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并不追求系统知识的灌输和学习。
不要把让孩子提前入学、将来跳级作为早教的目标,而要把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作为目标。
早教都教会了,以后怎么办?
家:罗老师,我现在相信早期教育的巨大作用,但有一个问题令人担忧。
罗:什么问题令你担忧?
家:我现在给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将来怎么办?
罗:能否具体解释一下,你说的“将来怎么办”是什么意思?
家:可以。我们那儿的小学,不收6岁半以前的孩子,就算在孩子进了小学之后,一般情况下学校也不会让他跳级。我现在给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他什么都学会了(许多家长几乎都是这样说--笔者注),可是将来既不能提前上学,又不能跳级;等到以后进了学校,面对那些都已经会了的功课,那时他学习可能不会专心,这样不是更不好吗?或许他还会骄傲。
罗:怎么理解你说的孩子“都会了”?
家:我指的是应付小学的语文、数学这些基本课。
罗:好像小学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教学吧?
家:(沉默)
罗:好啦,我们今天不讨论小学教育。我明白你提的问题了,你提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许多家长都问过这个问题,下面我先分3点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你先权衡一下,哪方面更重要。如果你现在不实施早期教育,孩子的大脑不能被充分开发--这仅是早期教育意义的一部分,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错过了这个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有些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你说的孩子将来“可能”会不专心学习,“或许”会骄傲,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即便是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说服教育或其他的教育手段来解决。
第二,我们现在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并不追求系统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这还需要通过中小学来完成。为了避免你说的孩子“将来都会了”而又如何如何的情况出现,我们在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时候,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调整,把一些孩子的心理、生理或体能一时不能适应的项目往后挪。比如说,我们教孩子认字,而不要求他同时学会写,那么他将来上小学,还得学写字;我们有些家庭,只是教孩子把字读准,但并不教汉语拼音,将来孩子上了小学,还是有事可做。
第三,这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我们不要把让孩子提前入学、将来跳级作为目标,而要把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作为目标。孩子的素质提高了,能力强了,将来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就会比较轻松--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一些项目的训练。我这样说,你能理解吗?
家:这3点我都听明白了。
第一点是不要放弃更为重要的早期教育。第二点是早教安排要合理。对第三点,我想问一句,您说孩子素质提高了,到时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一些项目的训练,我想问,您个人是否赞同某些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又确实比较优秀的孩子提前入学或跳级呢?要知道,早期教育所宣传的一些孩子好多都是提前入学的,有一些还跳了级,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家长特别振奋。
罗: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我真不愿意简单地回答你“赞同”或“不赞同”--我怕对你造成误导。对这个问题,我能多说几句吗?
家:那当然更好。
罗:以往的某些宣传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以后我们找机会再谈,现在我们只探讨你提出的关于孩子提前入学或跳级的问题,行吗?
家:行。
罗:其实,个别孩子跳跃太快,一个人处在一个普遍比他大好几岁的同学的环境里,有利有弊,甚至弊还大于利。如果没有“大环境适宜”这个前提条件,我不希望孩子提前入学和以后出现跳级。这里所说的对个别孩子的“大环境适宜”,就是说至少有一个班的孩子都跟他(她)差不多大,像中科大少年班和原北京八中的儿童中学生班(这两年我不知道北京八中是否还在办这个班--笔者注)那样,整个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比较整齐。如果没有这样的大环境,我认为最好不要让孩子提前入学或跳级。
家: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大环境,对于个别跳跃太快的孩子而言,弊在何处?
罗:我见过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本来都是很优秀的,由于跳跃太快,学业负担重了,压力也就大了,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他们小,一般都是接受保护、接受关心比较多的,可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某些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抑制。由于他们小,一般都不可能当班干部,他们的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就缺乏锻炼的机会。当然问题还有一些,但我不想多说了,这些孩子自己也为此而苦恼。
家:谢谢您的解释,请继续接着您刚才的话说下去吧。
罗:我还想讲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有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识了几个字,会做几道算术题,就可以上小学了。他们有的跟我要求,能不能帮他们到学校说一下,让他们的孩子提前上小学。我为此事曾找过一个地方教育局的领导同志,跟他反映过。这位教育局的领导同志对我说:“许多家长都跟我反映了这个问题,而事实上我们去调查,发现那些孩子上小学还是缺乏一些条件;如果真有适合入学但年龄又比较小的孩子,我们教育局会跟学校商量一个考核办法,来吸收这样的孩子。”看来,某些家长的意愿和现实还是有距离的。
家:对于您刚才讲的这段话,有些地方我还要想一想。您说有些家长自以为孩子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但其实还是不符合小学的要求,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吗?主要在哪些方面不合要求?
罗:真有这样的事。曾经有一所小学,收了一个4岁的孩子入学,过了几年的时间,这个孩子顺利毕业了。后来,当地教育局认为这所小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于是同意这所小学可以继续招收这样低龄的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局给这所小学开了绿灯。但是,我后来听这所小学的校长讲,他们学校以后断断续续地又招收了3个四五岁的孩子;但这几个小孩后来的发展情况,据校长说“都不理想”。
家:怎么不理想呢?存在哪些问题?
罗:据反映,这几个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行,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第二,校长说他们“跛腿”,说他们有的进校以后学语文还马马虎虎,但数学跟不上;有的后来数学成绩上去了,作文又不行了(作文不仅需要语文知识,还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笔者注)。当然,我不一定完全同意这所学校对这几个低龄孩子的培养模式,他们用对待一般小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这几个孩子,在我看来就值得讨论。如果这所学校有一个对这几个孩子适宜的大环境,也就是前面讲的至少有几十个同样低龄的孩子组建的一个班,那么许多问题就不再存在,或者说就可以促使学校选择新的培养模式。
家: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多招一些这样的孩子来组建一个班?
罗:在一块地方有这么多这样的孩子吗?
家:(沉默)
罗:当然,现在承担九年义务教学的主要机构--小学,也要改革,包括它的招生办法和招生标准,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对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实的认可。
家:看来还得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早期教育。
罗:对,这只是一方面。我们各位家长,各个幼儿园、亲子园的园长和老师还得做出成绩,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儿童来造成一种新的“现实”,对现在的中小学进行一种冲击,使得整个教育系统更上一层楼。学制要缩短,教育要改革,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文/罗耀先(著名早教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