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不能“唯我独尊”

  现在,您又面临新的挑战了。在孩子4-6岁这个年龄段,您得教会孩子不能“唯我独尊”!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茁壮成长、发展个性的同时,又学会节制、延迟乐趣和欲望的满足呢?

  首先,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应该根据他的优势、劣势和抗压性,抱以客观的期望。一旦孩子举止不当,您就应当实施策略,但要多与孩子沟通对话,而不是命令。巧妙的沟通对他来说也许更像一个“游戏”,在游戏中,你们双方都学到了生活的自律!

  反思角

  让表现不佳的孩子独自待在一边萝丝,3岁,从入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抗议方式:吐口水!这种态度绝不是父母所喜欢的。她还吐口水在奶奶身上,就因为奶奶不让她玩手机!萝丝知道奶奶很宠爱她,但这一次,奶奶却将她拦腰抱起带到房间的一个角落,面无表情地把她放在一个软垫上,这让她很吃惊。

  “你一个人待在这儿,想想你刚刚做了什么。”五分钟后,当爸妈听到女儿喊奶奶,说自己想好了,他们非常惊讶女儿的表现!随后,奶奶把萝丝从“反思角”领了出来。为了表明刚才的事已经顺利解决,奶奶还和萝丝打了一盘扑克。于是每当萝丝行为不当时,大人们就习惯性地用上这招。而对于萝丝来说,在她的“反思角”里,她也逐渐学会了自律。

  为了避免对孩子的调皮举动表现得过度关注,把孩子独自放在一边不失为一种完美方案。

  因为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震惊或激怒别人,这只会让他更想重复自己的行为。将孩子放在一边而不去注意他,让他自己找到安静下来的方式,这能改善他的不良举止。

  您可以这样与孩子沟通:

  ①告知:我不希望你碰这个。

  ②解释:因为这个东西易碎。

  ③准备:你听懂我的意思了吗?

  ④提醒:我得阻止你了。

  ⑤行动:我得把你独自放在一边了。

  我什么都要,现在就要!

  学会推迟对要求的满足

  路易,4岁,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有些要求能够很快得到满足,有一些则不能。有一天,他妈妈拒绝给他打开电视,他吼了起来:“你给我马上过来!”然后,妈妈没理会他的“命令”,他猛地冲向妈妈,朝她的小腿踢了一脚!路易完全失去了控制,这时需要家长做出坚决的反应。

  妈妈看着他的眼睛,简短地告诉他,一个小孩有权利生气,但是没有权利打人或命令父母。妈妈把他带到楼梯边,他必须坐在台阶上,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当路易的情绪平定下来,妈妈向他解释了“需要”和“欲求”之间的差别。如果他想尿尿,妈妈会立即过来帮他打开厕所门;如果他想跟妈妈玩耍,则必须等到妈妈有空闲的时候才行。

  现在,路易能够非常清楚地区分事情的紧急程度,也逐渐学会耐心地等待了。

  教会孩子区分紧急需要和欲求之间的差别是非常有用的。对于紧急的需要,父母会立即介入;而对于孩子的欲求,他们只有在认为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去满足。这样, 孩子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

  不行就是不行!

  清楚地表达禁令

  亚历克斯和克洛伊是一对5岁的龙凤胎,他们的爸爸在做一个巧克力蛋糕,同意他俩把融在锅底的巧克力吃掉。爸爸很了解他们的习性,提醒他们,如果没有把脸上的巧克力擦干净,就不能离开厨房,更不能在沙发上玩闹。

  否则,蛋糕烤好了也不给他们吃。但是,五分钟后,他们还是带着满脸的巧克力在沙发上蹦蹦跳跳!

  “ 不行就是不行, ” 爸爸严肃地说道,“你们没有蛋糕吃了。”亚历克斯和克洛伊非常愤怒,他们只喝到了一点可怜的酸奶,而没有吃到可口的蛋糕。晚上,事情平息了,克洛伊给妈妈讲白天发生的事情。对小姑娘来说,比惩罚本身更让她震惊的,是爸爸批评他们时的言语。她对妈妈说,当爸爸说出那句“不行就是不行”的时候,他们没法不按他说的去做!亚历克斯证实了她的话,还满怀崇拜地模仿爸爸当时严厉的口吻。这时,爸爸妈妈正在心里得意地偷笑呢!

  家长“ 说到做到”是让孩子理解禁令的关键。至于惩罚,如果太轻,则基本无效;如果太重,又往往让孩子产生报复心,还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被人排斥的坏孩子。

  请您记住这些经验:

  如果是第一次让孩子待在“反思角”,时间不要太久。只需几分钟他就能了解事情的进程:

  1. 我用手拉着你;

  2. 我要求你坐在远处,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3.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回来了,你就说出来。

  如果他坚决不肯接受独自待在那里,您也可以稍作变通,比如让他坐在小板凳上安静几秒钟。至少这可以让他明白父母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反思角”的环境不应让孩子感到羞辱,那里应该有一个舒适的座位,让孩子坐下来认真想一想,下次要怎样做,才不会再来这里。要注意的是,待在“反思角”的孩子常想用做鬼脸等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不要让他“得逞”。

  在这段时间内,他不应该有任何分心的机会。

  我们不建议把孩子关在他自己的卧室里,因为他可以在那儿玩耍,并会立刻忘掉这次被“隔离”的原因。他还可能会发脾气、破坏玩具等等,这样您又不得不出面干预,而他就又获得了您全部的注意力。

  当孩子表现不佳时,要以相同的方式和话语来进行管教。

  避免唠叨。一个坚决果断的“不行”比多次的警告对孩子更有效。

  与孩子划清界限

  对孩子来说,感到自己至关重要、在父母心目中地位很高,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但是,这个情结也会让孩子在心理和情感上过分依赖父母,甚至将爸爸妈妈占为己有。

  因此需要您来设定边界。这并不容易,但如果您能对孩子那些过分的“权力之争”予以适当的拒绝,就会得到相应的收获。曾经“滥用权力”的小孩将投入到分享与互助的快乐中,并且为自己感到骄傲!

  各归其位!

  “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冲突巴萨扎,5岁,现在是个十足的小跟屁虫,他随时随地跟在妈妈后面。相反,他与爸爸的矛盾却越来越大,看到爸爸“胆敢”和妈妈卿卿我我的时候,他还会气急败坏地打他几下。巴萨扎还认为自己和妈妈用嘴巴亲亲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时不时就对妈妈喊出“我深爱着你”这样的话。

  妈妈温和地安抚了这个羞怯的“小恋人”,但同时对他的些许举动做出调整。她依然欣赏和鼓励儿子对妈妈的爱,例如他在妈妈脸颊上留下的响亮的、大大的吻,或者在妈妈下班回家时激动地跳到她怀里,让她站都站不稳。至于“我深爱着你”这样的话,她告诉儿子最好留到他长大以后。然后,该由“情敌”爸爸来接力了,他和儿子做了几个属于男孩的有趣游戏。比如,一起做园艺……然后在花园的工具间后面尿尿,这可是妈妈严格禁止的!和爸爸一起做的这件“坏事”让父子俩言归于好,也让他对拥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爸爸感到骄傲!

  父母双方都要帮助孩子:妈妈要温和但坚定地拒绝孩子对她的过度依赖,爸爸则要缓和父子间的对抗,建立亲近的关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这是一对强大的父母,他们掌握着权威。

  不要用这种方式!

  滥用特权

  卡洛斯,5岁,非常喜欢和他2岁的妹妹莎拉玩“小长官”的游戏。他在房间里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然后学着爸爸的严肃口吻,要求妹妹独自整理玩具。他还在洗澡的时候饶有兴致地告诉妈妈他是怎样“帮助”妹妹洗手的。就这样,儿子的“颐指气使”和女儿的“斗争反抗”成为这个家庭中令父母不胜其烦的“主旋律”。妈妈发现,她在鼓励儿子“当好大哥哥”时所传达的信息,儿子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了不让儿子的坏习惯加重,并且改正他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妈妈教给卡洛斯用另一种方式扮演大哥哥的角色。由于卡洛斯喜欢替他人操心,他今后多了一项责任:要不就是晚上准备好第二天家庭早餐时要用的托盘,要不就是负责准备猫食。他选择了照料小猫,他很骄傲地完成这个任务,并且获得了表扬……重要的是,他的妹妹由于太小,显然没有执行这项任务的特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根据他个人的特点,而不是根据他在兄弟姊妹中的位置来对他进行评价。这很重要,因为这会让他了解到大孩子的特权并非在于让更小的孩子服从自己。

  不要这样说:

  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应该这样说:

  如果妹妹让你不高兴,可以告诉我。

  不要这样说:

  快去摆好餐具!

  应该这样说:

  去把餐具摆好吧,摆得漂亮点儿,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不要这样说:

  不要像婴儿一样,喝水时还发出声音。

  应该这样说:

  像大人一样喝水,给妹妹做个好榜样。

  这不是我的错!

  学会自己做决定

  尽管爸爸千叮咛万嘱咐,马提亚斯,6岁,和他的一个9岁的小伙伴儿,今天还是决定要像海盗一样“造反”,把其他小孩从秋千上赶下来。当爸爸闻讯赶到的时候,马提亚斯却说这不是他的错,还控诉是他的小伙伴儿强迫他扮演海盗的。

  爸爸不认同儿子的说法,这可不是一般性的错误,这回爸爸要采取些行动来捍卫他的教子原则了。他提醒马提亚斯,爸爸一向禁止他玩那些暴力游戏,只要马提亚斯做不到,他就会一直阻止他。另外,即使是同伴提议这样玩儿,马提亚斯也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是“不合群”的选择。然后,爸爸用一些简单有趣的例子,让儿子体会到拒绝“做傻事”是可以理直气壮的。例如,如果他的同伴让他去和小宝宝一起玩堆沙堆,或者和女孩们一起玩娃娃,他会答应吗?在大声说出“不会”的同时,马提亚斯也懂得了他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孩子必须清楚自己的选择会导致的后果: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或者懂得说“不”,因为这件事是被禁止的——这都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情。

  独立做出正确的选择会让孩子具备说“不”的能力,也会增加他的自信。

  妈妈保证!

  强化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罗曼娜,3岁,她的妈妈刚带着新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归来。妈妈很累,想睡个午觉。当她睡得正香的时候,这个小丫头就来让妈妈给她扎头发。“你真自私,你只为自己考虑!看,妈妈很累,如果你不对妈妈好点儿,她就会更辛苦的。”这时12岁的姐姐吼了起来,同时把妹妹拉出了卧室。

  妈妈并不赞同大姐姐的反应。她向罗曼娜保证说爸爸妈妈非常强大,不会因为孩子的打扰而生病。妈妈替罗曼娜说出了心里话:是不是很想单独拥有妈妈?是不是很想告诉妈妈自己很爱她?是不是很想表明自己也像小弟弟一样需要妈妈?罗曼娜回答了好几个小声的“是的”。在妈妈对她温柔地表达了自己的爱之后,她也同意接受妈妈的一个小小要求:独自在卧室里玩一会儿,给妈妈一点时间安静读报。小丫头玩得很好,这表明她理解妈妈刚才表达的意思了。

  家长对孩子抱怨自己多么忙碌,或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脆弱,通常会起反效果。因为往往是焦虑、不安全感和压力让孩子下意识地“表现不好”,试图吸引注意,来表明自己很重要。他们很需要父母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在家谁做主?

  家庭权威的分配

  弗兰克,4岁,是个十足狡猾的小淘气。他完全知道怎样应对妈妈强大的权威和爸爸平和的态度!他更喜欢和爸爸一起购物,因为爸爸总会给他买让他惊喜的小礼物……弗兰克把这一点小小的关爱看成是父母的义务。他对妈妈却越来越苛刻,如果妈妈拒绝给他买一件小东西,他就会嘀咕着说妈妈是“坏蛋”以及“我讨厌你”。爸妈清楚地告诉弗兰克,即使他们的性格不同,在生活中的地位也是一致的,包括权威!为了改变儿子的行为,他们还采取了相同的态度:购物时不会再有小礼物了。为了强调父母一致的态度,爸爸还让弗兰克在超市给妈妈选了一小束花。小男孩一回到家,就很开心地把花送给了妈妈,还为自己在超市时没向爸爸索要任何东西而感到骄傲。

  即使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父母也务必要团结起来,避免让孩子兀自揣摩到底谁的权威更多一些。告诉孩子两人随时准备帮助他端正行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懂得如何面对同样爱他、且彼此立场一致的父母了。

  如同生气和伤心一样,讨厌他人也是一种消极情绪。父母的介入对于帮助孩子走出这种状态是非常有用的。请您记住这些经验:发现爸爸的不同面,能帮助男孩塑造他的男性特征;同理,发现妈妈的不同面,有助于女孩塑造女性特征。鼓励男人与男孩之间或女人与女孩之间的小默契,会加深这种情感!

  一个任性的孩子总会比一个容易相处的孩子获得更多关注。所以家长应该为家中每一个孩子公平地分配游戏时间。

  最好在孩子们玩得井然有序时就及时予以表扬,而不要等到他们闹出状况时才介入其中。

  改善惩罚方式。让犯了错误的孩子去花园里捡一篮松果,好过禁止孩子看电视。前者让他开心,后

  者让他恼怒。

  给孩子明确一些规矩,同时,当孩子在很多事情上表现良好时,也要表扬他们,比如在动画片结束的时候关掉电视,把饼干的包装袋扔进垃圾桶。

  为了不让大一点的孩子滥用权威,要向他表明他在拥有一些“权力”的同时,也对弟弟妹妹负有一些责任;另外还要给他在卧室里留一个书柜,用来存放那些他不想与人分享的玩具。这些玩具由他自己负责整理。

  如果孩子想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发表意见,这是很好的现象,但要避免给予孩子过多的权力,不要什么事情都征询他的意见,比如新生弟弟的名字,或度假目的地....

 

    本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授权摘自《蒙台梭利全面育儿教典》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父母权威 家庭教育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