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在是一种解放吗?
只要有一个同事说妻子带着孩子出远门了,家里没人,周围其他人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可以过得轻松一点了。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可以不用听妻子的唠叨,也不用早回家,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所谓“喜欢做的事情”一般就是工作日和朋友或同事喝酒到很晚、周末睡懒觉到很晚、整天游手好闲。当然也有爸爸进行平时自己没时间进行的兴趣、爱好、活动或处理没有做完的工作。
就像妈妈偶尔也需要从育儿中解脱一下一样,爸爸偶尔也需要这样。如同职场中有假期一样,在家庭中也需要一点变化来点缀一下生活。
但是我不同意因为照顾孩子而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说法(当然,不照顾孩子、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情况除外)。一般人认为如果不照顾孩子,就能学学英语或享受自己感兴趣的生活,还可以为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不一定都如此。
如果像准备考试这种需要绝对的时间保证的事情,确实在照顾孩子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但如果是一天抽两个小时就可以的事情就不应该拿照顾孩子当借口了。因为从一天24小时中可以抽出这样的时间。
不是“寻找”一小时,而是“捡起”一小时
所有的上班族除了平时加夜班以外,周末还要加班,很繁忙,而且必然有一年会特别忙。我在2002年就是这样。在繁忙之中,我出了我的第二本书——《孩子们,和爸爸一起玩吧》。周围的人都开玩笑地说我说忙都是谎话,还应该再给我加点儿工作任务。周围的人都很惊讶,我上着班,怎么能定期每两年写本书、制作家庭报或旅游书、教育孩子呢!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生活习惯改变了我的生活。
谁都可以一天努力一小时。即使乘坐末班地铁下班,凌晨一点多到家,只要下决心,也能在睡觉之前抽出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
这不是寻找隐藏时间的游戏。说是隐藏,但是显露的时间很多,比如看电视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喝酒的时间等,生活各处都有可以用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如果从中节约一部分,就能有一个小时的充分时间。问题不在于怎么寻找到这一个小时,准确地说是怎么捡起这一个小时。
孩子们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更能充分利用时间
我觉得反而是孩子们在我身边的时候更容易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在妻子和孩子们去姥姥家的时候,理论上我可以多学点英语或读更多的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的效率和孩子在不在家没有必然联系。
孩子们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反而更能有效地利用时间。比起毫无紧张感地度过悠闲的日子,在忙碌的日子里,自我激励、把时间分成几半来用更能充实地度过一天。
在孩子们小时候,当他们醒着的时候,我会对他们竭尽全力。因为幼小的孩子在醒着的时候很需要爸爸,并且爸爸平时很忙,再加上有两个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一天中,只有在孩子睡着以后我才能做自己的事情。一般孩子们9点睡觉,所以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9点以后做。9点之后,我们夫妇俩有充足的时间聊天、处理各自的事情,因为这是一天之中我们唯一能做自己事情的时间,所以我很珍视。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可以把要紧的事情集中放到这个时间来做。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睡觉的时间渐渐延迟到十点、十一点。我晚上可以用的时间也跟着往后推,可用时间的长度也减少了。但神奇的是,现在即使孩子们醒着,我也可以抽出一点时间了,因为孩子们有时候在外面玩,周末和朋友们在外面做游戏,还需要自己做作业。孩子们开始晚睡的时候我的时间好像减少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一天中“最少三小时”基本上没怎么变。
这种“确保的时间”是绝对不能荒废的。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时间,比起孩子不在的时候,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反而能更充实地利用好时间。
孩子可以鞭策我的人生
静静想来,这么努力、充分地利用时间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是好不容易才抽出的时间,而是我发现,比起孩子不在,他们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反而想更努力地生活,无论孩子们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是这样。
孩子们鞭策着我的人生。他们是关注我人生的人,也是见证我人生的珍贵证人。我不在乎不认识的人是否认可我,但是我希望认识我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能认可我。人的存在感受归属感或认可度的影响很大。如果我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那么我和我人生的存在感会被大大地动摇。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孩子们鞭策着我为寻找人生的意义而努力。
孩子们是最近距离关注我的人。他们为了像我或不像我而努力着。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管从哪个层面上说,我对孩子们的人生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力。我当然希望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比起一百句话,用一个行动来展现更有说服力。比如在周五晚上,我很想舒服地看一部电影放松一下,但是当孩子们看着你在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去拿书或打开电脑。孩子们关注的眼神让我能努力地生活。比起其他人,我最想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我的人生印迹。妻子是最了解我人生的人,除妻子之外,我希望孩子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我的人生。
当我想安逸的时候,孩子们就成了敲打我的竹篦
一般认为孩子是大人的反面教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孩子有着天真无邪的样子、学以致用的姿态、善意看待事物的态度等,这些都是大人所不具备的,所以大人用这种形式表达对孩子的向往。
懂得从孩子身上学习的人是有着了不起性情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众所周知,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向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更是如此。孩子是父母的反面教师,不能单纯地从意识上认为孩子只是“教科书”而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意识到孩子的存在,这对自己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教诲。人们在生活中意识到他人,而拥有最强烈或最看重这种意识的就是孩子们。一开始向长辈学习、后来向同伴们学习、最后自觉对自己的安逸敲响警钟,这样才能长大。“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我喜欢听禅师们发出的竹篦的声音。我喜欢他们右手握着短竹篦、敲打左手手掌发出的声音,更喜欢为了警示修行者的困倦或姿势,用长竹篦敲击修行者的肩膀发出的声音。
每当我想享受安逸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拿着竹篦敲击我的肩膀。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和孩子在一起为什么如此开心
我曾问过我自己,我设计和孩子们一起玩的各种游戏活动的动机是什么。想到这个问题时,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孩子开心,也为了让我自己开心。
我开心的理由有许多。首先最重要的是愉快。不是漫不经心地玩耍,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沉浸在孩子们的游戏世界里让人备感愉快。下雨的日子没有打伞走在大街上淋雨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皱着眉头,一只手放在头上,低着头,抬眼快速地跑。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讨厌和孩子玩但又不得不和孩子玩的时候,自己那不情愿的样子是不是和被雨淋时的状态如出一辙。
当浑身被雨淋透时,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种情绪上得到宣泄的感觉。和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当中时,我往往觉得有一种被雨淋透的、畅快淋漓的感觉。
有一个词叫“游戏的人”。这是约翰·赫伊津哈因担忧现代人丧失游戏能力而创造的概念。他说:“游戏比人生更真挚。”发自于内心的、自发性的游戏是有创造力的、跃动的、可以让人投入的,所以也最让人满意、最有趣味性的。
我拿出1,孩子们能创造出10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的理由还有一个,这个也是最本质的理由,那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时间很有价值。
这里的“有价值”有两层意义,即必须创造附加值,同时这种附加值所产生的结果对于自己也要有意义。如果不能创造附加值,就变成投入大于产出的消耗品;如果附加值产生的是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或对自己没有正面的影响,那么很难感觉到有意义或有价值。
如此看来,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和孩子在一起更有价值了。我投入1,孩子回报我的是10、20。 孩子就像海绵,能全盘吸收我发出的刺激。没有任何人能像孩子一样,能使我和我的时间变得这样有意义。
我为自己所花费的一个小时只能产生一个小时的价值,但是和孩子在一起的一个小时能产生愉快的心情,还能激发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能创造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价值。花在自己身上的一小时不能改变我自己,但是和孩子度过的有意义的一小时却能改变孩子。即使这种改变只有一点点,在孩子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也能持续地给予正面的影响。一小时的意义正是这样特别,和孩子在一起又岂会不开心呢?
电影中刻画了很多为子女牺牲的父母形象,这些父母甘愿为孩子牺牲,有时为了孩子进监狱、有时受着生命威胁。扪心自问我是否也能做到那样的牺牲?或许谁也不能保证能做到那种无条件的牺牲,但是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在价值和意义的层面上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价值。
幸福是什么
或许会有人反驳说:“只有产出才算是有价值吗?”也有人认为为了更好地产出而休整、为了丰富自己的灵魂而休息也是有价值的事情。
周围有很多爸爸在下班后电视遥控器不离手,沙发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舞台,周末习惯吃“早午饭”。这样的爸爸会反驳我。他们或许会说平时努力工作、周末缓解一下压力是他们最低限度的权利。虽然每个人所希望的幸福观不同,但如果自己的权利和孩子的权利有冲突时,就有必要三思一下了。
既然提到了,我想说一下自己对于幸福的看法。我平时工作到深夜,偶尔早结束也把时间花到孩子身上,周末即使不休息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对此很多人会觉得比起用“幸福”来形容我,或许用“努力”更贴切。
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幸福。幸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每个时代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但人们共同认为的幸福概念里包含满足、喜悦等词汇。幸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缓慢的幸福”,另一类是“努力的幸福”。
“缓慢的幸福”是指在忙碌的竞争时代,失去自己的存在感、过着与自然相悖离的生活的现代人所渴望的生活状态。缓慢的幸福有许多种,比如在繁忙的生活中放下竞争、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定,或是发掘生活的诸多问题、寻找生活对策。
寻找生活的对策暂且不说,如果是通过缓解身体和心灵的紧张就能得到“缓慢的幸福”,那我宁可选择“努力的幸福”。我偶尔也会享受一下“缓慢的幸福”,以后也会为此而努力。但这两者是不相冲突的,“缓慢的幸福”也可以包含“努力的幸福”。
幸福在于明天会更好
对我而言,幸福来自于期待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我为了达成预定的目标而投入精力时,感觉我和我的生活就会好起来时,我就会感受到幸福。并不是一定要达成某个目标或标准才是幸福,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幸福。
我的家里没有电视机。如果我看着电视游手好闲地度过一天,当天夜里躺到床上的时候就会叹气“我今天到底做什么了?”看电视这种休闲活动看起来好像是主体性、能动性的活动,但实际上是极度的非主体性、被动性的活动。当我自主操控并主导时间的时候会感到喜悦,但看电视不能让我成为时间的支配者,而是时间支配了我。我并不是在贬低看电视本身,而是贬低那种一天到晚游手好闲只把时间花到电视上的行为。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其中最可贵的是孩子的变化。看一小时的电视与跟孩子在一起待一小时,两者有着不可比拟的差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又岂会不开心呢?
本文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摘自《从笨爸爸到好爸爸》
文章关键词: 爸爸和孩子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