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头三年是大脑配线时期──组装差的大脑难以有好效果──留级不能解决286大脑与586大脑之间的差距──只有崐深刻的记忆敏感才有深刻的创造力──本田的“摩托车狂”和卡帕布兰卡的处女局──记忆也是儿时训练而非遗传的结果。
为什么在三岁以下的智商测试无甚意义,或者说变化太大,那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还处在组装阶段,只有在组装崐好之后,你才能说组装的是小汽车还是拖拉机,是高层
建筑还是平顶瓦房,是黑白电视机还是彩色电视机,是286电脑还是崐586电脑,而在组装完成之前,你是无法断定的,因为这个决定权掌握在组装者──母亲的手里。
井深大曾将人脑的头三年同电脑的组装作比较,认为人生的头三年是大脑的组装配线工作。因为在开始,脑细胞纯粹是崐自然状态,因此不能发挥作用,从大脑的显微镜照片上可以看出,婴儿出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智力的发展,逐渐出现崐连接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桥梁一样的突触,只有众多的细胞互相拉起手来,才能处理外界的信息,才能表现出头脑的特有作崐用,井深大认为这和电脑的晶体管是一个原理,每个单独的晶体管没有任何作用,只有把它们用配线连接起来,才能发挥电崐脑的机能。
这些脑细胞的连接,即电脑的晶体管和晶体管之间的配线迅速形成的时期,正好相当于0~3 岁这一时期,而且其配线崐工程的70~80%都在三岁以前完成,随着大脑配线的形成,脑的重量也在增加。半岁时,婴儿的脑重是出生时的两倍,3 岁崐时可增加至成人的80%。
将从外界捕捉来的刺激加以图案化和记忆,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在3 岁以前成形的,如果3 岁以前形成崐的主机部分质量差,3 岁以后任凭怎么训练“使用方法”也无济于事,一台淘汰电脑,配以版本很低的软件,其操作方法再崐巧妙,也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但是这并不是说,3 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就不发育了,事实上思考、意志、创造、情操等高层次的东西是在3 岁以后完成崐的,从3 岁以后,大脑其它部分的“配线”也告开始,四岁以后开始“配线”的是大脑前侧的额叶,3 岁以前形成的则是大崐脑后侧的“配线”,3 岁以前和3 岁以后的区别,如果用电脑来比喻,3 岁前的则相当于机械的主体部分,3 岁后的则是软崐件部分,即操纵主机的部分。
当我们理解孩子的大脑,人的大脑是组装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很多问题。
比如,让孩子留级是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家长常常采用的办法。但是通过这种办法最终让孩子好起来的似乎极少,为崐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在于父母在让孩子留级时的前提是值得怀疑的,这个前提便是我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聪明,崐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因为基础没有打好跟不上这一班,他们认为放在后一个班次便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事实上不久学习崐成绩又跟不上,因此许多父母后悔说不该将孩子留级,因为孩子学过的东西不愿再学,把习惯养坏了。
其实孩子的真实情况父母根本没有想到,他的孩子学习能力本身就比其它的孩子差,别的孩子是小汽车,而他的孩子大崐脑则是拖拉机,你是将拖拉机同小汽车放在一起赛跑。当你的孩子和那些小汽车一起赛跑时,不多久自然就被远远地甩下了,崐可是你没想到车子本身的问题,而只想到是驾驶的问题,于是放弃同这个级次的比赛,留一级,转到同下一批的小汽车比赛,崐尽管这时下一批的小汽车还没有起动,你就已经跑了很远的距离,你似乎可以是优胜者了,但是事实却不然,后面的小汽车崐越来越近,最终超你而去,而你又只好留级,最终成为社会的落伍者……
如果你也是小汽车,你充其量同你同龄的人拉下一段距离,而同整个社会不会拉下距离,但是你如果是拖拉机,那么你崐则同整个社会拉下距离,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孩子其实相当于弱智,怎么可以同正常甚至超常的孩子并肩齐跑呢?
只有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种现象,你才终于猜想可能是这种实质性的区别,这时你才会说,自己的孩子“先天”崐就比别的孩子差,其实你却始终没有懂得,这“先天”就是人生的头三年,这人生的头三年便是造成孩子终生遗憾的“先天”崐,所谓“先天”的概念竟然只是这“三年”的概念。
再如,无论是老师、领导,还是一个普通的同事,我们常常发现我们身旁的一些人“笨”,这种“笨脑袋”常象漏斗脑崐袋一样,说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下来,而这种遗忘又不是那种天才似的因为某一方面的痴迷而导致的其他方面的遗忘,而完全崐是一种带有弱智式的“笨”,这种情况的造成也正是儿时没有注意大脑组装的结果。
但是,这三年还不仅仅是配线,是组装主机,而且还是同功能开发软件配置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大脑的组装是同功崐能开发同时进行的。
进行功能开发的典型表现便是形成记忆敏感,敏感期便是这种记忆印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除此之外,我们更多的崐还是通过眼、耳、鼻、舌、皮肤这些感觉器官向大脑输送信息,这些信息有的轻微,有的沉重,沉重的信息便慢慢形成结核,崐只要遇到类似信息,这种结核便如同吸铁石一样将其吸附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记忆敏感。
这种记忆敏感越小越容易形成,越大就越难形成,因为这时的大脑已经被挤占充满,即使是一件新鲜事件,大脑也会将崐其归入旧类。正所谓“猎人进山只见禽兽,药农进山只见药草”,之所以有这种不同的看法,就在于儿时形成的这种不同的崐记忆敏感。
当记忆敏感形成后,与之相关的事情便不知不觉地吸收了,随着信息接收量的增加,大脑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在增强,这崐些记忆的东西在大脑的潜意识里不断进行发酵、配套,最终变成创造力。只有深刻的记忆敏感才有深刻的创造力,那些有大崐创造力的人,只在记忆敏感的领域表现出来,而在其他领域有的甚至还极为糟糕。拿破仑、达尔文、普希金、爱迪生、爱因崐斯坦、邓肯、邱吉尔、毕加索等等都是如此。
日本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曾这样回答他喜爱摩托车的原因:“过去没有电动马达,碾米的时候只好用石油发动崐机,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个碾房,我对叭叭作响的发动机很感兴趣,让祖父背着我去看。据说祖父一不带我去我崐就发脾气,哭声惊动四邻,弄得祖父没办法,就整天背我去看。到了后来,发动机的响声在我变得象摇篮曲一样动听,排出崐的油臭使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依恋。这中间也许潜在着后来使我成为‘摩托车狂’的原因。”
世界棋坛著名国际象棋天才、古巴选手卡帕布兰卡,曾这样记述他4 岁初学下棋时的一段传奇经历:“……第三天,我崐仍在一旁观棋,我的父亲当时还是一个未入门的棋手,把他的马从一个白格移到另一个白格……,他后来赢了,但我说他耍崐了诡计,并指给他看他错在哪里。父亲反唇相讥道:‘你懂什么!’我说:‘我可以嬴你。’‘你吹牛,’父亲说,‘你连崐棋子应该放在哪里都不知道。’于是我便同父亲杀了一盘,结果我赢了,这就是我的处女局。”
应该说人在4 岁前的记忆是很难回忆得十分准确的,卡帕布兰卡说他只用了三天时间看大人下棋就把他父亲杀败了,也崐许并不十分可信,可能是在后来家人帮助下的记忆。但是尽管如此,我猜想他的父亲一定是个国际象棋的热烈爱好者,正是崐在这种不知不觉的习育下,他不仅了解了棋子活动的特点,掌握了弈棋的正确法则,甚至形成了这样的直觉:马每跳一步,崐棋格的颜色一定会起变化。
纵览古今,几乎所有杰出人物都有着这种良好的记忆敏感。拿破仑是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但是却是一个天才的组织家,崐他的记忆敏感在于人际组织,他曾有句名言:“没有记忆力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传说他能记住自己部下所有军崐人的面容和姓名,并且比任何人都能清楚地记住正在战斗的部队的移动和位置。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他的几乎所有课目崐除数学外都很差,拿破仑的所做所为正应了这样一句格言:什么地方没有兴趣,什么地方就没有记忆!
正如植物的根具有趋肥性一样,当人的大脑中形成这种记忆敏感后,在无意识中就会吸收大量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崐更为突出的直觉。几乎所有杰出人物,他们的成功不只来自刻苦的钻研,还来自于他们对此项内容极其良好的直觉,正如卡崐帕布兰卡的马每跳一步棋格的颜色一定会起变化一样,而这种直觉同他幼年期所受的训练极其有关。这种直觉在体育上常用崐球感、水感、棋感来表示,那些有良好直觉的运动员是最好的运动员,是最可能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人物传记时发现,那些经过早期识字的人物,记忆力常都较好甚至极好,例如,沈从文四岁时由崐母亲教识字,他后来自语说“记忆力从小又似乎特别好。”再如茅盾也是很小由母亲教识字,据说后来连《红楼梦》都能背崐诵,历史上的人更多了,苏东坡从小由程夫人教育,长大后连《汉书》等也能背诵,那些历史上记忆力不好的名人,儿时大崐多没有进行文字教育,致使他们后来读书时颇感吃力,如达尔文,他说背诵功课很容易办到,“可是,这种强记的东西,一崐过了四十八小时,就已经遗忘干净了。”这可能是同形成符号敏感有关,马里恩·珀尔马特认为入学之后记忆能力提高,是崐因为孩子学到了这种记忆技巧的缘故,如果记忆必须通过训练而不是天生的话,那么对幼儿的记忆训练也许是非常必要的,崐而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相信记忆是儿时训练而非先天遗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