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正文

 一个神童的培养手记 (8)
 2005年12月27日 02:33 《中国家长教子书》

  很多父母在有意无意之间都误解或错用了爱,“他要补习我让他补习,他要买东西我给他钱,每个月每个礼拜天我都给他一两千块,难道说我还不爱他吗?”错了,这不是爱!

  我不认为两代之间应该有代沟。

  对于父母和儿女相处的感情问题,在我的感觉里,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传统的中国父母”,也就是说非常强调“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在他们的眼里只有父母的尊严以及法律的、道德的、传统的……一切的责任,就是忽略了“感情”。

  我们上一代的观念认为:“父亲的话都是对的,你必须照着父亲的话做!”完全忽略孩子的性格、兴趣、个性、喜好。由于今天思想的开放,小孩并不完全认为父母亲的话是对的(某些时候),于是便产生了代沟。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

  父亲是标准的士大夫思想者,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孩子只要读书就好,要是功课稍差了一点,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你没有给我某某家挣面子?”“你让爸爸在别人面前不能做人!”“你就会给祖宗丢面子!”……似乎是要求下一代非要衣锦还乡来满足上一代的虚荣心不可。

  愈是如此,小孩子愈容易反抗,他认为你这样的想法并不一定完全对:我为什么要替你挣面子呢?我自己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一定要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

  举个实际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太太在小孩上中学的时候到美国去了,把孩子留在国内。结果才去不久,小孩的功课就开始退步,性格也慢慢变得郁郁寡欢,好像时时刻刻心情都很沉重的样子。高中联考到了,好不容易才蒙上了一个学校,却又不好好念,没过多久就被学校记满三次大过,来个留校察看。这时候,他的母亲才觉得事态严重,慌了手脚,急急忙忙地从美国赶回来。

  可是,该怎么办呢?他们曾经征询过我的意见,我很直率地告诉他:

  “来不及了,你现在想什么办法都没有用了!”

  “为什么?”

  “当他最需要爱的时候,你们没有给他,现在他都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更何况长期在外面游荡,已经变成他的一种习惯,变成他精神上发泄的一种方式,你现在即使想给他爱也来不及了!”

  “难道就无法挽回了吗?”

  “要想挽回还是只有一个方法——爱!”

  “怎么去爱呢?”

  很多父母在有意无意之间都误解或错用了爱,就像我这朋友说的:“他要补习我让他补习,他要买东西我给他钱,每个月每个礼拜我都给他一两千块,难道说我还不爱他吗?”

  错了!这不是爱,这只能满足他一时的物质享受,哪算得上是爱呢!真正的爱应该是去关怀他、帮助他、引导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些岂是金钱所能替代得了的!

  当时我就仔细地分析过这个问题。

  我说,读中学的小孩——也就是十四五岁的小孩,生理的发育已接近青春期,这时候他们有太多的欲望,同时也有太多的精力需要发泄,尤其在情感上更需要慰藉。

  譬如他在放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像一棵大树倒了或一个小车祸等,他会很急切地想回家告诉妈妈。但是当踏进家门时,妈妈却不在,整个家空空荡荡的,第一盆冷水已经浇在头上了,他会觉得若有所失,更何况妈妈到美国去了,你要他向谁去讲?

  他的感情冲动、感情经验无处发泄,怎么办呢?他必须找朋友、找同学发泄!危机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如果他的同学的情形也跟他一样,他们没有地方发泄,你说他们会不会去抽烟、打弹子、交女朋友呢?再下去就是青少年的社会问题了。

  所以,在教育上父母的责任太大了,比较起来学校方面的责任反而要小。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滋事、打架、被学校记过,甚至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时,爸妈常用责备的口吻:“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看别人家孩子有多好!”“人家用功读书,你却每天鬼混,科科都不及格!”“爸妈哪一点不爱你,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你还要怎么样?”

  可是,这类父母却没有自我反省:“当孩子最需要爱的时候,我们在哪里呢?”你尽心照顾过他吗?你真正帮助过他吗?金钱、物质能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吗?他真正需要的是你们的关怀呀!

  为什么我如此重视下一代,甚至拒绝所有的社交活动?就是因为我想让孩子得到最完整的爱,这爱决不是金钱物质的,而是成长中的小孩子最需要的“关怀”!我想,王乃庆既然拥有这么高的智慧,我希望他在心智上也能够获得正常而平衡的发展,这对他将来是否成功也许有一点帮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关键字:家庭教育  神童  智商  兴趣  生活教育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06,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