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发现母亲》> 正文

 婴孩的一年等于10年
 2006年07月11日 11:16 《发现母亲》


  婴孩的一天绝不是绝对时间意义上的一天──儿童的学习存在着递减法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在哪里──儿崐童头几年获得的特性象痘疤一样附时而长──“评水浒”是怎样由一次个人漫谈演变成全国大讨论的──孩子就是总统,牵崐一发而动整个一生

  由于人是早出生三年的动物,因此,对于人的早期来说,婴孩的一天绝不是绝对时间意义上的一天,而是几倍甚至几十崐倍于绝对时间意义上的一天。可是我们做母亲的觉得孩
子还小,来日方长,即使浪费几天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以后抓紧,崐很快便会补过来的,因此对孩子放任不管。这种意识极为普遍也极为错误,我们都是在这种麻痹大意里被我们的母亲们的双崐手葬送了。

  为什么对于孩子的时间不能以“天”这个绝对数量来计算呢?因为这种貌似公证的计算方式实质上是不公正的一种计算崐方式。如果要以一天24小时这个绝对时间计算,那么必须一天的效果是一样的,例如,每天吃三餐,每天洗一个澡,每天睡崐8 小时觉,由于效果一样,因此可以用绝对时间来计算。

  但是,对于影响以后生活重大的生命头几年来说,由于每一天的产出不一样,因此是不能以绝对时间概念来衡量的。

  例如阅读,如果迟学会阅读几年,它对生活的影响将绝不是几年,被同龄人拉下的人生距离也绝不是几年。由于今天的崐一个工作日,为以后创造了无数个工作日,那么,这一天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天。这又如盖房子,房子一天盖不起来便住崐不进去,早 盖起一天便早住进 一天,如果一辈子 盖不起来便一辈子都住不进去,相反如果一个月盖起来了,那么这一个崐月的效益则相当于几个月、几年,正如银行里的存款一样。

  因此,孩子的时间不是以“天”这个绝对时间来计算的,而应该是以增加的量这个相对数来计算的,但这个增加的量却崐是呈递减的,有一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存在。这样才逼迫孩子争取这段时间。

  关于这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有很多教育专家都论述过。

  木村久一说,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生来具备100度可能能力的孩子,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崐教育,那么就可以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 ,那也就只能成为具备80崐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崐实现就越少。

  阿诺德·格塞尔、本杰明·布卢姆等都对此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早期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在于这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而不是随时间递增规律。这如同两个人在一起比赛跑步,甲崐第一天领先了乙10公里,第二天并不是乙就能追上来了,相反,第二天甲又领先了乙5 公里,两天相加是领先15公里。虽然崐乙尽了最大努力,但能力比甲弱,这样相差的距离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留级的学生看似比同龄人只差一年,但实际上却崐可能相差五、六年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在小学、中学、大学是同班同学,但几十年后相聚差距极大的原因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有到食堂买饭的经验,下课或下班铃一响,便朝食堂飞跑,原因并不是跑步节约多少时间,而是提前一分崐钟倒可以节约10分钟排队的时间,早期教育正是节约这排队的时间而不是路上的时间。孩子的能力就如同这排队一样是递减崐的,早一天开发,就如同早站在队里,而迟一天开发,那么前面就挤满了一堆人,而我们母亲都以为是以一天天这样的步速崐来打饭的,从而让孩子在后面慢慢悠悠,而到了食堂排在最后时则悔 之晚矣 !

  按照这样的算式,第N天时,他的生命的增加量便是1/N,由于增加量越来越小,因此,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他便会感到崐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人进入50岁以后,这种时间过得快的感觉自己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而在童年时,时间似乎过得最慢,对崐于孩子来说,出生后的第二天相对于第一天,他的生命便延长了一倍,相当于一个80岁的老人延长到160岁,这就是为什么崐孩子每天都有变化,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变化的原因。

  孩子的时间关系,不仅有着上面这些显而易见的关系,可能还深藏着更本质的关系,那就是说同样24小时的绝对时间,崐儿童同老人的实际享受是不一样的,即所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儿童不过才七日,而老人已过了千年……

  这在某种程度上已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是由不同的惯性系造成的,但是现在的猜想可能是这种不同的惯性系同时存崐在于一个人的身上,并且会发生某种转换如心理转换等,如果这个猜想有些合理,那么人类对儿童的认识将大大前进一步,崐而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将大大加强。

  由于这种时间观念,我们可以提出孩子的一年相当于成人十年的论点,并且认为这种十年还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一直有这样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分析确有道理,由于孩子一岁相当于成人十岁,崐因此,三岁可以看到他30岁,七岁可以看到他70岁,这样当然可以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了。

  但是,这些都还不足以表达这种来自生活里的智慧,这些谚语的更精妙之处,还在于它涵盖了相应年龄段的对应之处。崐事实上人生以十年为周期重演放大他生命最初的几年,也就是说10岁、20岁、30岁分别是1岁、2岁、3岁的展开放大。

  真的如此吗?

  对于1岁孩子来说,他主要是发展他的生物本能,主要是动作发展,而孩子10岁之前也正是如此,主要是孩子动作发育,如崐果婴孩1岁发育正常,那么这种正常可以保持到10岁。

  据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孩子生命最初,他对世界的了解是通过他全部的五种感官获得的,也就是视觉、听觉、崐触觉、味觉和嗅觉。如果环境中有许多的游戏、玩具或其他物体能给孩子摆弄,就会有助于他感知的成长。在吃饭、玩耍以崐及一天的其他活动中,孩子与大人广泛地接触的经历,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该报告特别声明,感知发展对于小学期间学习的顺利有很大的关系。那些在这方面享有过充分发展机会的孩子,与另一崐些相反的孩子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差别。

  在孩子2岁时,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思考,学会思考,也就是接受这个世界已有的一切。因此,在2岁时,语言技巧是发展崐的一个目标。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生命最初所接触的成人的表现。随着人运用语言机能的发展,每崐人学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注入语言,人开始比较、区分和表达抽象的意思,把语言作为思考的工具。

  如果婴孩2 岁发育正常,那么这种正常可以保持到20岁。

  对于3岁孩子来说,人已经要独立地表现自己了,这个时候有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母亲而显示自己存在的反抗期,如崐果婴孩3岁发育正常,那么这种正常可以保持到30岁!

  对于小学来说,它给孩子的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就如孩子一岁时的感知一样;对于中学来说,它给孩子的是认识这个世崐界的工具,告诉人这个世界如何认识,正如2岁时的语言能力一样;而30岁以后则是用这种语言去在这个世界上去行动了。

  为什么能够这样以小见大以微知著呢?原因就在于儿童发育具有这样几点重要特性,简而言之就是儿童各种基本特征的崐发育不是在单位时间内以同等速度进行的,其次是发育的最快时期是人生最早的几年,从那以后发育变得越来越慢,进入青崐春期后才又开始加速。这样一些特征在儿童期一年的发展程度,相当于在其他发育阶段8~10年的发展程度,甚至更大。第崐三是在成长速度最快的岁月里,儿童受环境的影响也最大,而这种生活经历对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4 岁以前的智力发展程度相当于其后13年的智力发育程度;8 岁时的词汇量就已达到一崐半,另一半需要在今后18年中才能掌握;18岁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将近一半是他9 岁前就已掌握了的。如果假定人类崐发育大概在18~20岁之间就全部完成,那么根据布鲁姆的有关知识综合法,发育过半的年龄是:身高2.5岁,智力4 岁,词崐汇8岁,男孩的进取心3岁,女孩的依赖性4岁,学习成绩9 岁……

  儿童的这种全息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象痘疤一样简单。有很多女士,皮肤白皙,光彩四溢,但是夏天穿无袖衫裙时,儿时崐留下的痘疤非常刺眼,乍一看以为象痘疤长大了,事实上是因为身体长大了,痘疤不过跟着胳膊等比例放大而已,这种特性崐不仅身体有,而且心理上同样也有,这种对应也许正是如此!

  其实,有时候婴孩的一年还不仅等于十年,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洛克说得好:“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崐那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崐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这里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1975年5 月,毛泽东因眼疾让北大教师芦荻来为他讲文史。8 月14日凌晨二时,她接到毛泽东秘书电话前来讲读。毛泽崐东先谈李白,然后谈柳宗元,接着谈《红楼梦》,又从《红楼梦》转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完全是即兴漫谈,想到崐什么说什么。

  当谈到《水浒传》时,芦荻想起一年前《北京日报》向北大中文系约写一篇评论《水浒传》的文章,定的调子是《水浒传》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她当时在座,感到不可理解。因为学术界向来对《水浒传》评价颇高,称它是“农民起义的教科崐书”,甚至称为“千古不朽的农民运动的史诗”,如今怎么会变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了呢?后来风闻这八个字是毛泽崐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的。由于毛泽东一再鼓励她提问题,这时她就请教当时为何如此,于是毛泽东就谈了一大段对《水浒传》崐的看法,她只是从学术的角度理解,并没想到有什么其他意义。

  但毛泽东的秘书则不同,她从秘书的角度考虑问题,毛泽东的话就是指示,毛泽东说要印百回本,那就应当加以执行、贯崐彻,毛泽东讲的鲁迅的《流氓的变迁》中 的那段话印在卷首,秘书就认为毛泽东的话也该印在卷首,于是就让芦荻在毛泽崐东的书房里整理刚才的谈话记录。

  下午二时,秘书取走整理好的谈话记录,两小时后,秘书拿着用道林纸印刷的文件请她校看,上面印的就是她整理的毛崐泽东评《水浒传》的谈话录,她不由惊讶地问:“这么快就印出来了!”更使她惊讶的是,就在这两个多小时中,不仅印好崐了毛泽东的指示,而且姚文元还就如何贯彻毛泽东的这些指示写了一封给毛泽东的信,并且毛泽东已经看了姚的信,批示“崐同意”。芦荻怎么也不明白,本是毛泽东关于《水浒传》的一次个人漫谈,只是要出版部门印行三种版本《水浒传》,竟然崐一下子动员全国舆论来讨论此事……

  这个例子用在这里想要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孩子就象总统一样,只要稍微发生一些偏差,它将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个人生,崐正如象总统影响全国一样。如果毛泽东是一个普通人,即使是一个学者,其影响不过是写几篇文章!孩子不象大人,大人犯崐了一个错误可能就是一个,而孩子却可能受其一辈子影响,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原因。



    关键字:婴孩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213,000,000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