,说,冬冬,等一下;母亲在做晚饭,也说,冬冬,等一下。等到吃完饭,父母的关注点依然在其他琐事上,对孩子的疑问不但没有解答,反而连倾听的意愿都没有。最后,冬冬被怪兽吃掉了。吃掉冬冬的怪兽在冬冬的房间又玩又闹,仍然没有引起冬冬父母的注意。全书自始至终,都没有父母与冬冬眼神聚焦的那一刻,更不用说心灵的交流了。
哲哲出生后,我便很少把工作带回家。下班之后的时间,基本都留给了孩子。妻子由于在外企工作,比较忙,时间上不方便,于是,我平日里多陪伴孩子,周末的时候她陪孩子更多一些。我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孩子的成长更是父母教育合力的结果。如果配合得当,教育有方,孩子会健康成长。父母一起陪伴孩子,夫妻之间的交流方式、相处方式,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其未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相反,如果孩子生活中的陪伴都是个体的、单亲的,陪伴的内容、交流的方式无疑枯燥许多,而且会给孩子留下家庭生活本亦无趣的印象。在陪伴孩子的问题上,父爱和母爱都不能缺位,更不能相互推诿。如果说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之间不离不弃的相濡以沫,那么幸福的家庭一定是父母与孩子朝夕相伴的难解难分。
有专家指出,有父母陪伴孩子会树立积极的家庭观。父母花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游戏、听音乐、看足球比赛,陪他们去学校,了解他的小伙伴,对孩子很有益处。这些亲子互动对孩子青春期成长也有积极影响,能减少他们潜在的危险行为。反过来,孩子的快乐成长、融洽的家庭关系也会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
都说孩子是家庭的纽带,孩子均衡地接受父爱和母爱,快乐成长,势必会使家庭成员之间联结得更紧密。
3.陪伴不是一个物理概念
对于陪伴孩子,很多父母想当然地以为,和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就足够了。在我看来,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是两个概念。尽管在同一个房间,但如果孩子跟父母没有交流,仅仅是待在同一栋房子里,跟没时间共处实质上没有什么分别。
父母们应该弄清楚高质量家庭时光的含义。所谓高质量的家庭时光,是和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与孩子有深层次的交流,如跟孩子做游戏,跟他谈学校和生活中发生的好玩的事,谈他喜欢的朋友、老师等,而不是仅仅坐在他们身边,一起沉默地看着电视,或者各自玩着iPad,人和孩子在一起,心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而今,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城市,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电脑、iPad、手机等,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这不仅挤占了亲子交流的时间,也分散了家庭的注意力。对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将诱人的电子设备束之高阁,或者严格规定游戏时间,并创造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如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午餐,用餐时关掉电视,一起和孩子做体育运动等。进入网络时代,父母要有意识地应对电子设备对孩子的高度吸引,以更多的智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许多比网络游戏更好玩的事。
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
李一慢每周五都会陪他的儿子和女儿看电影,美其名曰“movie day”。一般过了周三,孩子们就开始期盼着movie day的来临。周五那天,孩子们早早做完作业,女儿负责“印制”电影票,编上座位号和价格,“卖”给家里的所有成员。有时候她会特别照顾姥姥和李一慢,照顾姥姥是因为要搞“公益活动”,老年人不要钱;照顾李一慢的原因是他总在电影日那天通过网络给很多家长做在线讲座,很辛苦,可以不要钱。
儿子负责布置座位,准备零食。最抢手的一等座是地上的垫子,二等座是孩子们的小板凳,三等座是稍偏一些的长凳。票价倒不会因为座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都是一块钱,只要从门口司票员妹妹的手上划过就好。
全家一起看的电影,都是李一慢精挑细选的,并且都是英文原版电影,诸如《雨果》、《快乐的大脚》、《冰河世纪》、《小飞侠》、《玩具总动员》、《绿野仙踪》等,与孩子心性极其贴近。这些片子大体上是以儿童为视角,通过孩子的眼睛、大脑来看世界,观人生,大多数孩子都会喜欢。看过之后,他会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看电影的感受,一起记录下来,要求是不强求,有感而发,而且愿意才说,才记录。
其实,一旦孩子与父母度过了高质量的亲子时光,那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越来越浓厚的亲情。达到了一定程度,孩子便不会成天躲在自己的房间一个人玩网游。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