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究竟住在什么地方──人脑才是思维的器官──颅相说:人的各种精神特质都在颅骨的外形上反映出来──脑重说:崐脑重与人的智能成正比──比重说:脑重与体重之比才能衡量聪明与否──沟回说:沟回决定人的智能──突触说:突触的崐众寡决定智能的高下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理解自己身体的结构和机能,对自己的记忆、思维、想象、睡眠、崐觉醒以及做梦等生理和心理现象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有
一种特殊的东西──灵魂在起作用。灵魂在人出生时就居住在身体里崐面,控制着人的各种活动,睡眠时灵魂就暂时走出人体,做梦便是灵魂走出人体外的云游,灵魂回来时人就觉醒了,而人死崐时灵魂便永远离开了人体。开始他们认为灵魂可能是气息,因为他们看到人生时有呼吸,死时呼吸就停止了。接着他们又慢崐慢发现灵魂可能是心脏,或者住在心脏,因为当心脏停止跳动时,呼吸也就没有了。直到最后他们才发现灵魂同大脑的关系,崐这时灵魂也就被更进一步地认识为智能并被智能所代替!
古代的中国人、印度人和埃及人都没有认识到大脑和智能之间的关系,相反却认为心脏是决定人智慧乃至于人的本性的崐中枢 或核心,只有古希腊人首先猜想到了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同智能存在关系。希波克拉底根据医疗实践的观察,提出脑崐是精神活动的器官,认为人的一切感觉和情感都是由脑产生的:“由于脑,我们思维,理解,看见,听见,知道丑和美,善崐和恶,适意和不适意”。柏拉图认为提出推理的功能是在头部,脑能记录经验和印象;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精神以某种方式与崐心脏联系,而脑是用于冷却血液的。在他们之后,赫罗菲勒斯提出了人的许多高级运动是和脑的表面褶皱有关这个天才般的崐猜想,可惜正象卢克莱修对原子的天才猜想一样,他的结论沉睡了2000多年!
直到19世纪初,随着对脑的解剖结构的逐渐认识,生理学家开始对大脑进行切除与刺激的研究。德国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崐家弗朗茨·哥尔,发现脑的某些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失去一些特殊功能,他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对脑的每个部位的崐特殊功能进行定位,并仔细地画出脑的表面图,由此便产生了颅相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人的各种精神特质都在脑子里占有一崐定的位置,而脑的某一部分发达与否都会在颅骨的外形上反映出来,因而可以通过检查颅骨来判定人的智力和品性等特征。崐例如,他看到聪明人的额部隆起,就把这个部位定为“智慧”;看到某些小偷的耳前上方有一处较为突起,就把这个部位定崐为“贪得”等等……,由于解释荒谬,充满了迷信色彩,自然遭到科学界的反对,但因此也促使了科学家们对脑进行更深入崐的研究。
接着,人类学家、生物学家猜测脑重可能与人的智能成正比,认为动物越发展、越进化,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崐就越好;动物越高等,脑就越重、越大。因为这种脑组织上的进化和发展是为了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
例如,哺乳类动物的鼠、猫、狗、猴的脑要比人的脑小得多轻得多;人类发展史也告诉人们,大约7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崐的脑重为500克,50万年前的爪哇猿人的脑重为900克;孩子小时脑子小,因此比不上脑子大的成人聪明;一些有智力障碍的崐人,死后的解剖也告诉人们他们的大脑要比正常的大脑轻……
但是,科学家们很快发现智能与脑重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鲸的脑重为9200克,象的脑重为4200克,远远超过人崐类男子平均脑重的1350~1400克,女子平均脑重的1200~1250克;而距今大约10万年以前的尼安德特人的脑重也高于现代人崐为1500克,显然都不能认为它们比现代人聪明!
再说,人类自身个体的事实也同样说明了以脑重衡量智力的不合适性,屠格涅夫的脑重有2012克,席勒的脑重为1580克,崐但丁的脑重为1420克,夏目漱石的脑重为1400克,而法朗士的脑重只有1017克,同样都是举世瞩目的大文学家,如果依脑重崐衡量其成就,岂不是同以身高、以相貌、以衣服衡量其才华一样滑稽不堪吗?
显然,用脑重去判断人的聪明才智的高低不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于是,科学家们又设想出以脑重与体重之比来作为衡量聪明与否的新方法来,但其结果也被很快否定。因为照此指标衡崐量,黑猩猩的比值最高为1/20,鸟为其次为1/34,鼠为第三为1/36,而人却落在他们之后为1/38……
那么,在生物的进化中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大脑决定智能的发展水平呢?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又更深入一步地提出,是大脑里的沟回决定人的智能!
因为在解剖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大脑有许多沟裂,将大脑分成许多部位。因此其表面很不平整;而当他们把鼠、崐兔的脑打开时,却发现它们的脑非常平整,猴脑虽然也有沟回,但无法同人脑相比。沟回的出现是动物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崐生物学家甚至将沟回的有无作为划分脑的发展水平的标准:有沟回的称为回脑,无沟回的称为无回脑。高等哺乳动物便是有崐回脑,低等哺乳动物则是无回脑。
但是这种沟回说又遇到了挑战!当人们打开海豚的大脑时,发现海豚脑上的沟回比人脑还要多得多。尽管海豚的确聪明,崐但无论如何还要靠人训练才能表演出那些令人难忘的节目……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这样呈螺旋似状态前进,一个猜想被否定了,另一个猜想又被提出,这样一步一步地将问题的研崐究引向深入!
在上述“颅相说”、“脑重说”、“比重说”、“沟回说”的基础上,目前,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更深入细致一层的“突崐触说”。即认为是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众寡决定了一个人的智能高低!
现代脑科学发现,大脑皮层是由许许多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就象一棵小树,分枝状崐的树冠部分有许多树状突起,叫做“树突”。树突象灌木丛那样围绕着细胞体,树突的表面积很大,约占神经元总表面积的崐80%。而长长的树干和树根,叫做“轴突”,又称“神经纤维”,它们的末端分布于其他组织中,形成各种神经末稍。轴突崐细而长,一个神经元上有一条,根据有无髓鞘,轴突又分为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髓鞘类似于我们日常见到的电线外面崐的绝缘橡皮,也是起绝缘作用,以便可以让神经冲动在纤维中传递。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并不是互相联结的,而是象平行线那样中间隔着一条间隙。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邻接的部位叫“崐突触”,人们之所以能学习,靠的正是这些微小但却庞大众多的突触的传递!
那么,在这个层面里人类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
科学实验已经发现,人在思维时,信息的主要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崐这时候,前一个神经元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新的神经冲动,象崐接力赛似的把信息传递过去,突触越多,传递信息的能力越强,脑细胞之间建立网络范围就越大,通路就越多,脑的机能就崐越发达,人的智能也就越高……
这就是目前人类对大脑认识的“突触说”。
应该说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历史也不过一百余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有一批又一批关于脑科学的崐最新研究成果出现。我们说人类对脑的研究决不能等同于心脏、肝、阑尾等其它人体器官的研究,这些器官的研究不过为人崐类治疗其疾病提供根据,而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则是为了探讨是什么决定人的智能,人类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变得更聪明?而崐对于我们更多的人来说,大脑是如何工作的那是科学家们的事,而我们则只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自己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