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

  我们通常都知道左脑和右脑,但是对于揭开儿童思维的秘密来说,这远远不够。人际神经生物学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它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什么是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还要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应该是生存式的,而应是发展式的。

  全脑教养法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你是否为人父母,只要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兴趣,这一领域对你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

  孙云晓:我特别认同您关于“自己童年被教养的经历会对你教育子女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不能改变童年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可以改变自己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等观点。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您的研究提出了如何改变自己的重大课题。但问题在于,一般的父母有能力反思和改变自己吗?那些有复杂经历甚至创伤的父母是否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才能改变自己?

  西格尔: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反思过去,并给自己的经历赋予意义,从而塑造自己。通常来讲,人们不需要心理治疗,除非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如精神创伤或者其他需要临床介入的困境。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在学会了基本方法后,都能够赋予过去意义,并朝向一个更安全的依恋的方向发展,帮助自己的孩子快乐地成长。

  孙云晓:在世界范围内,近几年都有报道,罹患心理疾病的成年人数量我们通常都知道左脑和右脑,但是对于揭开儿童思维的秘密来说,这远远不够。人际神经生物学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它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什么是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还要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应该是生存式的,而应是发展式的。

  全脑教养法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你是否为人父母,只要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兴趣,这一领域对你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大幅上升。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面临众多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压力,很多父母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在接听咨询热线时,也经常遇到父母其中一方正经受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困扰的情况,除了当事人要积极进行治疗之外,在家庭互动中,其他家庭成员需要注意什么?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家庭关系的?

  西格尔:我认为,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变化,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学习很多关键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心智的强健,让我们的社交与情感生活更丰富多彩。如果人们陷入抑郁,则必须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来应对这种包含消极情绪与绝望感的状态。在一些极端案例中,临床支持必不可少。但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一些基本的工具就足够了。

  常规的身体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日常活动,它可以提升情绪,改善神经可塑性。对某些人来说,服用安全健康的鱼油也很有裨益。支持性的、充满积极情绪的社会关系和分享的习惯,这些都非常重要,能让人感到自己与外界有联系。在孤立无援或缺乏锻炼的环境中,抑郁很容易蔓延。这是转变期间要做的第一步。下面的步骤则与“反思”实践有关,这是健康心智圆盘中的基本日常习惯之一。

  “反思”帮助我们洞察内心世界,培养正念意识并调整我们的生活。其中,呼吸意识实践和“觉知之轮”(Wheelof Awareness)这两种实践资源对于保持心灵强大非常有帮助。

  孙云晓:基于您多年的咨询工作经验,您认为在家庭或教育问题上,家庭治疗与个案治疗相比是否更有优势?它的优势是什么?难度又有哪些?

  西格尔: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家庭治疗会很有效果。但是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巨大的心灵创伤,那么个体治疗则更有帮助。家庭治疗的优势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帮助,每个人都可以与治疗师互动,并能了解自己在家庭困境中扮演的角色。

  孙云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完美主义通常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我们的调查发现,57%的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在前15 名,而这些要求是难以实现的。在您看来,完美主义在亲子关系中最突出的影响是什么?

  西格尔:我们应该出于孩子是谁而爱他,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如果父母支持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孩子会主动充满干劲并热情地应对挑战。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爱他,孩子的表现则仅仅是为了迎合,他内心深处的兴趣和骄傲都被放在了一边,也不太可能获得内在动机。这就是高期望父母容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孙云晓: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您提到了成人依恋问题。有理论认为,成年人的心理创伤从小累积,如果要解决,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源头事件甚至情景再现。在您看来,成人依恋关系的修复是否更难操作?修复依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西格尔:未抚平的精神创伤会破坏内在心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也会破坏正常的人际沟通。从一个人对他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出其精神创伤是否得到了治愈,同时能够看到这个人在心理有创伤或情感缺失时会失去灵活应对的能力。

  当回顾你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时,你也许会发现,其中某些方面有助于你理解早期的家庭生活对你的成长造成的影响。研究证明,获得安全型依恋是非常有可能的。只要我们从认识自我做起,就能一步步地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朝着安全型依恋不断努力,能让你和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拥有安全型依恋对各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重要,越早建立越好。但是,我遇到过一些人,甚至在他们90 岁的时候,都可以从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发展为安全型依恋,他们的生活变得更自由、充实、有益。学习如何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系这一点,无论何时开始都不晚。

  孙云晓:您提供了许多具体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我的理解是,与孩子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先接纳后引导,是这样吗?如您所说:“当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或感受时,不管我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做,但如果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我们并不认同时,也要先表示理解和接纳吗?

  西格尔:是的,接纳表示我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对他是什么样的人感兴趣,而不仅仅是我们认为他应该是怎样的。即使孩子犯错了,作为父母,我们仍要理解孩子。所以我想说“参与”是关键,我用英文单词PART(presence,acceptance, resonance, trust)进行了总结,我们首先要参与(presence),然后接纳(acceptance)我们的孩子,与其产生共鸣(resonance),感受他们的感受,最后才能建立信任(trust)。如此我们才能给予改正错误的建议,前提是我们已经成为具备PART四点的父母。

  孙云晓:您曾在《第七感》一书中,着重谈论了父母和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在您的长期临床观察中,何种家庭互动类型更易让人失控?失控是否都可以修复?修复结果是否有评定标准?

  西格尔:修复太重要了,是所有研究中最重要的且可在家中完成的课程。没有所谓的“完美教养”,但是我们有可靠的方法,即带着正确的动机和爱心去关心、照料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失控了,就需要做出修复,我们都是人,都有缺点,明确这一点对于避免自我憎恨非常有效。父母失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我憎恨,然后这种憎恨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是有害的互动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可以从失控中恢复,进而才能对关系进行修复。全脑教养,运用整合的力量

  孙云晓:您提到了让大脑慢慢发育成长的观点,大脑的发育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怎样的关系?父母是否可以根据大脑发育的情况来推知孩子的心理发育情况?

  西格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认为“心智”包含且根植于我们的社会关系中。基于这个理由,我们需要超越头骨范围内的大脑,要面向包含大脑的整个身体。我们需要看到儿童成长中的社交世界,他们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还生活在学校和邻里间的伙伴中。大脑的发育仅仅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基于我们对青少年发展的了解,有时,很多身体的变化、社交世界的变化也会以某种方式推动大脑的发育。大脑、人际关系和心智,它们其实是一体的。当然,这里存在一个事实,即理解大脑的发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改变。

  在25岁之前,人的大脑都不能算是发育成熟的,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不管孩子在学龄前多么聪明,他也不可能拥有10 岁孩子的大脑。大脑成熟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响,但是可以通常日常的养育来影响孩子的大脑整合程度。

  孙云晓:您在著作中提到,有一些教养方法从孩子10个月到10岁都适用,您是否总结过有多少这样的规律可遵循?

  西格尔:我们发现那些运用“全脑教养法”的家庭中,一些基础的步骤是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便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科学的视角,用科学武装的教育方法帮助培养儿童人生中的“整合”力量,这有助于培养强健的心智。整合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大有裨益,不论年龄大小。

  孙云晓:在全脑教养法中,您提到“发脾气也分层次”这个观点。在真正的相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发生争执时一般都很难冷静下来,或者掌握不好情绪表达的方式,很多人会把平时演练好的技巧置之脑后。到底该如何应对孩子发脾气呢?

  西格尔:发脾气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因为大脑分为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上层怒火”是一个孩子决定发脾气。他有意识地选择行动,按下按钮开始恐吓你,直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尽管他的表现很夸张,也在很诚恳地恳求,他仍然可以随时停止发火,比如在你满足他的要求或者提醒他会失去宝贵的特权的时候。

  对识别出“上层怒火”的父母来说,只有一种回应方式:不跟“恐怖分子”谈判。对于“上层怒火”,需要设置稳固的界限,明确地讨论什么行为恰当、什么行为不恰当。如果孩子仍不收敛,你就要说到做到。通过设置严格的界限,让孩子看到他的不恰当行为导致的后果,并学着去控制自己的冲动。只要你拒绝对孩子的“上层怒火”让步,不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你都将看到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因为“上层怒火”是蓄意的,当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仅没什么效果,而且还很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他就会停止使用这种策略。

  “下层怒火”则完全不同。此时,孩子变得心烦意乱,以至于根本无法使用上层大脑。对待“下层怒火”,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与孩子建立联结,帮助他们冷静下来。通常,爱抚和舒缓的语调就能做到。

  如果他错得离谱,有可能伤害到自己、他人或者破坏财产,你就要紧紧地抱住他,心平气和地说服他,将他拉离当时的情境。

  孙云晓: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运动改变大脑”一直是您重点强调的一个方法。通过运动可以再次联结上层大脑,为重新整合创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什么?有推荐的方案吗?

  西格尔:锻炼身体确实能促进大脑发育,这一点非常重要。参加运动(即使不是竞技性运动)会让儿童认可自己的身体,不再被批评或外界的评价所困扰。

  研究表明,当我们改变了身体状态(比如通过运动或者放松)的时候,就改变了情绪状态。试着保持微笑一分钟,这可以让你感觉更快乐;急促、浅层的呼吸往往伴随着焦虑,如果你做一个缓慢的深呼吸,就会感觉平静一些。父母可以和孩子尝试这些小练习,让孩子理解身体如何影响感受。

  下一次当你的孩子需要从暴躁情绪中安静下来或者需要重新获得控制感时,努力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对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尝试点新鲜玩意儿,来点小花招,让你们一起相处的时光更加愉快。

  孙云晓: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孩子的生存环境也已变成由现实生活和虚拟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互动方式已发生改变。人们由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变为独自面对电脑与网友交流。您是怎样看待互联网时代儿童的社交情况的?这种交往方式是否有利于儿童大脑和人格的发展?

  西格尔:大脑需要接受刺激以增长社交、情感神经回路,让自我与他人达成共识,而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正如您所提到的,互联网时代正缺乏这种面对面的时间,也改变了当代年轻人社交、情感学习的方式。我同样关注到,这一改变影响到的不仅是洞察力和同理心,还会波及自我调控的能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交际”方法,对保持大脑神经回路的激活和生长非常关键。

  孙云晓:在现今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感觉统合训练班,而感觉统合失调是困扰现代父母的重要问题。从您的研究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是否适合推广?

  西格尔:很多问题都可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在美国,这种疗法颇有争议,因为有些孩子通过治疗获得了不错的进步,但另外一些孩子可能诊断不出结果,或者治疗没有任何进展。但总的来说,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对有问题的孩子还是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孙云晓:在经历了重大刺激性事件后,很多人都会出现选择性遗忘(比如大地震后),这种应激反应是否会损伤大脑?同样,孩子在经历比较大的生活挫折后,比如人际交往受挫等,他们会说自己忘记了其中的某些细节,让父母的安抚工作变得难以进行,这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西格尔:儿童的创伤经历可以被抽离,不作为可接受的外显记忆。创伤本身可能也会制造压力,影响大脑功能,但是我认为抑制记忆加工本身应该不会伤害大脑。关键是心智要足够开放,那么便不需要阻挡任何事件进入记忆。创伤本身会刺激大脑中的海马体,这是大脑中负责学习的区域。因此,治疗创伤的手段之一,就是将挑战转化成学习的机会。

 

    本文由湛庐文化授权摘自《用心教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孩子教育 孩子创造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