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将你的孩子“芭比”了?

2015年09月08日15:09  新浪育儿 收藏本文     

  继乌克兰出现真人芭比之后,近日一个俄罗斯芭比又横空出世。据报道,此芭比比乌克兰的那个芭比还真,因为她从来没为了成为芭比做过整容手术。

  小时候的安吉里卡

  成为芭比的安吉里卡

  下面是来自不同媒体的报道,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这位名叫安吉里卡·科诺娃的“俄罗斯芭比娃娃”来自莫斯科,现年26岁的她是一名模特。

  无论从外貌还是从身材来看,安吉里卡的确酷似芭比娃娃:精致的面容、超大的眼睛,腰只有20英寸(约50厘米),但胸却是32E

  (相当于中国的80E)”

  “我父母不想让我离开他们。如果我母亲不在场,我是不会被允许买任何衣服的。她喜欢给我买紧身、凸显我身材的衣服。”

  安吉里卡解释说,自己的父母很希望她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模特,并对她半裸的照片感到“自豪”。

  “从小到大,我父母把我像公主一样养大,他们就叫我‘公主’,给我买最好的玩具,送我去最顶级的学校接受教育,并且处处保护我。”安吉里卡同时承认,父母给自己太多关注了,“我只能做他们点头同意的事情。结果,我一点也不能适应现实生活,更像一个活生生的玩偶。”

  摘自《网易新闻》

  安吉里卡回忆说:“我小的时候为了给我父母的朋友表演,会在镜子前摆几个小时的造型。”她的任务就是模仿偶像(芭比)来取悦她的父母。另外,安吉里卡一定要在父母的绝对同意之下方可约会,时至今日这种约会从来没有过。

  译自英国《每日邮报》

  看完这则新闻,我联想到了父母对孩子养育的事情上。安吉里卡可能以后模特事业会很成功,但是她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太大了,她付出的最大代价是:在没有成为一个真人之前,却成为了一个“真人”芭比。我为什么要在“真人”芭比前的这个“真人”上打个引号?因为她不是一个真人,与其说她是个真人还不如说她是个真正的玩偶,这个玩偶是公众视觉中的玩偶,更是父母手中的玩偶。

  这对父母出于什么目的呢?我们在这里先不去探讨,我想无论他的父母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原因都未必是孩子的真正兴趣。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向某些方面发展。

  记得上周二,大娃早上要6点起床去练球,现在正值新西兰的冬天,早起是件很困难的事,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我和他妈商量决定:由妈妈或爸爸给他准备早餐和中午带的饭(平时大娃的中午饭都由他每天早上自己准备)。那天,我在等大娃训练的过程中,和一个他们一起训练的毛利(新西兰的土族人)孩子的妈妈聊天,这个妈妈介绍完她的孩子早上的作息之后,让我感到我们的这种安排有些不妥。这个妈妈和我说:“Tafil每次来训练之前,都要做完家务出发……”我想:天这么冷,这要起得多早啊!过去我们都认为新西兰的毛利人不重视教育,主要原因是好多毛利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但是我从这位妈妈身上看到了我对孩子教育的欠缺——那就是为了孩子的练球,让他失去了一次学习什么是真正生活的机会,我们要让他体会到练球不单是练球本身的辛苦,包括早起、自己准备饭等等这些活生生的生活也应包括在内,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些将孩子(像安吉里卡的父母一样)“芭比”了。

  这则新闻也让我想起了华裔小提琴家陈美,陈美在小提琴界可谓获奖无数。小提琴家的陈美由她妈妈一手打造而出,这位母亲控制了她几乎一切的生活,陈美难忍母亲帕梅拉诸多管束,在其即将到21岁生日前将担任经纪人的母亲解雇,母女自此决裂。陈美想做自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滑雪运动员。

  我们有多少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时间学习,有时间参加各种兴趣班,而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学习的机会,甚至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有多少孩子进入高校不会生活?有多少孩子因为缺乏生活的教育而失去自信?有多少孩子一辈子独立不起来而长期啃老?这种高分低能的孩子在我们周围还少吗?请我们每个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否将孩子“芭比”了?本文来自父爱本色博客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