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发现母亲》> 正文

 智力阉割:近乎残酷的事实
 2006年07月11日 11:17 《发现母亲》


  孩子的大脑指示着教育机会上正在流逝的时间──不可迷信“成熟优势说”──瞎玩与有准备的环境──孩子是怎样学崐会认钟的──并非什么都要让孩子自己去摸索──“文革”不重基础教育的教训是残酷的──今天该是我们深刻反思的时候崐了

  但是,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浪费不是官僚主义,最大的罪恶不是战争,最大的不幸不是仇恨,而是对人类智力崐的阉割,而是对儿童智力的阉割。我们人类实际上一直
在干着将男人阉割,然后再呼唤男人;将树木砍伐,然后再呼唤森林;崐将环境污染,然后再呼唤治理的蠢事!

  潘非尔德作为一个脑科医生说得好:“人脑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成长的器官,但他受到自身功能发育的无情规律所制崐约,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点,即便是教育者或是精神病医生。对于一个孩子的大脑,人们可以拟出一个功能发育的时间表,崐人们完全可以说,孩子身上有一个先天的生物钟,它指示着教育机会上正在流逝的时间。”

  如前所述,人的大脑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器官。当幼儿大脑主管语言的部位受到损伤因而失语之后,几个月后,他就崐可以在大脑的其他部位创造出一个新的言语中心。但是,如果是一个成人大脑的重要部位受伤,他要创造一个新的言语区域崐就极其困难,他的大脑皮层已经“受约束”,他的大脑已经不再拥有先前的那种弹性了。

  对儿童智力造成阉割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智力是天生的,遗传的,固定不变的”这种观念,这种观念让人们认为人的崐意志、有目的的行为、知觉、感情、基本的感觉运动能力等等都是不需要经过任何训练就能自然地产生出来的,因此只需要崐到时候进行训练就可以了,而教育的的目的就是这种训练,这方面的典型理论便是“成熟优势”了。

  这种理论认为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内部已经具备了的天生的结构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外来的推动崐对这种结构是不会受到什么本质上的影响的。

  这种理论的倡导者格塞尔为此还做了不少实验。实验之一是训练一个出生46周的婴儿登阶梯,结果6 周以后就能以26秒崐的速度登上阶梯,而未受到训练的另一同卵双生子则需要45秒,仅就这一点看,阶梯训练效果是明显的。以后对没有经过训崐练的那个孩子只进行了两周的训练,结果他很快赶上了第一个孩子,到了第二周以后竟超过了第一个孩子,因此很显然,成崐熟比练习更为重要。

  不仅如此,格塞尔等还在其他方面,如打球技能、语言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并得出类似的结果。既然发崐展排斥外来的作用,教育和学习便无益于孩子了,因此早期教育没有任何作用,最好什么也不做。这样,人们的印象再加上崐“科学”的论证更加固了人们对儿童智力阉割的做法。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便无所作为而只能消极等待了。因此人们相信学龄前幼儿没有教育和学习的崐可能性,现在的学校教育制度正是建立在这一指导思想上的,在涉及到婴幼儿智力开发时,这种等待主义的观点便更是顽强崐了!

  比如,在国外和国内都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对进入小学之前就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研究时都发现,这些孩子很少出自较崐高层次的家庭,有相当一部分阅读能力超前的孩子都出自极普通的家庭,究其原因在于较高知识层次的家长熟知这类人类以崐往的理论,并且认为阅读只能由训练有素的老师来教,家长不应该参与这一过程,而不那么了解这些传统观念的家庭则高高崐兴兴地帮助孩子学习识字、读书……

  因此,更多家庭面对孩子的童年都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那就是让孩子──玩!

  其实,玩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但既然是学习,就存在不断进步的问题,这就如同教学一样。所崐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是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在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崐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五岁的的孩子和一个三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多是如此,这就崐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同样是玩琴,一个孩子在玩中不仅学会了弹琴的技术,还领会了音乐崐的美;而另一个孩子则只会胡乱按键。同样是玩,但效果却大不一样,我们的孩子就是交给了一个没有教学计划的母亲,这崐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瞎玩”!

  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起码不应该全部是“瞎玩”,而应该是有目的的“玩”,是“睁着眼的玩”!既然崐有目的,那就不是“玩”──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说,其实这种“有目的的玩”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也就是说对于孩崐子来说是玩,但这种玩的环境是母亲精心准备的,玩的眼睛不是长在孩子的头上,而是长在母亲的头上!

  比如认动物,哪怕孩子还是一两岁,母亲如果先在图册上让孩子认识什么是老虎,什么是狮子,然后再去动物园,这种崐玩同没有任何知识准备的玩效果是不同的,这种玩能让孩子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如果孩子已上小学,这时他会把虎、豹等归崐入猫科,把豺、狼等归入犬科;这时他会知道什么是食肉动物,什么是食草动物。这种玩同那种到了“六·一”节或孩子生崐日时随意地去一次动物园效果肯定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玩,他不仅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习到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崐就是在干一件事之前,或干了一件事之后,需要认真地准备或总结一番,这样他将来做事时便会非常理智、清醒。

  再如让孩子认时间、认钟,这也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过的。如果母亲对孩子讲了一遍原理就要求孩子会认钟,这便是教崐学,孩子认钟时便是一种负担,而不是玩,但如果母亲是通过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让孩子学会认钟,孩子就会是在玩中学会崐了。

  一般都是这样教孩子的,在开始让孩子先学会认时针,孩子会很快学会,甚至当时就已掌握。但教认分针时就较难了,崐因为要让孩子理解一小格是一分钟,一大格是五分钟,通常是先让孩子认识五分钟累加的方法,这样刚会算术的孩子开始会崐算得很慢,但母亲可以在一旁帮助他,等他会算这种累加时,便可以让他掌握更简便的方法:每两格是10分钟,分针到6 字崐说时30分种,还可以用“X点差多少分”来表达,接着再告诉他“刻”是什么意思!

  到了这时,钟的认识他就基本掌握了,孩子每天都在玩,但孩子每天都在提高。通过会认时间,他又感到掌握时间的意崐义,比如他这时知道动画片是几点几分开始对他的意义,知道幼儿园上课下课的意义……,这样的积极反馈便让他越学越有崐意思!

  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有母亲如此做,甚至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学会了认钟”,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孩子自己崐慢慢学会多是年龄稍大时。很多家庭的钟是罗马字母,这很不利于孩子认时间,对于孩子认钟来说,最糟的是罗马字母,次崐糟的是只标3、6、9、12的不完全标注,最好的是不仅有12小时,还有24小时的标注。

  或许有人会问:不教孩子认钟,孩子不也自然学会了吗,提前让孩子会认钟又有多大意义呢?再说孩子慢慢摸索规律从崐而自己学会了认钟,这种学习过程不比那种由母亲教的过程更有意义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母亲教的过程并不是孩子被动接受的过程,同样是孩子动脑筋后才掌握的,孩子自己学会认钟也不崐是没人教的结果,只是这种教母亲没注意到罢了!至于具体到提前认钟这一学习过程有多大的意义我们不好说,但有一点是崐肯定的,那就是如果什么事情都让孩子自己慢慢摸索,那么人类肯定还在含毛茹血的阶段,今天的学校也没有它存在的理由!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错过这一时期,有许多东西也许是永远掌握不了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是用沉重的代价换取的,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因为耽误青春的大好时光从而造成这一代人的遗恨终生,崐就是我们这些没有上山下乡的人也因为小学、初中的耽误而暴露出基础的不扎实,以致于面对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而表现出崐强烈的历史自卑感,就拿我自己来说吧,直到这次才稍有系统地看了中国史书,而这其实是十几岁就应该完成的知识积累,崐当年钱伟长考大学时,考卷上就有二十史的作者、注者是谁的题目,苏步青中学时能背《左传》……,对中国古籍的熟悉,崐可能当今全国也找不到一个可同那时比肩的大学生,而即使今天我们勉强补上了这一课,其效果也远不会有儿时学习的效果崐好。

  我们说智力阉割也如同体育运动一样,几乎所有优秀运动员无不是小时候打下的基础,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中年人因崐为刻苦锻炼而能出最好成绩的,从来没有看到一个棋手是退休后才取得佳绩的,体力如此,智力也是如此,伯顿·L·怀特崐说:“如果一个三岁的幼儿在学术上有关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窍六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崐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话虽说得绝对了一些,但他的意思却是明白的,那就是要重视早期教育。

  尽管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视这种最佳期,如武术中强调“童子功”,戏曲中强调“幼工”等等,但是没有上升到一个普遍崐重视的高度,而且即使这种“童子功”“幼工”在近现代还遭致挞伐,儿童智力阉割日重一日,今天该是我们好好反思的时崐候了!



    关键字:智力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8,650,000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