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屋顶下面都有秘密,面对孩子好奇的眼睛,你该怎么办?
家里的秘密
4~7岁的孩子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在家里东找找、西看看,也许,包得紧紧的“秘密”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发现:
☆爸爸曾经离过婚,在另外的地方还有一个孩子;
☆妈妈瞒着爸爸藏了私房钱;
☆奶奶正在生病,可能很快就会去世;
☆爸爸妈妈小时候受过处分……
这些秘密,如果孩子没有发现,你会主动告诉他吗?如果孩子发现了,你又该怎样对他们解释?
保密?不保密?
专家提醒:孩子往往不能理解、更不能承受父母的秘密,所以,父母在道出秘密以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要知道:极端保密的家庭往往很压抑,但同时,让年幼的孩子知道太多他们无法理解的负面的秘密,也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判断的标准是:这个秘密和孩子有关吗?如果与孩子自身健康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那它就是属于父母的隐私,不必告诉孩子;至于那些和孩子有关的秘密,则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巧妙”地告诉孩子。
有一位母亲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子宫颈病变,她认为6岁的女儿不该知道这些,因此隐瞒了病情,但是她的忧虑却情不自禁地流露了出来,女儿感觉到了妈妈的忧郁,因此变得孤僻、焦虑。
专家建议这位妈妈告诉女儿真相,但是不需要说明具体的病情细节,还要用乐观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的病可以治好,妈妈会好起来的!”这样一来,女儿就不会整天焦虑不安了。
事实上,4~7岁的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与其让孩子惶惑不安,不如解开他心中的疑虑。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秘密”
当孩子得了不容易治好的病,该不该告诉他呢?
专家认为:和孩子自身健康有关的秘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告诉孩子。
专家说:“当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常常去医院的时候,他们会编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常常比真实的病情更可怕,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女孩在14岁之前一直不知道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当她最终得知真相后,反而宽下心来。她对父母说:“我多希望你们能在十年前告诉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身体有了大麻烦,但一直想象不出那是什么,现在我至少明白了:一切不像我小时候想象得那么可怕。”
关于孩子的疾病,你可以等到孩子三、四岁后时再解释。谈话可以从“宝宝为什么要去医院”开始,也可以从孩子喜欢的童话开始,你可以用自然的语气假设说,童话中的小主人公昨天去医院了,原来,他得了一种病……刚开始,你告诉孩子一个大概就可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告诉他其他细节。
其他可以告诉孩子的“秘密”包括:
△父母在前一次婚姻有其他子女。哪怕两个家庭之间没什么联系,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有兄弟姐妹,请尽可能简单、诚实地解释这种关系。
△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精神病等困扰孩子的疾病。
△父母离婚。
△家人去世。
透露秘密小窍门
▲放松些
好奇的孩子不仅想知道“秘密”的内容,也很注意内容你说出“秘密”时的语气、表情。所以,父母应该尽可能放轻松些,自信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要记得安抚你的孩子,别让他紧张不安。
▲找个“最佳时机”
不要冲动地脱口说出“秘密”,要努力找一个“好时机”,比如全家都在一起的周末、晚饭后、睡觉前。最好找一个自然的话题开始。如果你的孩子突然问起一个很难回答的“秘密”,你应尽可能拖延时间,直到找到合适的时间、地点再向他解释。
▲需要透露所有细节吗?
过多的细节会让年幼的孩子不知所措。比如,你想告诉孩子爸爸减薪了,家里的钱不够用,必须节俭度日。这时,你不必给孩子看工资单,只要说:“我们今年没有那么多钱去杭州旅行,但是我们还可以去有趣的动物园或者去海洋馆。”然后你不妨观察孩子还有什么问题——你什么都不要多说,只要鼓励孩子提问就可以了。
▲察言观色
父母要细心观察:你的孩子知道了秘密以后有什么表现?有些孩子会忧心忡忡,一声不响好像在“想事”,这样的孩子承受能力较弱;另一些孩子会大声说出心里的疑问,这样的孩子承受能力较强。
你可以在事先有意泄露一个小秘密,来测试一下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孩子的承受能力不错,那么,你可以多告诉他一些真相;反之,则应该尽可能乐观、委婉地说出“秘密”。
▲孩子不可能保密
不要告诉孩子这件事情是“秘密”,不许他告诉其他人,这样发而会“引诱”好奇的孩子到处当“小喇叭”;相反,你可以说这是非常特别的事,是“隐私”,是只能在家里说的事情;但是如果他非常想说,可以告诉一个最亲近的朋友。最后,一定要记住:如果这个秘密对家里的其他人有“危害”,决不能泄漏,那么最好不要告诉7岁以下的孩子。
因为保守秘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沈依嘉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