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农夫一言不发,到了地头,农夫才在黄喜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棒些。”黄喜很奇怪,问他为何这么小声说话?农夫回答:“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真棒,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
农夫的话颇令黄喜和今天的我深思。近日,同事对我说,她女儿拿回一张生日卡,是我女儿楠楠送给她的。我很纳闷,楠楠并没有向我要钱买卡呀,莫非她自做主张拿了我们的钱?
回到家,我把这事告诉丈夫,并希望他和我一起让女儿“老实交代”。没想到他说:“你甭管了,这事交给我吧。”接着,他悄悄地留了一张纸条给女儿:“孩子,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都比钱要重要,例如诚实……”
几天后,女儿给爸爸留了张纸条:“爸爸,我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随后,女儿向我们承认了她的错误。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妨学学农夫评价牛那样的不事声张,效果可能会更好。
文/唐秀君
快乐的盒子
文/罗 西
克林顿还没出生,父亲就因车祸去世。那年,他妈妈弗吉妮亚刚刚23岁,虽然命运坎坷,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但她一直保持着快乐的性格。因为,她在头脑里“建构”了一个密封的盒子,把爱、友谊、赞誉等快乐的东西放进去,把消极、悲观、沉闷的东西锁到外面……她教育克林顿,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好心情,没有其他财富可以陪伴自己一生。
凭着这个“盒子”,作为美国第42、43任总统的克林顿,虽然在成长和从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足以将他打倒的事情,但他仍旧坚强,面带微笑地应对。
2001年秋天,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刚开始,英国人似乎不太愿意接受她,其实,在克林顿任总统后,她一直都没有过上安静生活,总是在伤害与尴尬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不过,她仍在微笑,她说,“父亲教我一分为二地看事情,去寻找生活的亮点,这是种快乐的能力。”
只给他洗一只鞋
文/李 雪
在朋友家闲坐,无意中我发现朋友为孩子洗鞋时只洗一只。朋友解释说,这是他创造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整洁,自己动手将另外一只鞋也洗干净。这位父亲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并在教育方法上加入了幽默的色彩,不是强迫,而是积极地引导。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愿而不停地唠叨,实在不见效果就拿起棍棒,并伴以讽刺和挖苦的语言。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也得不到完善,其内心世界常与外部世界发生冲突,显得处处与周围环境不适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试试给他洗一只鞋,也许用不着棍棒和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